肢体痿废

所属科室:四肢症状
所属部位:手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10:06:07 AM

【肢体痿废概述】
肢体痿废是指四肢痿软无力,缓纵不收,甚或肌肉萎缩,出现功能障碍或功能丧失的症状。《证治准绳》 说:“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 痿证、痹证以及脚气等均能够引起四肢痿废,其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严重的痹证,由于四肢疼痛、肿胀、变形,日久则可致肌肉瘦削枯萎,肢体活动障碍,症状和痿证相似。但是痹证是由于感受外邪所致关节疼痛或肿胀,而痿则多由内因而成,无关节疼痛或肿胀。脚气虽有下肢缓纵痿软的症状,但脚气的下肢麻木、肿胀、疼痛,属于邪实,而痿证则肢体但不任用,并无痛处,多为气血虚弱。 痿废一症,包括在瘫痪之内,上下肢均可发生,若一侧上下肢瘫痪则称偏瘫、或半身不遂。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脑瘫、外伤性截瘫、重症肌无力、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等疾病。

【症状】

(1)肺热津伤:四肢痿弱无力,渐致痿废不用,上下肢均可发病,尤以下肢多见,严重者可肌肉萎缩,肢体变形。常伴有发热咳嗽,鼻于,咽干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2)湿热浸淫:初起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痿软无力,手足下垂,不堪任用,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大便黏,舌苔黄腻,脉滑而数。
(3)脾胃气虚: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兼见神疲倦怠,纳少便溏,甚或久泻不止,面目虚浮无华,失眠心悸,舌质淡,脉细弱无力。气虚日久不愈,则可发展为阳虚而出现畏寒肢冷,面色咣白,完谷不化,小便清长等症状。
(4)肝肾亏虚: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痛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腰脊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
(5)瘀血阻滞:四肢软弱无力,或麻木不仁,筋脉抽掣,甚至萎枯不用,或见四肢脉络青紫,舌紫唇青或见瘀斑,脉涩滞。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肺热津伤与湿热浸淫均为热邪为患。肺热津伤者多见于急性热病之后,肺为娇脏,温热之邪犯肺,致肺热伤津,律液不足以输布,筋脉失于濡养而致四肢痿废,主要表现为热病后四肢痿废,伴有发热呛咳,咽干口燥等肺热伤津等症状。或者由于过食肥甘厚味,嗜食辛辣,生湿化热,湿热郁蒸,筋脉痹阻而致四肢痿废,兼见手足下垂,身热,胸脘痞闷等症状。
(2)脾胃气虚和肝肾亏损型相鉴别,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调,或久病体虚,或久泻久痢,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无源,百骸皆失于濡养,宗筋弛缓,以至四肢痿废不用。可兼见气短神疲,面浮肢肿等气虚症状。肝肾亏损者多由于久病体虚,肝肾之阴血耗伤,或纵欲无度,肝阴肾精枯涸,皆可致痿,肝主筋,且肝藏血,肾主骨,又肾藏精,肝肾精血亏损,筋脉失养,可致四肢痿废,伴有腰脊痠软,头晕耳鸣等症状。如《素问•痿论》 中说:“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 … 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3)瘀血阻滞者多由于跌打损伤或寒凝血脉,或气虚血滞,血行弛缓滞涩,留滞经络筋脉,以至四肢枯萎不用。表现为舌见青紫或蓝色半点,肌肤枯燥,甚至甲错,脉迟而涩。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环跳483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风市4830双穴
申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肩髃5030双穴
曲池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风池5230双穴
悬钟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身柱5450单穴
腰阳关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委中483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百会5230单穴
哑门5230单穴
列缺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肾俞5460双穴
太溪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10天大杼5450单穴
飞扬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11天胆俞5440双穴
阳辅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肢体痿废往往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患者同时应注意进行四肢的功能锻炼,有助于及早的康复。卧床患者还应注意护理,适当变换体位.避免发生褥疮。

主穴:上肢:肩髑、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髀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肺热津伤加尺泽;湿热浸淫加阴陵泉;脾胃气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瘀血阻滞加委中.

操作:肺热滓伤、湿热浸淫者针用泻法;脾胃气虚者针用补法,可加针上加灸,或施隔姜灸;肝肾亏虚者用补法;瘀血阻滞者可在委中处刺络出血.

方义:"治痿独取阳明",故治疗四肢痿废以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调理阳明,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在配合筋会阳陵泉舒筋活络;肝脾肾三经交会穴三阴交以健脾、补肝、益肾;诸穴合用共奏强筋壮骨的作用.

肺热加手太阴肺经之合穴以疏泄其热;湿热浸淫加足太阴脾经之阴陵泉以健脾利湿;脾胃气虚加脾俞、胃俞以健脾养胃;肝肾亏虚加背俞穴肝俞、肾俞以补益肝肾;瘀血阻滞加委中刺络出血以舒筋活络.


【处方】红参、炒白术、当归、杜仲、淫羊藿、巴戟肉、淡从蓉、制乳香各100g ,制马钱子、制附子、炮山甲各50g ,上等鹿茸、蜈蚣、乌梅肉各25g

【制用法】共粉碎蜜丸10g重,日服3丸,一味黄芪煎汤或黄酒送服

【主治】肢体痿废,痰浊壅塞经络,血脉闭阻的偏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