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

所属科室:儿科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4/2021 11:17:58 AM

【小儿多动概述】
小儿多动是指小儿活动过多,躁动不安的一种症状,常与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出现。主要是由于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所致,本症多责之于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调,以肝肾阴虚、心脾两虚之虚证为主,也有痰火扰心、心火偏旺的实证,或虚实互兼者。古代并无此症的记载,类似于“健忘”、“不寐”、“肝热”、“阳躁”等症状。 本症多见于西医多动症,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及注意力缺损障碍等。

【症状】

(1)肾虚肝旺:好动多语,面颊发红,冲动任性,难以自抑,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笨拙不灵,指甲头发不荣,五心烦热或两颧发红,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而数。
(2)痰火扰心:多动多语,烦急多怒,冲动任性难以制约,注意力不能集中,胸闷纳呆,痰多口苦,口渴,便干溺赤,苔黄腻,脉滑数。
(3)心脾气虚: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食纳不佳,形体消瘦或虚胖,语少激昂,健忘失眠,多梦,语言迟钝,舌淡,苔少或苔薄白,脉虚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肾虚肝旺小儿多动系因先天不足或后天体弱多病,调护失宜,导致肾阴不足,阴虚则无以制阳,而出现一系列“阳躁”的症状,多动多语,精神亢奋,语言高昂,烦急善动等,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则水不涵木,肝阳亢旺而出现魂失所藏之症,常伴有神荡无主,夜寐不安,梦游梦呓,性情急躁,易怒冲动。
(2)痰火扰心小儿多动多是由于小儿胎热较重,寒热调护失宜,或过饮水浆,或过食肥甘厚味,而蕴生湿热,湿热内蕴,化为痰火。湿热痰瘀弥漫脏腑三焦,阻滞胸膈,上扰心神,心失所主,故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烦躁不宁,多动多语,冲动任性,难以制约。痰热互结阻滞中焦则兼见胸闷纳呆。湿热流注下焦则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爽,小便黄赤而短少。
(3)心脾气虚小儿多动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伤食或病后失于调护,使脾气虚弱,心气受损。脾虚则思虑不周,言语冒失,兴趣多变,虽能自悟而不能自制。心气不足则兼见心悸键忘,神疲乏力,时而汗出,惕然而惊等症。心气不足,神窍不利则可见口吃,语言迟缓。脾虚运化失职则见面色萎黄,纳呆腹泻等症状。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内关483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2天大椎504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3天太溪4830双穴
行间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4天气海5060单穴
章门5040双穴
丰隆4830双穴


【艾灸体会】

本病针灸治疗效果较好,患儿应树立信心,加强自制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家长要给患儿一个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尽量避免忧愁、惊恐,不责骂、体罚,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耐心训练,稍有进步即应鼓励。本病预后较好,绝大多数患儿至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愈。




1、体针主穴:内关、太冲、大椎、曲池。配穴:注意力不集中配百会、四神聪、大陵;活动过多配安神、安眠、心俞;情绪不稳,烦躁不宁配神庭、膻中、照海。用泻法,不加灸,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年龄较大者可改用电针。每次针刺后即用梅花针叩刺背部夹脊、膀胱经、督脉,叩至皮肤潮红为度,心俞、肾俞、大椎等穴要重点叩刺。

2、耳针主穴:肾。配穴:皮质下、脑干、兴奋点。随症加减穴:健忘多梦加心,食欲不振加脾,急躁易怒加肝。浅刺不留针,1日1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压穴,操作方法:耳廓局部用75%酒精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1粒,粘在0.5-0.6em大小的方形胶布上,再将胶布贴在所需穴位上,用手指按压胶布每次1-2分钟,使局部有明显胀、热、痛等感觉为止。并嘱家长每日按压不少于3次,左右耳交替,每周换王不留行籽2次。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周。


1.肝肾阴虚

证候:神思涣散,烦躁多动,冲动任性,难以自控,睡眠不安,遇事善忘,五心烦热,口干唇红,形体消瘦,颧红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脉弦细数。

分析: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神思涣散,烦躁多动,冲动任性,睡眠不安,遇事善忘;阴精不足,肌体失养则形体消瘦;虚热内蒸,耗津伤液,而见五心烦热,口干唇红,颧红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脉弦细数为阴虚之象。

治法:滋养肝肾,潜阳定志。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滋肾养肝,菊花、丹皮、白蒺藜平肝潜阳,青龙齿、远志、龟板宁神定志。

暴躁多动,哭闹毁物加龙胆草、山栀、青黛乎肝泻火;不寐健忘加酸枣仁、柏子仁、益智仁安神益智;夜寐盗汗加浮小麦、龙骨、牡蛎敛汗固涩;大便秘结加火麻仁润肠通便。

2.心脾两虚

证候:神思涣散,多动不安,动作笨拙,情绪不稳,头晕健忘,思维缓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多梦少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心主神明,脾主思,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脑失养,故神思涣散,多动不安,动作笨拙,情绪不稳,头晕健忘,思维缓慢;气血两虚,肌肤失养,则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脾失健运则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常用药:炙甘草、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当归、大枣、龙眼肉、淮小麦补益心血,茯神、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

思想不集中加益智仁、龙骨养心敛神;夜寐不安加五味子、夜交藤养血安神;记忆力差,动作笨拙,舌苔厚腻者,加半夏、陈皮、九节菖蒲化痰开窍。

3.痰火内扰

证候:神思涣散,多语哭闹,任性多动,易于激动,胸闷脘痞,喉间痰多,夜寐不安,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湿热内蕴,痰火内扰,心失所主,故神思涣散,多语哭闹,任性多动,易于激动;肝火偏旺,故夜寐不安,目赤口苦;痰热内蕴,则胸闷脘痞,喉间痰多,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象。

治法:清热涤痰,安神定志。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枳实、茯苓化痰行气,胆南星、天竺黄、竹茹清化痰热,黄连、丹皮、连翘清热泻火,石菖蒲、郁金、珍珠母安神定志。

食欲不振,胸闷恶心加莱菔子、谷麦芽、苏梗行气消积助运;大便秘结加礞石、玄明粉、生大黄泻火通便;面色晦暗,舌有瘀班,脉涩,有产伤及外伤史,加桃仁、红花、川芎活血散瘀。

【桂圆山药粥】

1、食材: 桂圆肉15克,山药30克,大米100克。

2、做法: 大米洗净。与山药、桂圆肉一起入锅,加水炖煮成粥。 

3、适应症: 心脾两虚。深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动作行为杂乱无目的性,气短,神疲乏力,常自汗出,记忆力差,纳食不佳,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

4、功效: 补益心脾。

【桂圆莲子粥】
1、食材: 桂圆肉30克,莲子30克,糯米30-60克,大枣10枚,白糖适量。

2、做法: 先将莲子洗净,红枣去核,圆糯米洗净,浸泡在水中。莲子与圆糯米加600毫升的水,小火煮40分钟,加入桂圆肉、红枣再熬煮15分钟,加冰糖适量,即可食用。

3、适应症: 痰火扰心。多动难静,烦躁不宁,冲动任性,难以制约,神思涣散,胸中烦热,睡眠不安,胃口不佳,尿赤,口渴,大便燥结或稀薄而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化痰、清热。 

4、功效: 补益养心。
【莲子猪心粥】

1、食材: 普通大米100克,猪心1个,莲子60克,圆肉10克,姜1小片,金钟菇少量。

2、做法: 先将猪心切薄片,放入清水中浸漂,以去除血污;将大米、莲子、圆肉放入开水锅中煮至将成粥时,放入金针菇、姜片煮5分钟,再放入猪心,煮约2分钟,调味供用。

3、适应症: 痰火扰心。多动难静,烦躁不宁,冲动任性,难以制约,神思涣散,胸中烦热,睡眠不安,胃口不佳,尿赤,口渴,大便燥结或稀薄而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化痰、清热。

4、功效: 补益养心。

【芹菜百合】
1、食材: 芹菜250克、鲜百合1头。 

2、做法: 芹菜摘去叶子,用水焯一下,破丝,切段。百合一瓣瓣剥开,除去百合老衣。炒锅放橄榄油烧至七成热,放入焯好的芹菜,略翻,放百合。待百合边缘变透明,加盐和鸡精,迅速翻炒至匀,淋少许香油,就可以出锅了。

3、适应症: 肾虚肝亢。手足多动,性格暴躁,易激动,冲动任性,无心烦热,两颧潮红,口干咽燥,夜间多汗,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 

4、功效: 滋肾平肝。

立即观看 8/19/2021 3:47:38 PM
立即观看 8/19/2021 3:51:53 PM
立即观看 8/19/2021 3:44:18 PM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百病调理

17 0

立即观看 8/19/2021 3:45:49 PM
立即观看 8/19/2021 3:48:44 PM
立即观看 8/19/2021 3:43:09 PM
立即观看 8/19/2021 3:50:01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