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

所属科室:儿科
所属部位:胸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2:09:22 PM

【百日咳概述】
百日咳中医称顿咳、天哮、疫咳、痉咳和鸬鹚咳等名。本病由于病程可持续2~3个月以上,故称百日咳。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以冬春两季为多。本病传染性较强,各年龄小儿均罹患,但以5岁以下最多。

【症状】

一般分初、中、后三期。初起形似感冒咳嗽、病情轻;继而加重,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鸣样回声,尔后倾吐痰涎泡沫而止。多伴有颜面和眼睑水肿,甚则有鼻出血和咯血出现,此为中期(又称痉咳期)。至后期,痉咳则逐渐缓解,到恢复健康。本病尤其在中期病情重,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咳喘、惊厥、窒息等),切不可忽视。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身柱38-4540单穴

大椎38-4540单穴

中府38-4540双穴

天突38-4540单穴

神阙38-4540单穴
第2天风门38-4540双穴

合谷38-4230双穴

膻中38-4540单穴

神阙38-4540单穴
第3天内关38-4230双穴

丰隆38-4230双穴

神阙38-4540单穴
第4天肾俞38-4540双穴

关元38-4540单穴

涌泉38-4250双穴

神阙38-454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凡出生3个月后的小儿,即应按期接种百日咳菌苗。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抱起,轻拍背部,但不要紧抱,以防引起窒息。

【案例】

陈某,男,3岁。
主诉:咳嗽两月余。咳嗽初期打喷嚏、流鼻涕频繁,现咳嗽起来很难打住,面红耳赤、眼泪鼻涕直流,直到咳出粘痰,甚至引起呕吐,才能有所缓解。咳嗽后还常伴有鸡鸣一样的吸气吼声。在一天之内,反复发作,少则几次,多则十多次。当地医院诊断为百日咳。
查:咳嗽声较为重浊,痰稀白,怕冷无汗,舌苔发白,脉浮紧。诊断:百日咳。
治疗:1日,灸身柱、中府、天突各30分钟;2日,灸风门、合谷、膻中各30分钟;3日,灸内关、丰隆各30分钟;4日,灸肾俞、关元、涌泉各30分钟;以上穴循环灸,每日加灸神阙穴30分钟。灸5日后咳嗽缓解;灸16日后症状消失。


【体针】

(一)取穴

主穴:肺俞、风门、天突。

配穴:呕吐加内关;发热加大椎、曲池;体虚加足三里;剧咳加尺泽、少商。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据症酌加配穴。主穴,轻刺激,捻转不留针,针后加拔火罐,至皮肤潮红后去罐。少商用三棱针点刺,刺入0.5分,出血如粟粒状即可。余穴,除大椎、曲池宜用稍重捻转刺激外,均轻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306例,结果痊愈260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8%。

【挑治】

(一)取穴

主穴:四缝。

配穴:少商、商阳。

(二)治法

一般只取四缝,效不明显时加用或改用配穴。操作方法:四缝穴以三棱针(婴儿用28号5分长毫针代替)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少商、商阳点刺出血,如粟粒状即可。刺后用干棉球轻按针孔。主穴每日1~2次,每次一手,两手交替,配穴每隔5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1、痊愈:典型症状全部消失,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恢复或接近正常值,无并发症出现;2、显效:典型症状大部消失或显著减轻,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趋向正常,无并发症出现;3、无效:治疗后无变化,或虽有部分减轻,但有反复,有并发症出现。

共观察142例,其中112例单取主穴并以上述标准评价,痊愈82例(73.2%),显效21例(18.8%)总有效率达92.0%。

【眼针加贴敷】

(一)取穴

主穴:肺区、上焦区。

配穴:肺俞、内关、膻中。

(二)治法

采用眼针配合穴位贴敷之法。

敷药制备:皂荚10g,川贝母5g,氯化铵3g,樟脑10g,甘草10g.分别研细、混匀,贮瓶备用。

主穴用眼针法,以30号0·5寸长的毫针自眶外斜剌,留针10分钟。配穴用敷贴法:选准穴位后,以生姜片摩擦穴区至皮肤发红,再取药粉约10g,以凡士林调匀后涂上约小指头(患者指头)大一小团,以麝香追风膏贴压其上。上述两法可同时进行,2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0例,治愈28例,显效12例,总愈显率达100%。

1.初咳期

[证候]微热,喷嚏,咳嗽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偏于风寒者,伴恶寒,痰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偏于风热者,伴咽红。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宣肺。

[方药]桑菊饮或杏苏散。风热者选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桔梗各10g,杏仁、连翘、薄荷、甘草各6g。痰多者加胆星、半夏、鱼腥草;发热重加生石膏,黄苓;风寒者选用杏苏散加减。杏仁、苏叶、前胡、茯苓、百部各10g,半夏、炒枳壳、桔梗各6g,甘草5g,生姜5片。咳痰量多可加紫菀、竹沥。

属风寒轻证者,选用杏苏散加减以辛温发散、温肺化痰。热邪偏重,咳嗽较剧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以宣肺清热、化痰止咳。痰稠不易咯出者,加用天竹黄、鲜竹沥、瓜葵仁等清化痰热:。

2.痉咳期

[证候]咳嗽阵作,昼轻夜重,咳时面红耳赤,涕泪交流,甚至吐出乳食痰液后,痉咳方可暂停。剧咳时可见痰中带血丝,甚则鼻蜓或结膜下出血,可见舌系带溃疡。舌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泻肺镇咳。

[方药]桑白皮汤。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生石膏20g,百部、半夏、钩藤各10g,麻黄、杏仁、川贝、胆星各6g,甘草5g。偏寒去石膏、胆星,加半夏、细辛、荆芥;肋胀痛加龙胆草、黄芩、青黛。

若痉咳频作,加白僵蚕、蜈蚣解痉镇咳;呕吐较重者,加代赭石、枇杷叶、竹茹降逆止呕;痰多黏稠者,加海蛤壳、天竹黄清热化痰;便秘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腑;咯血、站血,加白茅根、侧柏叶、三七凉血止血;双目红肿者,加龙胆草清泻肝火;胁痛者,加柴胡、郁金、桃仁疏肝活血;昏迷、抽搐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止痉开窍。

3.恢复期

(1)脾气亏虚

[证候]形体虚弱,咳声低微,痰多稀白,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苔薄白,脉冗有力。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主要药物:党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生姜、大枣、甘草。

若易出汗,反复感冒者,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大便溏薄者,去杏仁加煨木香、炒薏苡健脾渗湿。

(2)肺阴亏虚

[证候]形体虚弱,干咳少痰,两颧发红,手足心热,盗汗。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各12g,冬桑叶、生扁豆、天花粉、牛蒡子各10g,阿胶、马兜铃、杏仁各6g。久咳出血加山栀炭、侧柏炭;久咳不止加川贝母、杷叶、百部。

若汗多者,加牡蛎、浮小麦敛汗护阴;便秘者,加火麻仁、瓜萎仁润肠通便。

【经方验方】

【咳三号】

[药物组成]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甘草3克,银杏6克,清半夏6克,瓜萎仁9克,珍珠母30克,尾连6克。

[功效]清热宣肺镇咳。

[适应证]咳嗽喘促或百日咳。

[用法用量]每日—剂,水煎分早、晚服。

【咳而安】

[药物组成]款冬花4.7克,川贝母9克,知母6克,寸麦冬9克,元参9克,天门冬9克,野百合9克,甘草3克,牡丹皮4.7克,马兜铃4.7克,枇杷叶6克,北沙参9克。

[功效]滋阴润肺,止嗽化痰。

[适应证]百日咳初咳期。

[用法用量]共为细末,制成蜜丸,每丸重1.6克。一日总量:一岁两丸,3岁4丸,6岁6丸。

【宁嗽汤加味】

[药物组成]炙紫苑9克,麦冬6克,知母6克,百部9克,款冬花9克,桔梗6克,甘草3克,海浮石9克,鲜芦根9克。

[功效]清燥润肺,祛痰止咳。

[适应证]痉咳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剂,分两次服。

【百咳灵】

[药物组成]百部20g,石胡荽20g,蜈蚣10g,侧柏叶20g,黄豆粉10g,甘草50g。

[用法用量]取牛胆1个刺破取汁,文火煎熬成固体,研为细末。与上药共为细末混匀。1~3岁每服0.5g,3~6岁每服1g,日服3次。

[适应证]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

【胆汁百部丸】

[药物组成]鲜猪胆汁2份,百部3份,白糖25份。

[用法用量]先将白糖加热溶化,再加入百部粉、猪胆汁,文火熬2~3分钟,去火稍冷后制成丸剂,如桐子大。1~3岁每服2丸,3~6岁每服4丸,日服3次。

[适应证]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

【痉咳灵】

[药物组成]百部15g,紫菀12g,沙参12g,麦冬12g,枳实15g,黄精15g,甘草10g,蜈蚣1~2条。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

[适应证]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

【润肺止咳汤】

[药物组成]麦门冬9g,生地9g,牡丹皮9g,白茅根9g,诃子肉2g,甘草2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适应证]适用于百日咳恢复期。

【百部煎剂】

[药物组成]百部6g,蒌皮6g,橘皮5g,天冬6g,麦冬10g,法半夏5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适应证]适用于百日咳恢复期。

【二白饮】

  配方:白萝卜500克,鲜百部50克,饴糖少许。

  制法:将百部与白萝卜共捣绞汁或煎汤,调入适量饴糖,用开水搅匀即可。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法:代茶频饮。

【饴糖萝卜汁】

  配方:白萝卜汁30毫升,饴糖20毫升。

  制法:上二味与适量沸水搅匀即可。

  功效:止咳化痰。

  用法:每日3次,顿服。

【麻黄蒸梨】

  配方:麻黄3克,大梨丑只。

  制法:先把麻黄捣为粗末,生梨挖去梨核,把麻黄放入梨心内,再将梨合严,插上小竹签,然后放入碗内,隔水蒸熟。

  功效:宣肺止咳。

  用法:每日2次,每次1只,去麻黄吃梨饮汁,连用35日。

【秋梨白藕汁】

  配方:秋梨2个,白藕1节。

  制法:将秋梨去皮、核,白藕洗净,两者均切碎,以洁净纱布绞汁。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法:代茶频饮。

【生芦根粥】

  配方:鲜芦根50克,竹茹8克,粳米30克,生姜2片。

  制法:将芦根与竹茹加适量清水同煮,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粥,粥将成时加生姜,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清解肺热。

  用法:早晚分次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