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头痛

所属科室:妊娠病症状
所属部位:头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4:55:38 PM

【妊娠头痛概述】
妊娠期间,出现头痛,称之‘妊娠头痛”。头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外感引起的头痛可见于妊娠各期,内伤头痛多见于妊娠中、晚期,且常与头晕并见,此处讨论以头痛为主症者。临床常见有气血两虚、肝阳上亢、痰湿阻滞、风寒、风热、风湿六种证型。

【症状】

(1)气血两虚:妊娠中、晚期,头痛隐隐,或头脑空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
(2)肝阳上亢:妊娠中、晚期,头痛而胀,头晕目眩,面红,口干苦,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耳鸣,舌红,苔少,脉弦。
(3)痰湿阻滞:妊娠中、晚期,头痛昏重,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呕恶纳呆,面浮肢肿,倦怠嗜卧,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而缓。
(4)风寒:妊娠期间,头痛连及项背,畏风恶寒,骨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5)风热:妊娠期间,头痛而胀,发热恶风,面红面赤,咽喉肿痛,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6)风湿:妊娠期间,头痛头重如裹,脘闷纳呆,肢体困重,或尿少便溏,苔白腻,脉濡或滑。

【病因分析与鉴别】

(1)气血两虚妊娠头痛与肝阳上亢妊振头痛:二者一为“虚”证,一为“本虚标实”证,病因病机明显不同。前者为素体气血两虚,孕后阴血下聚养胎,故气血愈虚,气虚清阳不升,血虚则不能上荣,故见头痛隐隐,或头脑空痛;气血不足,则形神失养,故见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等症。后者为素体阴虚,肝阳偏亢,孕后阴血下聚养胎,阴血益虚、阴不潜阳,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发为头目胀痛;兼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表现:头晕目眩,面红,口干苦,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耳鸣等。本症常由“妊娠眩晕”发展而来,为肝阳亢极,肝风欲动之候,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可导致肝风内动,子痫发作,出现昏仆抽搐等,危及母子生命。
(2)痰湿阻滞妊娠头痛:本症由素体脾虚,痰湿内生,孕后胎体渐长,影响气机升降,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发为头痛昏重。兼有痰湿阻滞的表现: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呕恶纳呆,面浮肢肿,倦怠嗜卧等。本症若兼有痰火上蒙,火盛风动,则可导致子痫发作,为危急之症。
(3)风寒妊娠头痛、风热妊娠头痛与风湿妊娠头痛:三者均为妊娠期感受外邪而致的头痛,其共同特点为必兼有表证。外邪之中,以风为最,众高之上,惟风可到,然风邪往往夹寒、夹热、挟湿犯表,故其证各有不同。外感风寒者,因风寒之邪循太阳经上犯,清阳之气被遏所致。其临床特点为:头痛连及项背,畏风恶寒,骨节痠痛,苔薄白,脉浮紧。外感风热者,可由风寒不解,郁而化热或风热之邪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所致。其临床特点为:头痛而胀,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外感风湿者,为风挟湿邪上犯,清窍为湿邪所蒙而致。其临床特点:头痛头重如裹,脘闷纳呆,肢体困重,或尿少便溏,苔白腻,脉濡或滑。
《万氏妇人科》云:“妊娠伤寒,专以清热和胎为主,各随六经所见,表里之证治之,务宜谨慎,不可以常病伤寒同治,以致损胎,误其子母性命也”,由此可见,治疗外感所致妊娠头痛,要注意安胎,凡药中有犯胎者,则不可用也。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风池5230双穴
百会5230单穴
太阳4830双穴
第2天脾俞5450双穴
足三里484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第3天太冲4830双穴
太溪4830双穴
丘墟4830双穴
第4天印堂4830单穴
阴陵泉4830双穴
丰隆4830双穴
第5天大椎5240单穴
曲池4830双穴
外关4830双穴
第6天风门5440双穴
头维4830双穴
阴陵泉4830双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单纯性的妊娠头痛疗效较好,但应排出头部器质性病变。在多数情况下,妇女受孕以后的头痛,是由于气血、阴阳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胎气上冲,使清阳被扰而致。无论从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等方面,都与内科疾病中的头痛有着不同的区别。但可以结合内科中的头痛来进一步认识妊娠头痛,妊娠头痛在临床中证型比较多,治疗中应该仔细辨别之,以求选用不同的腧穴治疗。治疗中嘱患者注意休息。

【体穴】

[取穴]

主穴:百会、太阳、风池。

配穴: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足三里;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丘墟;痰湿阻滞者加丰隆、阴陵泉、印堂;风寒者加风门、昆仑;风热者加曲池、大椎、外关;风湿者加头维、阴陵泉。

[操作]

毫针刺,补虚泻实,虚者可加艾灸。百会逆督脉方向平刺0.5~0.8寸;太阳直刺0.3~0.5寸,或者点刺出血;风池针刺时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剌 0. 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进针角度与深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

百会位于颠顶,属督脉,督脉入络于脑,故取百会以调补经气,和络止痛;太阳为经外奇穴,是通络止头痛之效穴;风池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会穴,功长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清头开窍。气海、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活络止痛;太冲、太溪、丘墟平肝降逆,熄风止痛;丰隆、阴陵泉、印堂化痰除湿,通络止痛;风门、昆仑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曲池、大椎、外关疏风散热,通络止痛;头维、阴陵泉疏风祛湿,通络止痛。

【气血两虚】

[主要症候] 妊娠中、晚期,头痛隐隐,或头脑空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

[病因] 素体气血两虚,孕后阴血下聚养胎,故气血愈虚,气虚清阳不升,血虚则不能上荣,故见头痛隐隐,或头脑空痛。 

[治则] 益气养血。

[方药] 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

【肝阳上亢】

[主要症候] 妊娠中、晚期,头痛而胀,头晕目眩,面红,口干苦,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耳鸣,舌红,苔少,脉弦。

[病因] 素体阴虚,肝阳偏亢;孕后阴血下聚养胎,阴血益虚,阴不潜阳,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发为头目胀痛。

[治则] 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方药] 天麻钩藤饮。

【痰湿阻滞】

[主要症候] 妊娠中、晚期,头痛昏重,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呕恶纳呆,面浮肢肿,倦怠嗜卧,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而缓。

[病因] 素体脾虚,痰湿内生,孕后胎体渐长,影响气机升降,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发为头痛昏重。

[治则] 祛湿化痰熄风。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僵蚕、蔓荆子、石决明等。

【风寒】

[主要症候] 妊娠期间,头痛连及项背,畏风恶寒,骨节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因] 因风寒之邪循太阳经上犯,清阳之气被遏所致。

[治则] 疏风散寒。

[方药] 芎芷汤或四味紫苏和胎饮加羌活、藁本、川芎、防风、葱白、生姜。

【风热】

[主要症候] 妊娠期间,头痛而胀,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病因] 风寒不解,郁而化热或风热之邪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所致。

[治则] 疏风散热。

[方药] 柴胡散。

【风湿】

[主要症候] 妊娠期间,头痛头重如裏,脘闷纳呆,肢体困重,或溲少便溏,苔白腻,脉濡或滑。

[病因] 为风挟湿邪上犯,清窍为湿邪所蒙而致。

[治则] 疏风祛湿。

[方药] 羌活胜湿汤加减。

妊娠头疼怎么回事

百病调理

57 0

立即观看 8/13/2021 3:21:45 PM

妊娠合并偏头痛怎么办

百病调理

45 0

立即观看 8/13/2021 3:25:18 PM

妊娠头痛如何缓解

百病调理

44 0

立即观看 8/13/2021 3:18:27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