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

所属科室:耳鼻喉科
所属部位:头部

更新时间 : 2/3/2021 5:47:15 PM

【鼻塞概述】
鼻塞,或称鼻堵,鼻不通气,是指呼吸之气通过鼻腔时受阻而言。 在古代医学文献中,鼻塞又称鼻窒,一般认为窒,塞也。根据病因、病理的不同,临床上有发作性、交替性、持续性、间隔性等不同的表现。 本症多因风邪外袭、气虚邪滞所致。 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鼻炎,急、慢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肿物等。

【症状】

(l)风邪外袭:外感风寒者鼻塞较重,喷嚏频作,涕多而清稀,鼻音重浊,伴头痛、身痛、无汗、恶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外感风热者鼻塞而干,时重时轻,或鼻痒气热,涕少黄稠,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口渴喜饮,舌质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气虚邪滞:鼻塞时轻时重或昼轻夜重,涕黏而稀,遇寒加重,头晕头重,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兼肺气虚者鼻腔发痒闷胀,喷嚔频作,鼻塞,流清涕,自汗;兼脾气虚者气短音低,倦怠懒言,纳差,腹胀、腹泻,兼肾气虚者形寒肢冷,腰膝痠软,舌胖而淡、苔薄白,脉虚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风邪外袭:风寒鼻塞与风热鼻塞,二证均为风邪外袭所致,风寒鼻塞,系风寒犯肺,肺气失宣。风热鼻塞,因风热上扰,鼻塞不通。前者以鼻流清涕,鼻黏膜稍红为主;后者,鼻涕黄稠,鼻黏膜红明显。因风寒者,当疏风散寒通窍之法。因风热者,宜疏风清热通窍。
(2)气虚邪滞:肺开窍于鼻,肺气虚,鼻失荣养以致鼻塞不通。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风门544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百会5230单穴
神庭5230单穴
支沟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大椎5240单穴
命门5460单穴
合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风府5040单穴
风池5230双穴
悬钟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大肠俞5440双穴
大陵4830双穴
列缺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案例】

周琦,曹明根运用赵氏雷火灸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70例
主穴:迎香、印堂、上星、合谷、C1~7夹脊、列缺。鼻息肉者酌加风府、哑门等。将雷火灸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所选穴位,距离皮肤1~2cm,施以回旋灸法,灸至局部皮肤微红,深部组织发热度,随时吹掉药灰,保持火旺。主穴每穴灸15分钟,颈部穴位旋灸3分钟,每日1次,每次约半支灸条。6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3个疗程。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能产生良好的即时效应,急性鼻炎一般治疗2~3次即可获得显著效果,尤其对改善鼻道的通气功能较为迅速。慢性者疗程较长,对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疗效比肥厚性鼻炎为好。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食易消化且富有营养之品,多饮热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过敏性鼻炎应积极查找过敏源.避免接触。经常锻炼身体,适当户外运动,增强抵抗力。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实证:

一、肺经风热证

主要症状:鼻流多量黄白粘涕,鼻塞时作,嗅觉减退,鼻甲肌膜红肿,前额或颧部疼痛,全身并见发热恶寒,咳嗽痰多,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辛宣利窍。

常用方药:清肺汤:苍耳子12克,辛夷12克,白芷12克,薄荷12克,苏梗12克,黄芩15克,菊花15克,葛根20克,连翘30克,冬瓜仁20克,葵仁15克,鱼腥草20克,皂角3克,细辛3克,甘草6克,水煎服。通窍丸、热炎宁口服。

二、胆府郁热证

主要症状:鼻涕黄浊稠如脓,量多有臭味,鼻塞,嗅觉差,鼻窍肌膜红赤肿胀,头痛剧烈,或前额痛,或双侧太阳穴痛,或面部颧骨疼痛;并见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耳聋,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方法:清胆泻火,化湿通窍。

常用方药:泻胆汤︰龙胆草15克,郁金12克,防己12克,金钱草20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车前子12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柴胡12克,虎杖15克,鱼腥草20克,公英20克,连翘30克,甘草6克,水煎服。龙胆丸、大黄丸口服。

三、脾经湿热证

主要症状:鼻涕黄浊量多,涓涓长流,涕带臭味,鼻塞较甚,嗅觉消失,鼻窍肌膜红肿,并见头痛剧烈,头重头胀不适,肢体困倦,食欲不振,腕腹胀满,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

治疗方法:清脾化湿,芳香通窍。

常用方药:化湿汤∶黄芩12克,滑石30克,木通12克,泽泻12克,防己12克,猪苓12克,茯苓15克,大腹皮12克,苏梗12克,薏苡仁20克,厚朴12克,车前子12克,"香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败毒丸、化湿丸口服。

虚证:

一、肺气虚寒证

主要症状:鼻涕粘白量多,无臭味,嗅觉减退,鼻塞或轻或重,鼻窍肌膜肿胀淡红,每遇风冷加重,并伴见头重头昏,自汗恶风,气短无力,懒言声低,咳嗽痰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方法:益气温肺,散寒通窍。

常用方药:愈肺汤∶黄芪3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莲子12克,灵芝12克,升麻12克,葛根20克,羌活12克,防风12克,麻黄10克,丁香6克,辛夷10克,藿香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防风丸、参茯丸口服。

二、脾气虚弱证

主要症状:涕多粘浊色白,久延不已,鼻塞不利,香臭难辨,头昏目眩,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食少,大便不实或溏泻,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疗方法:益气健脾,清利湿浊。

常用方药:健脾汤︰党参2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莲子12克,扁豆12克,薏苡仁20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升麻12克,柴胡12克,泽泻12克,防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苓丸、清胃丸口服。

三、髓海不充证

主要症状:涕出脓粘,或如鱼脑,涓涓不止,眩晕,耳鸣,视物不清,腰膝酸软,阴虚盗汗,颧红咽干,舌燥,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肾阳虚则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而胖,苔蒋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方法:补肾填精,益脑止涕。

常用方药:益髓汤∶熟地20克,龙眼肉15克,山黄肉15克,补骨脂15克,益智仁12克,莽蔚子12克,沙苑子12克,党参20克,杜仲12克,菟丝子20克,五味子12克,石莒蒲12克,白芷12克,苍耳子10克,蔓荆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益髓丸、珍珠丸口服。

1、川芎猪脑汤

【配方】猪脑2副,川芎15克,辛夷花10克。

【用法】猪脑洗净,剔去筋膜,将川芎,辛夷花煎水取汁,入猪脑和盐、胡椒,炖熟,分二次吃。

【功效】行气活血,补脑通窍。

【主治】气滞血瘀导致的鼻炎鼻塞。

2、橘红酒

【配方】白酒500克,橘红30克。

【用祛】橘红浸入白酒中,封固1个月。每晚睡前服一小盅(约20毫升)。

【功效】行气活络通窍。

【主治】气滞血瘀导致的鼻炎鼻塞。

3、桃仁粥

【配方】桃仁10克,当归6克,粳米50克。

【用法】桃仁去皮尖研碎,当归煎水取汁,与粳米一起如常法煮粥,一次食。

【功效】活血化瘀,养胃利窍。

【主治】气滞血瘀导致的鼻炎鼻塞。

4、枣泥豆包

【配方】大枣(去核)250克,白扁豆1000克,面粉1000克。

【用法】扁豆水煮,至软时加入去核之大枣再煮,至水将尽豆能捣碎时离火,趁热将扁豆、大枣作成泥状,作陷;面粉和好发酵,发好后加适量苏打或碱揉匀,擀皮,包进扁豆枣泥,做成豆色(大小不拘)蒸熟,作主食。

【功效】健脾利湿,养胃利窍。

【主治】肺脾气虚导致的鼻炎鼻塞。

5、黄芪鸡

【配方】生黄芪120克,母鸡1只(约750~1000克),芫荽20克,佐料适量。

【用法】母鸡会毛,净膛,将黄芪纳入鸡腹中缝合,放锅中,锅中加水井葱、姜等佐料,放火上炖,将熟时放入芫荽,做正餐主菜食之。

【功效】益气健身,因表通窍。

【主治】肺脾气虚导致的鼻炎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