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蹊肿痛

所属科室:外科
所属部位:腿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10:16:57 AM

【鼠蹊肿痛概述】
鼠蹊肿痛,即大腿根部与腹部连接处肿痛之症。一般表现为病变仅在鼠蹊部的一侧,初起患侧大腿突然拘挛不适,步履呈跋行,2~3天后大腿即向上收缩,不能伸直,妨碍行走,但膝关节仍能伸屈,若用手将患肢拉直时,可以引起剧烈疼痛,此时可使腹部向前突起,脊柱似弓状,疼痛可累及腰部。约7~10天,在鼠蹊部可触及一长圆形肿块,成脓约1个月,但皮色如常,疮口愈合一般在20天左右,愈后患侧大腿仍然屈曲,不能伸直行动,往往要经1~2个月,方能恢复正常。 本症在古医籍中有“流注”、“鱼口”、“便毒”、“横痃”、“石疽”等的记载。 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腹股沟部肌肉深部脓肿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症状】

(1)暑湿流注:初起恶寒发热,一侧鼠蹊部疼痛,无明显肿块,继而患侧漫肿无头,下肢屈而难伸,约7天左右肿块渐显,此时壮热持续不退,约经l个月左右成脓。舌苔白腻,脉滑数。
(2)余毒流注:一般症状同前,但发病暴急,并有身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洪数。热盛者,亦可出现神昏谵语,胸胁疼痛,咳喘痰血等症。
(3)瘀血流注:初起全身症状不明显,鼠蹊部肿痛成块,皮色微红或呈青紫,触之稍感微热,患侧下肢屈而难伸,舌质黯紫,脉涩。
(4)寒凝气滞:初起一侧鼠蹊部结块如桃李或如鸡卵,逐渐增大,坚硬如石,皮色不变,牵筋疼痛,难消难溃.溃后难敛,舌苔薄白,脉沉。
(5)热毒壅阻:初起一侧鼠蹊部突然肿胀不适,光软无头,很快结块疼痛,表皮红或不红。后渐趋扩大,高肿坚硬,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苔黄腻,脉洪数。过7~14天,肿势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全身发热持续不退,局部按之应指者,为脓已成。

【病因分析与鉴别】

(1)暑湿流注、余毒流注与瘀血流注鼠蹊肿痛,均为发生于肌肉深部的脓肿,漫肿疼痛,皮色多如常,患侧下肢屈而难伸,但发病原因迥异。暑湿流注鼠蹊肿痛,多发于夏秋季节,先外受暑湿,继而寒邪外袭,内不得入脏腑,外不得越皮毛,客于营卫之间,致使湿痰内阻,流溢于肌肉之间所致,其辨证要点为,初起恶寒发热,成脓期肿痛加剧,壮热,舌苔白腻,脉滑数。
余毒流注鼠蹊肿痛,多因先患疔疮,伤寒,毒气走散,或外感风寒,表散后余邪未尽,余毒流走经络所致。其辨证要点为,发病暴急,并有身热,口渴等证,舌苔黄腻,脉洪数。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胸胁疼痛,咳喘痰血等症。瘀流注鼠蹊肿痛,系因劳系过度,筋脉受伤,或跌打损伤,瘀血停留,或产后恶露未尽,瘀血停滞与湿毒相搏结而成。其辨证要点为:初起全身症状不明显,鼠蹊部肿痛成块,皮色微红或见青紫,触之稍感微热,舌质紫黯,脉涩。
(2)寒凝气滞鼠蹊肿痛,多因寒邪深袭,阳气运行受阻,血流不畅,瘀血凝结而成。其辨证要点为,鼠蹊结块,坚硬如石,皮色不变,并无红热,牵筋疼痛。
(3)热毒壅阻鼠蹊肿痛,多因湿热火毒蕴结,致使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其辨证要点为:鼠蹊部突然肿胀不适,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灼热疼痛,高肿坚硬,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苔黄腻,脉洪数。
(4)本症还应与如下疾病相鉴别
①环跳疽:疼痛在髋关节部,可致臀部外突,大腿略向外旋,患肢不能伸直和弯曲,甚至漫肿上延至腰胯,下及大腿,必要时可做髋关节穿刺以鉴别。
②髋关节流痰:起病缓慢,有结核病史,患肢伸而难屈,局部及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约在得病后的6~12个月以上。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风门5440双穴
二白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肝俞5440双穴
束骨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膈俞5450双穴
血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本症患者须绝对卧床休息,暑日宜多食西瓜,忌食鱼腥、辛辣刺激性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溃后可适当加入高蛋白饮食。对愈后功能障碍者,应做适当的伸屈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