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

所属科室:外科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4/2021 10:19:54 AM

【丹毒概述】
丹毒因其临床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发红,色如涂丹而得名。多由皮肤、黏膜破损,复感受火毒之邪,蕴阻肌肤,不得外泄,致局部鲜红灼热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起病突然,迅速扩大,发无定处,一般好发于小腿和颜面部。春秋季为本症多发季节,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本症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如生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生于下肢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火丹”。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皮肤或粘膜感染链球菌而引起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症状】

(1)湿热化火: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周身疼痛,局部皮肤热红、肿痛灼热,境界明显,常好发生于下肢,也可发生水疱或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经多次反复发作,可造成皮肤增厚、肿胀,即所谓“象皮腿”。脉滑数,苔黄腻。
(2)风热化火:多发生于颜面部皮肤(开始或接近于耳,或接近于鼻),红灼热,很快蔓延至面部或头部,皮肤光泽紧张,有时出现小水疱,眼脸、耳翼、口唇肿胀,全身伴有寒战高烧、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甚至神志不清,谵语,脉浮数,苔黄腻。
(3)肝胆湿热:一般生于腹部及腰部,局部皮肤红赤,灼痛,口苦,胁痛,寒热,小便短赤,脉弦滑,苔黄腻。
(4)胎火蕴毒:多发于新生儿及婴儿,脐周、臀腿之间多见。形如云片,上起风栗作痒而痛,重则游走甚速,迫及全身,患儿烦躁,腹胀,发热,舌红,苔黄,指纹紫黑。

【病因分析与鉴别】

丹毒均系火热毒邪郁于血分,发于肌肤而成,临床上都是营卫失调、气血凝滞、毒邪壅聚、蒸腾于外的表现。故要抓住火热毒邪和气血郁滞的关键而进行鉴别。
(l)湿热化火:初因脾胃湿热蕴积,下流足胫,化为火毒;或因湿气皮肤破损,感染毒气,湿热化火所致,后期为湿热久恋,阻于经络,气血瘀滞,易于复发。
(2)风热化火:多由外感风热失治化火,火毒蕴结,风火相煽所致,或因抠鼻、挖耳、头部创伤等,毒邪乘隙而致。其临证特点为:发病快,症状重,若处理不当,往往会毒邪内陷入营,神昏谵语。
(3)肝胆湿热:常发于腰胯,腹部,为肝胆湿热蕴结化火所致,伴有口苦、胁痛等肝胆湿热证候,治疗以清利肝胆湿热为主。
(4)胎火蕴毒:为胚胎期间,母嗜食辛辣炙烤之品,胎火、胎毒内蕴,复因风热毒气客于腠理,搏于气血,蒸发于外而成;或因断脐、臀腿等处受伤,外受毒邪而成。临证特点为多发于新生儿及婴儿,发病迅猛,变化快,并发症多。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肺俞5450双穴
曲池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膈俞5450双穴
大陵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肝俞5440双穴
支沟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脾俞54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丹毒确有较好疗效,但多应用于下肢丹毒。头面部丹毒由于病情一般较重,容易引起变症(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故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加以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针具、火罐等的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期间患者要配合医生,不食刺激性食品,往意对皮损局部的保护。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地机、血海、三阴交、丰隆、太冲、阿是穴、四缝。

配穴:下肢:阳陵泉、商丘、足三里、蠡沟;头面:翳风、头维、四白、合谷。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经穴针刺得气后,以徐疾补泻法之泻法(进针快、退针慢,先深后浅)提插捻转1~2分钟,刺激宜强,留针20~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阿是穴,以三棱针或皮肤针重叩出血,可加拔罐。亦可在阿是穴作电针围刺(操作同“疖”节之电针法)。四缝穴以粗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粘液,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针刺法治疗64例,痊愈58例,显效4例,无效2例。但远期疗效尚不够满意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委中。

配穴:分2组。1、环跳、阳陵泉、三阴交;2、足三里、阴陵泉。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先于患部周围皮下寻得呈现紫暗色怒张之小血管(如小血管怒张不显,可选周围显现静脉),消毒后,用圆利针(如无此针具,可用28号半寸针代替),迅速刺入血管,摇大针孔,缓慢出针,待黑血自行溢出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每次可刺4~5针。委中穴取患侧,寻找怒张之络脉,刺血3~4滴。配穴二组,任选一组,用28号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施提插结合捻转之泻法,不留针。开始每日1次,2次以后改隔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一般治3~6次,如治2~3次效果不明显者,应考虑用其他方法。

(三)治疗评价

共治131例,除2例无效,2例中断治疗外,余均痊愈,其有效率为96.9%

【粗针】

(一)取穴

主穴:神道透至阳。

(二)治法

选用牙科用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合金钢丝加工成长125mm(针体100mm,针柄25mm)的粗针,让患者端面坐,双手半握拳,屈肘交叉放在两臂上,肩下垂,头部屈曲下低,使背部皮肤拉紧,充分暴露椎体棘突。取准穴位后,皮肤常规消毒,用左手固定棘突上缘皮肤,右手将针以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继而将针压低贴紧皮肤,针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线缓缓向下刺时,针的方向和脊柱中线平行,切忌向侧歪斜,一般留针2~8小时,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三)疗效评价

上法共治疗47例,经3~7次的治疗,均获痊愈。

【风热火炽型】

【症状】常发于头面、颈部等处,红肿灼痛,伴口渴喜饮,便秘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处方】生石膏30克,丹皮、生地、玄参、知母、黄连、人中黄、连翘各10克,桑叶、牛蒡子各9克。

【脾经郁火型】

【症状】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又名内发火丹。红肿向四周扩展,可见部分水疱、大疱,伴发热,口苦咽干,胃纳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或滑数。

【处方】赤小豆、薏苡仁20克,生地、当归各12克,赤芍、柴胡、连翘、山栀、黄芩、天花粉各10克,甘草3克。

【湿热内蕴型】

【症状】发于下肢,皮损红肿,痛如火燎,皮紧光亮,可见水疱,淋巴结肿大,口渴少饮,纳差,便秘或溏,臭秽,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薏苡仁、银花、黄柏各15克,蒲公英、紫花地丁、丹皮各12克,当归、牛膝、苍术各10克。

【热毒入营型】

【症状】重症者范围较大,红肿迅速蔓延,势如燎原,并见壮热神昏,儋语烦躁,头疼,恶心,便秘尿赤。舌红绛,苔黄,脉洪数。

【处方】水牛角30克,银花、生地、丹皮各15克,紫草、知母、山栀、赤芍各10克,生甘草、蝉脱各6克。

【胎火余毒型】

【症状】儿童多见,皮肤炊赤,触之灼热烫手,烦躁不安。舌红或红绛,脉数。

【处方】绿豆衣15克,生地、银花各10克,玄参、丹皮、赤芍、连翘各6克,天花粉、甘草各4克

【抱头火丹型】

(1)乌龙膏(经验方):陈小麦、米醋各适量。用法:陈小麦愈久愈好,研粉。以锅炒之成黄黑色,冷定研末,陈米醋调成糊,熬如黑漆,以瓷罐收之。涂在丹毒部位,有较好疗效。

⑵紫麻凤凰衣(《本草纲目》):鸡卵膜衣12枚,麻黄1.5g,紫苑10g。用法:将鸡卵膜衣焙于磨研为末。以水煎麻黄、紫苑二味1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送服卵膜衣末。每日1剂,连服3-5日。

(3)丝瓜粥(经验方):嫩鲜丝瓜1条,白米50g,白糖适量。用法:如常法煮米做粥,半熟时放入洗净切成粗段的鲜丝瓜,待粥熟去丝瓜,加糖,顿服。

(4)油菜方(民间验方):油菜适量,煮汤食。或将油菜捣烂用洁净纱布绞汁1小杯(约30ml)饮用。每天3次,连服3-5天。井用油菜叶捣烂敷患处。每天更换2次,连敷4-5天。

【流火型】

(1)双花粥(经验方):银花、北粳米各30g。用法:用银花煎取浓汁去渣,再放北粳米加水300m1,煮为稀薄粥。每日早晚温服,夏令服食尤为适宜。

(2)赤小豆调鸡蛋清(《圣济总录》):赤小豆面30g,鸡蛋清2枚。用法:将赤小豆面以鸡蛋清调和如糊状,涂敷患处,以愈为度。

(3)油菜方(经验方):新鲜油菜适量。用法:将新鲜油菜洗净捣烂敷患处。


什么是丹毒以及病因

百病调理

34 0

立即观看 6/24/2021 2:49:38 PM

丹毒是怎么引起的

百病调理

31 0

立即观看 6/24/2021 2:48:44 PM

丹毒的症状有哪些

百病调理

29 0

立即观看 6/24/2021 2:48:20 PM

丹毒最好的治疗方法

百病调理

21 0

立即观看 6/24/2021 2:49:09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