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结核

所属科室:外科
所属部位:

更新时间 : 2/4/2021 10:39:38 AM

【骨与关节结核概述】
骨与关节结核属中医骨痨、流痰范畴。是指结核杆菌通过血流到达骨与关节引起的慢性骨病。本病好发与儿童及青壮年。

【症状】

初起低热,倦怠,食欲减退,肿胀,微痛,不红不热,继则痛剧,肿甚;或化脓溃破而形成瘘道,流出米汤样脓液,或见死骨碎片。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48-5450-70单穴

足三里45-5250-60双穴

病变部位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肾俞47-5350-70双穴

关元48-5450-70单穴

病变部位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3天大椎47-5250单穴

命门45-5350-70单穴

腰阳关47-5350-60单穴

病变部位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4天大椎47-5250单穴

膏肓48-5250-70双穴

病变部位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5天膈俞47-5350双穴

血海42-4840-50双穴

病变部位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6天脾俞48-5260双穴

三阴交42-4850双穴

病变部位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治疗期间应忌食刺激性食物及辛燥生痰之食物。因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在艾灸和饮食调治的同时,还应注意充分休息及适当的户外活动。

【案例】

摘自《马氏温灸法》
刘某,女,34岁.
病史及症状:于两年前开始腰背部痛而不舒,以后右胸锁骨下部位生出两处肿疮,一个如核桃大小,另一个于1年前破溃流脓,经治疗,8个月才收口愈合。于2个月前第9胸椎处开始肿大,现肿疮已如核桃大、疼痛,现虽每日服止痛药,稍微活动,胸背患处便觉疼痛。此外,尚有腹胀、便秘、失眠、多噩梦、易怒、足寒等症,肝大三指。患者在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被确诊为骨结核,医生提出要手术治疗,患者未同意。
治疗:先灸左大横、承山各30分钟,只灸1次大便已正常。继灸:1日,中脘、足三里;2日期门、太冲;3日肝俞、章门;4日患处、二白;5日肾俞、照海;6日大杼、三阴交、关元。每天加灸神阙。灸至10日,患处痛已大减,停服止痛片;灸至1个月,背部肿疮已基本消失,右锁骨下肿疮亦松软、缩小,肝仍大,触之已显软;灸至半月,背部患处平复如初,右锁骨下肿疮仅有蚕豆大小,余症均好转,仍肝大;共灸3月,骨结核愈,遂嘱其继续灸治肝肿大。2年后随访,知其骨结核未复发。


【乌白散】

【功能主治】

功能强筋壮骨,搜风解毒,调补气血。主治骨结核,慢性骨髓炎。

【处方组成】

蜀黍炭(高梁全株煅存性)2.5克、乌蛇3.5克,乌木屑0.05克、珍珠0.05克、血余0.5克、百草霜7.5克,白花蛇1.5克。先将乌蛇用滑石粉烫至微黄,凉后粉碎;白花蛇去头、尾;将珍珠碾细水飞;以上七味药碾细过筛,调匀即可。服法:每日晚饭后2小时服,每次1包,温开水冲服。

【辨证加减】无

【临床疗效】

治疗182例。其中骨结核78例,疗程最短74天,最长194天,平均134天,痊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窦道闭合,血沉正常,X摄片检查无死骨,有骨质增生)42例,显效(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体重增加,窦道闭合,血沉正常,X摄片检查无死骨,有骨质增生硬化趋势)13例,好转16例(自觉症状及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无效7例。骨髓炎治疗104例,痊愈67例,显效15例,好转18例,无效4例。

【处方来源】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人民医院赵兴礼。

【按语】

方中乌蛇有强壮筋骨、搜风解毒的作用。蛇肉内含有大量的高蛋白;珍珠含大量钙质,对促进骨质好转起一定作用;乌木屑、血余含有角质蛋白;蜀黍炭、百草霜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均为患者所需的养料。方中乌梢蛇起主要作用,若加大该药剂量(每日0.5克)则疗效更为显著。对有窦道者外用红丹粉(红升丹2.5克、白降丹2.5克、轻粉0.5克、煅石膏0.5克诸药研细)或红丹粉药条引流,对缩短疗程,消除病灶有重要意义。(唐汉钧汝丽娟)

【补益祛邪方】

【功能主治】

功能解毒祛瘀,补气健脾,益气填精。主治骨结核。

【处方组成】

党参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生地2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女贞子15克、骨碎补15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5克、芍药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儿童用量酌减。

【辨证加减】

伴有脓肿形成者加白芷12克、皂刺15克、山甲10克、苡米24克、败酱草30克;疼痛重者加元胡12克、乳香、没药各10克;阴虚潮热加地骨皮、鳖甲、黄柏各10克,龟版12克;脓肿平坦,色白或暗淡,关节漫肿者加肉桂、炮姜各6克、白芥子10克;病程久而瘘管不愈,消瘦,乏力,气血双亏者加熟地、黄芪各30克、首乌12克、桂圆肉15克。

【临床疗效】

治疗113例,治愈71例,占63%;好转31例,占27%;无效5例,占4.4%;复发6例,占5.5%。总有效率90%。11例脊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治愈6例,占65%;好转3例,占23%;无效1例,复发1例。有效率为88%。本组疗稷最长1.5年,最短3个月,平均治愈时间9个月。

【处方来源】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中医院林香山等。

【按语】

骨关节结核发病以气虚、阴精亏、骨骼空为病之本。本方以补益之品如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黄芪鼓正气托毒排脓;当归、川芎补血活血化瘀;女贞子、骨碎补、菟丝子补益肝肾;又以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连翘等解毒祛邪,全方有挟正祛邪之特点。

【骨旁丸】

【功能主治】

功能强筋健骨,温经活络,滋阴补肾,消肿止痛。主治慢性骨髓炎。

【处方组成】

当归9克、熟地9克、补骨脂9克、牛膝9克、防风9克、威灵仙9克、木瓜9克、茯苓6克、川芎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黑木耳250克,共为细末,制成蜜丸,每丸重6克。

【辨证加减】

病久迁延,气血两亏,肝肾不足,合六味地黄丸,外用化腐生肌丹、四黄膏提毒祛腐生肌,以加快创面窦道愈合。

【临床疗效】

治疗慢性骨髓炎43例,全部治愈,时间短者半月,最长2年,平均为93天。随访17例,其中仅l例6年后复发。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赵永昌。【按语】

慢性骨髓炎,其病在骨,兼有创面窦道,在辨证论治原则下,内服滋补肝肾剂以治骨,外用化腐生肌药以清窦道,从整体观念出发,补其不足,纠其有余,调治机体,增强抗病能力,以达扶正祛邪之治疗目的。(唐汉钧)

【壁虎粉胶丸】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散瘀,解毒定痛。主治胸、腰椎结核。

【处方组成】

将壁虎放在瓦片上焙干研细,装入胶囊,每丸1克。每次口服3-4粒,每日3次;小儿每次1-2粒。如小孩服胶丸有困难,则每次用壁虎1条,剁碎炒鸡蛋食,每日2次,连服3个月为1疗模。服中药期间,不加任何抗旁西药。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胸椎结核15例,痊愈10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疗腰椎结核10例,痊愈8例,好转2例。一般均服1个疗程。

【处方来源】

浙江中医学院吕云剑。

【按语】

本方用单味壁虎焙粉内服治疗胸、腰椎结核,制作简单,服用方便。据吕氏报道,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本方能抑制和杀灭结核杆菌,促进结核病灶的钙化和痊愈,不但对胸腰椎结核有效,而且也能治疗肺结核和肺门淋巴结核等。(徐荣禧)

【骨旁散】

【功能主治】

功能温经活络,清热解毒,滋阴补肾,生津养血,强筋壮骨,消肿止痛。主治骨与关节结核及慢性骨髓炎。

【处方组成】

人参、黄芪、当归、金银花、公英、鹿角胶、穿山甲、补骨脂、木鳖子、地骨皮、制没药、川断、红花、蜈蚣、龟版、全虫、蜥虎等份研末,制形胶囊。1日2次,一次2-5粒,温开水送服。小儿用量酌减。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骨与关节结核50例,结果治愈17例,好转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疗程:90-120天。若病情需要可继续服第2、3疗程。

【处方来源】

曹殿明等。【按语】

本方根据“骨病之源在肾”的理论,按辨证施治的原则,集滋阴补肾、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法于一方,运用于临床疗效较好,而且对慢性骨髓炎同样有效,且久服不产生抗药性和毒副作用,唯疗程较长。(徐荣禧)

【骨结核丸】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肾壮骨,健脾养血,清热解毒。主治骨与关节结核。

【处方组成】

熟地、当归、鹿角胶、人参、白术、山药、甘草、百部、肉桂、生龙骨、丹参、麦芽,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2克。从晨6时起每6小时服1丸。服药期间停服抗滂类西药,有脓肿者结合抽脓。不论病位已溃未溃,以一方统治。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蒜、驴油、韭菜,节制房事。服药时间最好选在子、卯、午、酉四时。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骨与关节结核共7623例,结果治愈6616例,显效791例,进步144例,无效72例。总有效率达99.06%。

【处方来源】

山西吕梁地区骨结核病专科医院高志海【按语】

骨与关节结核以发病缓慢、病程长、化脓迟缓、不易收口为特点,是一种难治的疾病。本方经10年临床运用,取得显著疗效。本方按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用众多甘温之品,融补肾健脾、温阳散寒、杀虫解毒、化瘀通络、消痰散结等法于一炉,祛邪与扶正并进,局部与整体兼顾;同时又根据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按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季节运转,气候变化相适应的规律,规定一日之中气候变化的四个转折点——子、卯、午、酉四时作为服药时间,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效用,有利抑制和杀灭旁虫,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验证,坚持昼夜服药比白天不定时服、夜间又停药的服药法明显提高疗效。(徐荣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