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所属科室:外科
所属部位:

更新时间 : 2/4/2021 10:45:56 AM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概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脱疽范畴。本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女,北方发病多于南方。多因素体阳虚(以肾虚为主);或肝肾不足,外邪乘虚袭人,邪郁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或邪郁化热生毒,由瘀变损所致。

【症状】

患肢缺血,初起沉重、麻木,步履不便、疼痛,皮色苍白,渐起黄疱,发紫,变黑,间歇性跛行,至晚期破溃腐烂,以致筋骨坏死。病发四肢,尤以下肢为多见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足三里45-5250-60双穴

解溪42-4840-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阳陵泉45-4840双穴

行间42-4840-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3天委中42-4840双穴

昆仑45-484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4天阴陵泉42-4850双穴

三阴交42-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脉管炎病人严禁吸烟,防止受冷和外伤。患肢适当保暖,勿穿硬质鞋袜,以免影响足部血循环。

【案例】

摘自《马氏温灸法》
张××,男性,40岁,住天津市西郊区。1965年2月14日初诊。
病史及症状:10年前,于春季种稻时,足部受寒,继之出现右足大趾寒痛,于2年前经手术治疗已愈。以后出现左足大趾溃烂,流淌脓水,足面发黑,疼痛甚。按悬钟、丘墟、三阴交及照海等穴均有压痛。
治疗:嘱其自灸:1日,阳陵泉、阴陵泉各25分钟;2日,足三里30分钟,曲泉25分钟;3日,悬钟、三阴交各25分钟;4日,申脉、照海各25分钟;5日,丘墟、太冲各灸25分钟。以上5日穴只灸患侧,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仅灸半个月,左足大趾溃烂已收口足面皮色转为正常,疼痛止,病愈。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血海、经渠。

配穴:按辨证分型。

寒湿证:面色无华,喜暖畏寒,患肢沉重痛麻,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常伴间歇性跛行,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苔白腻,脉沉细而迟。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下巨虚、太渊、上巨虚。

血瘀证:患肢暗红发紫,下垂更甚,抬高则见苍白,足背汗毛脱落;皮肤肌肉萎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列缺、尺泽、膈俞、上巨虚、下巨虚。

热毒证:患肢暗红而肿,渐变紫黑,溃破腐烂,疼痛异常,屈膝危坐,伴发热口干,便秘尿赤,苔黄腻而舌质红绛,脉洪数或弦数。太溪、复溜、列缺、尺泽、鱼际、阴陵泉。

气血两虚证:患肢疼痛较轻,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疮面久不愈合,肉芽灰暗,并伴面色萎黄,神倦自汗,心悸气短,舌质淡,脉沉细而弱。列缺、尺泽、阴陵泉、足三里、上巨虚、鱼际。

肾虚证:多见于寒湿、血瘀和热毒证之久病后,兼见面暗神萎、上半身热而下半身寒、口淡不渴,头晕腰痛,筋骨萎软,大便不爽,脉细无力。膻中、膈俞、阴谷、三阴交、尺泽、太溪。

(二)治法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按证选用。并据证型施用不同刺灸手法。寒湿证,太渊用无疤痕灸法,麦粒大艾炷,灸九壮,余穴进针后用捻转补法,并温针40分钟,每日2次;血瘀证,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之法,留针15分钟,每日2次;热毒证,得气后用紧提慢插之泻法,每日3次,每次20分钟;气血两虚,进针得气后,行捻转补法,每日1次,每次60分钟;肾虚证,进针得气后,行捻转结合小幅度提插补法,刺激量宜轻,每次留针亦为60分钟。

(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创面完全愈合,血液循环无明显障碍,能恢复一般工作或原来工作。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显著减轻、静止痛消失,皮肤颜色和温度明显较前好转,创面完全愈合或接近愈合,血液循环仍有轻度障碍,能恢复轻度工作。好转:症状减轻或改善,创面较前缩小,血液循环有所改善;不能从事轻度工作,仍需继续治疗。无效:经治疗1~2月后,症状与体征无改善,创面没有好转。恶化:经治疗病情继续恶化或截肢。

共治疗77例,按上述标准治愈52例(67.5%),显效13例(16.9%),转转8例(10.4%),无效4例(5.2%),总有效率为94.8%[6].其中以寒湿证和血瘀证治愈率最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体针】(之二)

(一)取穴主穴:下肢病:脉根、血海、阴包、环跳;上肢病:合谷、后溪、曲池、郄门、青灵。

配穴:下肢病在大趾加阴陵泉、地机,二、三趾加足三里、丰隆,第四趾及小腿外侧加阳陵泉、绝骨;第五趾及小腿后侧加承山、昆仑,足底加太溪、八风。上肢病在拇食指加手三里,中指加内关,无名指加外关,小指加通里,前臂及手掌加大陵。

脉根穴位置:第二骶骨棘旁旁开3寸,下5分凹陷处。相当于胞肓穴下5分,位于坐骨切迹下缘。

(二)治法主穴每次据病变部位,选2~3穴,配穴酌加1~2穴。脉根穴刺法:以舒张押手法刺入穴内,充分运用指力,缓慢送针至3~5寸深,务使进入坐骨孔内。到达一定深度后,轻巧提插,使针感循膀胱经放射至足底、如病变不在膀胱经上,可变换针尖方向,慢慢诱导针感向患处放散。为加强感应,可在上述基础上,以拇、中、食三指固定针尖,作小幅度雀啄式提插3~5次,再施补泻手法。所有穴位得气后,实热证者,向外方向刮针10次;虚寒证者,向内轻刮3~5次;虚实兼证者,用平补平泻手法,往返刮针5~6次。隔日针刺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224例,临床治愈111例(49.6%),显效70例(31.2%),好转38例(17.0%),无效5例(2.2%),总有效率为97.8%。

群针(一)取穴主穴:下肢4组:①小腿上1/3前外侧面,在胫、腓骨之间的全部体表面积;②小腿下1/3内侧面,在胫骨后的全部体表面积;③在内、外踝骨之前方,两踝之间的体表面积;④足背跖缝线:在足背部体表面跖部4个跖骨缝。上肢4组:①前臂桡侧上1/3全部体表面积;②前臂掌侧下1/3的全部体表面积;③手腕背侧全部腕关节部位的体表面积;④手背掌缝线:自掌指关节,至掌骨底,即手背体表面掌部4个掌骨缝。

配穴:阳陵泉、曲池。

(二)治法主穴采用群针法。配穴用穴位注射法。发病肢体不论单双侧,上肢发病取双上肢主穴,配曲池;下肢发病取双下肢主穴,配阳陵泉。上下肢同时发病则全部取或轮流选取。

每次进针前作常规消毒,然后将针均匀地散刺在线或面上,针距约1厘米。方法为:下肢第1组,四周斜刺,中间直刺,深度2~3寸,共50针;第2组,向胫骨方向进针,针深2寸,共50针;第3组,直刺5分深,约30针,第4组,直刺进针1寸深,20针左右。上肢第1组直刺2寸深,50针;上肢2组,靠尺骨两侧斜刺,中间直刺进针,针深1寸,50针;第3组,直刺2~5分,30针;第4组,直刺1寸,20针。在针刺时应注意避开濒于坏死及溃烂的部位。针刺时不拘泥于穴点,宜散开于面线上。速进针,即所有针数在20分钟内刺完;缓退针,即留针1~4小时,留针期间,可轻刮针柄1~3次,以加强刺激。

配穴,以2%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每次选1穴,刺入1~2寸并获得针感后,注入药液6毫升。隔3天针刺1次,7~10次为一疗程,停10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共治260例,临床痊愈111例(46.7%),显效105例(36.4%),有效33例(12.7%),无效11例(4.2%),总有效率为95.8%。

【针灸】

(一)取穴主穴:分2组。1、气海、中脘、膻中、肝俞、脾俞、肾俞;2、内关、太渊、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神门。

配穴:分2组。1、环跳、委中、承山、血海;2、冲阳、照海、申脉、解溪、太溪。

(二)治法每次选主穴和配穴各1组。各组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不同病变阶段,刺灸法有所不同。早期,主穴第1组采用无疤痕着肤灸法,每穴灸3壮,壮如黄豆大;同时针配穴第1组,得气后不留针。主穴第2组采用针刺,施热补手法,留针20分钟,同时用艾条灸配穴第2组,不计时间,以患者感舒适为度。上述2组可轮换进行,隔日1次。至中期,在上面治法的基础上,加三棱针挑刺委中出血,背部俞穴拔罐15分钟。至晚期,以上疗法加隔蒜灸冲阳、太溪,5~7壮,艾炷如小指头大,并以艾条灸破溃处,及煎药洗患部。针灸治疗每日1次,药水煎洗每日2次,隔日用玉红膏换药1次。针灸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共治48例,其中18例用针灸之法,治愈9例(50.0%),显效3例(16.7%),有效6例(33.3%)。另30例,仅用灸法,5天内基本止痛者24例(80.0%),3日以内伤面愈合者22例(73.3%),其效果较单服中药为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主穴:少泽、厉兑、商阳、至阴、关冲、大敦、少冲、隐白、少商、中冲、窍阴、涌泉。

配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破溃处。

(二)治法上述主穴系十二井穴,治疗时,只选择凉痛患趾(指)上的井穴。如大趾病变可选隐白、大敦,小趾病变只选至阴。多趾(指)凉痛可选多趾(指)井穴,但宜加涌泉。如为溃疡坏死,则加用阿是穴。以功率为≥8毫瓦之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波长6328埃。每穴照射10分钟,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83例,结果,治愈55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

【针剌】(之三)

(一)取穴主穴:三阴交、公孙。

配穴:八风。

(二)治法主配穴一般均取,三阴交直剌1.5寸,公孙直剌1.2寸,均用泻法。留针15分钟。八风穴斜剌0.8寸,采用放血疗法,进针后即见血液流出,呈黑红色,摇大针孔,使瘀血尽出,不留针。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本法主要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之足剧痛患者。疗效标准:显效:剧痛消失,止痛效果持续6小时以上;有效:剧痛消失1~6小时;无效:剧痛无明显缓解。

共治60例,显效22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4%。

【寒湿型】

【症状】症见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凉。患肢沉重酸痛、麻木不仁,小腿有抽痛感。常伴有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皮肤苍白、冰凉、干燥,舌质较淡,苔白腻,脉弦细。

【治则】祛寒化湿,温阳通脉。

【经验方】黄芪15克,当归20克,丹参20克,桂枝10克,降香12克,千姜10克,附子9克,苍术1克,木瓜12克,白芍20克,红花20克,川芎2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丝瓜络20克,甘草10克。

【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

【气滞血瘀型】

【症状】症见患肢暗红、紫红或青紫,下垂时更甚,抬高则苍白,足背毫毛脱落,皮肤、肌肉萎缩,趾甲变厚,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患肢持久性静止疼痛,尤其夜间为甚,苔薄白,舌质红或紫暗,脉沉细而涩。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经验方】黄芪30克,当归40克,丹参20克,水蛭9克,地龙9克,红花15克,桃仁10克,延胡索20克,枳壳20克,香附9克,川牛膝10克,川芎12克,丝瓜络20克,甘草10克。

【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

【热毒型】

【症状】此型多见于脉管炎的中晚期。症见患肢皮肤红肿、灼热,足背动脉搏劝消失,患肢如煮熟之红枣,皮肤上起黄疤,渐变为紫黑色,呈浸润性蔓延,皮肤及足背肌肉萎缩,色黑而干枯,溃烂腐臭,疼痛剧烈,彻夜难眠,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此型多由热毒化火内郁而成。火毒内阻,血行不畅、瘀滞筋脉,故患肢红肿灼热而痛,溃烂腐臭。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腐生肌。

【经验方】黄芪15克、当归20克、玄参30克、金银花60克、毛冬青30克、赤芍20克、地龙9克、川牛膝10克、薏苡仁20克、黄柏10克、红花15克、茯苓10克、太子参9克、丹参15克,连翘20克、丝瓜络20克

【食疗验方】

【原料】鹿茸5克,蜈蚣4条,全蝎3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鹿茸、蜈蚣和全蝎放入白酒中,至少浸泡1周方可饮用。

【用法】每次热饮1蛊(约40毫升)。半个月为1疗程。适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功效】有活血化瘀,消肿排脓,解痉止痛的作用。

【参芪黄豆排骨汤】

【原料】炙黄芪30克,党参30克,当归15克,黄豆50克,排骨500克,盐.糖、黄酒、大料、花椒、酱油等适量。

【做法】把排骨,药物、黄豆、佐料等一同入锅,用旺火煮1小时,待出油后,取出排骨,用凉水洗净,同时撇去锅中浮油,排骨复入锅中,继用旺火煮2小时,再用微火略煨煮,肉烂后捞出即可食用。去药渣。本品可分两天内饮完。

【适应】适于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病久后气血两亏,消瘦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脉细无力等情况。

【原料】黑大豆10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苏木15克,鸡血藤30克,玄胡面5克。

【制法】先将黑大豆洗净,放锅内加水煮成五成熟。另将苏木、鸡血藤加水煎煮40分钟,滤去药渣;把药汁与黑豆同煮,至八成熟时再放入粳米、玄胡面和清水,煮至烂熟,加糖即可服食,1日2次,可供早晚餐。

【食疗方法】

1、桃仁

功用:桃仁味苦甘,性平而润,入肝、心、大肠经,有破血去瘀、润燥滑肠作用。能活血、行血、消散瘀血。

食法:桃仁去皮、去尖,放酒中浸一周,晒干为末,以蜜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二次,每次15粒,以黄酒或开水送服。

2、龙眼

功用:龙眼味甘性平无毒,入脾、心经,有开胃益脾之功效。龙眼肉可滋补强壮、安神补血,是补血益心的佳果。可用于治疗体衰、气血不足、产后血虚和脑力衰退等症。适用于脉管炎各型病人。

食法:

①龙眼肉9克、花生米连红衣15克,水煎服。

②龙眼肉5枚、莲子15克、糯米30克,熬粥食。早晚各一次。

3、山楂

功用: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无毒。入脾、胃、肝经。有止痛、活血、止血、化瘀的作用。山楂对心血管系统有多方面药理作用,能够扩张血管,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脂,降低血压和强心;另外也可降低胆固醇。适用于脉管炎各型,但毒热型和气血俱虚型病人不宜多用。

食法:

①山楂30克,加水适量煎煮后加红糖,每日一次,分两次煎服。

②山楂60克,鸡内金、红花各9克,红糖30克,每日一次,分两次煎服。注意:可治脉管炎阴寒、血瘀、化热型患者,但山楂性微温,不易多服。

4、红糖

功用: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缓中、化食之功,还有缓解疼痛和行血、活血的功用,所以受寒、身虚或瘀血致病,吃些红糖颇有好处,脉管炎病人可酌情食用。

5、酒

功用:酒味辛甘性热,入心、肝二经,有畅通血脉、散瘀活血、祛风散寒、荣养肌肤的作用。

①糯米酒(甜酒、江米酒)

功用:甘辛、温,有活血行经、散结消肿作用,可治肾虚腰疼、阳萎早泄。糯米酒是糯米醺化后发酵制成,酒精含量低,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滋补性较强。

②几种止痛的药酒

脉管炎药酒一号(山东省验方):

米壳60克,川乌、水蛭、地龙各9克,红花15克,黄酒2.5斤。将上药放入酒内浸泡一周后,过滤待用,痛时每次服5~10毫升。脉管炎药酒二号(北京市验方):

熟附片45克,细辛15克,红花、丹参各30克,土鳖虫、苏木、川芎各30克,大枣20枚,白酒3斤。

将上药浸泡于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初次醉饮,以后每日一次,每次服1两。为防止呕吐,饮用药洒前加服冬眠灵25毫克。

牛膝蟾蜍合剂药酒(河北省验方):

金钱白花蛇—条,金银花90克,牛膝60克,附子30克,蟾蜍一个(腹部带八字、黑眼圈的),白酒3斤。

将上药放入酒中浸泡7—15天后,过滤服用。首次尽量饮以醉为度,从第二天开始,每次1—2两,每日服2次。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肾炎、肝炎等病者忌用。

6、鸡

功用:鸡肉性平味甘,有益五脏、补虚损、活血调经作用。在鸡类中,有一种乌鸡,其性平味甘,入肝、肾、肺经,有补肝肾、益气养血之功用。

食法:乌骨鸡一只,炖熟,食肉饮汤,每日早晚各食一次,2~3日服完,连用数只。可治气血虚损体弱之脉管炎病人。

母鸡一只(去毛及内脏),黄芪2两,党参l两,淮山药1两,红枣1两,加黄酒至药面,隔水蒸熟,分数次服,治气血虚之脉管炎病人。

7、鸭血、鸭肉

功用:鸭肉入肺和肾经,有滋阴补肾之功,阴虚之人服后不燥,阳虚亦不见寒;鸭血,性味咸寒,能补血、解毒,可解血瘀、血热之作痛。

食法:每次可用一只鸭的血,加清水适量、盐少许,隔水蒸服,再和入好酒(最好是首乌酒)|~2汤匙,稍蒸片时后服用。每日一次,连服4~5次为一疗程。可治气血俱虚脉管炎病人。8、鼠肉

功用:鼠肉味甘,性温,无毒,入肾经,有壮阳益肾、祛寒补虚之功用,可治体虚怕冷、腰脊酸痛、阳萎早泄等。

食法:将捕到的田鼠,剖腹去肠,放锅内隔水蒸,开水煮沸后约2~3分钟即可,洗净用油、盐回锅炒,加入姜、酒、酱油等配料烧熟,其味清香,滋补功能胜过鸡、鸽。治体虚怕冷,肾虚阳萎、病后虚弱等,适用于阴寒型脉管炎的肾虚病人。

9、白木耳(银耳)

功用:味甘、性平、无毒,入肺、胃、肾经,有清肺热、益脾胃、滋阴、生津、益气、活血、润肠之功效,可治胃肠燥热、血管硬化、高血压等。

食法:白木耳与瘦猪肉炖熟食,为滋养佳品。加入大枣10枚同炖,阴寒型及气血俱虚型脉管炎病人适用。

10、赤小豆

功用:赤小豆甘酸性平无毒,入心、小肠、肾、膀胱经,有除热毒、散恶血、消胀满、利小便等作用,可治痈肿脓血、下腹胀满、烦热、干渴;外敷可治热毒痈肿、血肿、扭伤等。食法:以赤小豆2两,适量水同煮如粥状,分两次服完。适用于脉管炎毒热型及气血俱虚型病人。

立即观看 9/9/2021 3:34:30 PM
立即观看 9/9/2021 3:31:46 PM
立即观看 9/9/2021 3:30:13 PM
立即观看 9/9/2021 3:33:24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