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

所属科室:外科
所属部位:

更新时间 : 2/4/2021 10:46:40 AM

【血栓性静脉炎概述】
血栓性静脉炎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浅层和深部静脉炎两大类。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证有虚实之辨,治当详察。急性多因血热壅滞,络损致瘀;或因感外邪而致邪塞瘀阻所致,慢性多为气虚瘀阻湿滞而成;或因外伤、手术、静脉注射、针刺等因而致瘀阻所致。

【症状】

四肢或胸腹部出现硬条索状肿痛,或小腿、大腿肿胀、疼痛,行走则痛剧等。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阿是穴
10-15艾条悬灸

膈俞47-5350双穴

血海42-4840-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中脘48-5450-70单穴

足三里45-5250-60双穴

阿是穴
10-15艾条悬灸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3天期门45-5050双穴

太冲45-4850双穴

阿是穴
10-15艾条悬灸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佩戴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曲张。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在积极纠正基础疾病的同时,应注意避免四肢、躯干等好发部位的外伤。

【案例】

周某,男,55岁。
主诉:双腿疼痛,活动受限。3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双下肢疼痛,伴有烧灼感,初以双腿后侧疼痛明显,逐渐向小腿及足部漫延,疼痛以右下肢为重,活动受限。
查体:右下肢浮肿,右腿屈侧皮肤弹性消失,表皮粗糙,皮色暗紫;左下肢股部屈侧及小腿屈侧有两处皮肤弹性消失,皮肤呈暗紫色。双下肢屈伸不利。诊断:血栓性静脉炎。
治疗:予以隔物灸仪施灸,处方:1日,灸膈俞、血海各50分钟;2日,灸中脘、足三里各50分钟;3日,灸期门、太冲各50分钟;以上穴循环灸,每日加灸神阙穴60分钟。再每日用艾条悬灸阿是穴。灸 1周后患者可感觉双腿胀热感有所减轻,仍有疼痛,屈伸不利,不能行走。灸2周后,自觉局部胀痛明显减轻,肌肉组织变软。患者对此非常满意,要求继续施灸。第3周后,患者自觉双下肢胀痛感明显减轻,能下地行走。继续治疗1周病情痊愈。


(一)血栓性浅静脉炎

1、主证:多发生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曲张的浅静脉更多,病变静脉处疼痛,局部皮肤呈条索样红肿,有压痛,红肿消退后留有硬索,色素沉着,局部可有牵掣、隐痛或坠胀感,舌质紫黯,脉细。

2、治则:活血祛瘀,和营通络。

3、取穴:局部阿是穴(病变静脉处及周围)。

4、刺法:选用中等火针行速刺法,漫刺病变部位,针距宜大于1.5厘米。若针后流出黑红色败血,可不立即止血,待其败血流尽自。

(二)血栓性深静脉炎

1、主证:起病较急,患肢疼痛,肿胀。皮温升高,浅静脉扩张,病在小腿深静脉者,腓肠肌疼痛、肿胀、压痛,足背屈曲时疼痛加剧,踝以下水肿,静脉怒张。病在骼股静脉者可伴有发热,臀以下疼痛水肿,皮肤发白,略发绀,大腿内侧,股管处明显压痛,久则腰酸腿软,肢冷麻木,患肢增粗,舌暗淡或暗红,苔蒋白,脉比较数。

2、治则:早期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后期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3、取穴:主穴:病变处阿是穴。配穴:早期可酌加血海、阳陵泉、太溪、太冲。后期可选用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商丘等。

4、刺法:选用中等火针行速刺法,点刺下肢内侧疼痛部位或条索状物部位,针距要在3厘米以上,应避开较大的神经和血管,针深可达1寸左右。配穴亦可用火针刺之,但应浅刺,或用耄针刺之。一般早期病人针后有恶血流出,而慢性久病病人针后则有清水和淡黄色液体流出,液体可持续数日或十余日源源不断地从针孔流出,故此时务让患者保护好针孔,切勿感染,或为预防感染而加服抗生素。


【水蛭大黄膏】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逐瘀消肿,散结镇痛。主治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偏方组成】水蛭、大黄、没药、乳香、桅子各50克,僵蚕40克,紫草、冰片、生甘草各30克,黄柏25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共研细末,过80目以上筛,越细越好。根据红肿面积大小,取适量药末加适量蜂蜜调成较稠的膏剂,敷贴于红肿处,上盖油布或塑料布,再用绷带或胶布固定。每日外敷16~20小时,治疗1周为1疗程。

【病例验证】林某,男,54 岁。诉左小腿肿胀疼痛逐渐加重3天。检查:左小腿内侧中下部红肿,红肿下部及两侧浅静脉极度充盈,呈团块状。红肿处皮温高,有触痛,中央可触及一杏核大小较硬包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询问病史,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20年。诊断为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用复方水蛭膏外敷,3天后红肿消退,包块缩小 2/3,继敷4天,红硬痛性肿物消失。

【乳香没药】

【功能主治】通经止痛,活血软坚。主治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偏方组成】乳香、没药、山慈姑、姜黄各15克,当归12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共研细末,醋调外敷,每晚1次。

【病例验证】谢某某,男,44岁。自述无明显诱因感腹壁不适,触摸有索条状硬物,压痛,伸屈活动时疼痛加剧。诊为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用此方调敷,每晚1次,1周后索条变软,疼痛减轻,4周后诸症悉除。

【茵陈赤小豆汤】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芳香化浊。主治血栓性静脉炎。

【偏方组成】茵陈30克,赤小豆、苦参各12克,炒薏仁24克,炒苍术,泽泻、防己、炒黄柏、木通、佩兰、白蔻各9克,生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江某,女,42 岁,工人。患者左腿肿胀、疼痛、发热、卧床不起已半月之久。经过治疗而未效。左下肢自膝关节肿至足背,较健肢粗5.5厘米,小腿肚紧韧,压痛明显,皮肤灼热,其色深红,沉重,纳呆食少,口干不欲饮,舌苔白腻,脉象滑数,小便短赤。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治宜清热利湿、芳香化浊,佐以活血通络。拟用“茵陈赤小豆汤”。服药6剂,发热顿减,小便增多,腿肿略减。‘后又连进12剂,肿胀疼痛大减,饮食增进,舌苔悉退。但小腿肚仍紧韧发硬,压痛明显。再以原方加牛膝 12克,炒地龙12克,赤芍15克,忍冬藤30克,继服。共治疗两月余,症状消失,行动自如而痊愈。

【益母草丹皮】

【功能主治】清络泄热,凉血化瘀。主治急性血栓性深静脉炎。

【偏方组成】益母草60~100克,紫草、赤芍、丹皮各15克,紫花地丁、生甘草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外敷大黄糊剂:用生大黄粉500克,玉枢丹(即紫金锭)10克,面粉等量,以温水、稀醋调匀如糊,涂敷患肢。包裹,隔日换药1次,一般外敷3~5次。

【宜忌】治疗期间患肢平放,不宜抬高。里热或肢体肿痛未缓解者不宜过早套用弹力袜,不宜过早应用益气助阳药、温性活血药和血管扩张药。肿退或放松软后可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60例,其中治愈4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100%。

【银花玄参】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活血解毒。主治静脉血栓形成。

【偏方组成】银花、玄参各45克,苡仁、黄芪、当归、水蛭各30克,黄柏、苍术各15克,全蝎10克、蜈蚣3条、甘草5克。

【用法用量】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10分钟过滤,再加水500毫升,煎15分钟过滤,三煎加水300毫升,煎20分钟过滤,三煎滤液混匀,约10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口服,15天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43例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治愈26例,显著好转1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5%。疗程最短16天,最长200天,平均63天,平均服药57.6剂。

【清蒸鲈鱼】

【原料】鲈鱼1条,火腿3片,香菇3朵,姜6克,料酒1汤勺,盐2克。葱4根。

【做法】将鲈鱼洗净,从腹下剖开斜划3刀,料酒抹上鱼身待用。香菇泡软去蒂,火腿切片。分别塞入鱼刀口肉缝处,将鱼立方盘中,铝箔纸包起尾部,鱼周围淋上酒,加盖旺火蒸8分钟。

【功效】有温寒补气的功效。

【树蛙肉饼】

【原料】树蛙肉150克,猪瘦肉50克,生姜6克,香菇5克,淀粉,酱油,精盐,味精各少量。

【做法】将树蛙剖腹去内脏,剁去嘴尖及脚爪。香菇泡软,去蒂。将猪瘦肉,姜,香菇,树蛙一起剁成肉蓉。将其加入酱油,淀粉,味精及精盐腌渍入味。并注入少量水下锅蒸。

【功效】有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茵陈赤小豆汤】

【原料】茵陈30克,赤小豆,苦参各12克,炒薏仁24克,炒仓术,泽泻,防己,黄柏,木通。佩兰,白蔻各9克,生甘草3克。

【方法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有清热利湿,芳香化浊的功效。主治血栓性静脉炎。

【益母草丹皮益】

【原料】母草60克,紫草,赤芍,丹皮各15克。紫色地丁,生甘草各30克。

【方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对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有很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