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弱

所属科室:儿科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4/2021 10:55:19 AM

【胎弱概述】
胎弱,又称胎怯、胎瘦。一般是指在母体孕育期间,小儿因禀赋不足,致出生后智能低下,肢体软弱等发育不足的一系列症状。 西医中的小儿脑性瘫痪、小儿发育迟缓等可参照本症进行治疗

【症状】

(1)心气不足:小儿初生,面色昏黯,肌肤灰白无血色,悸动不安,或面色青紫,四肢逆冷。
(2)肝气不足:小儿初生,面青无华,哭声缓慢,目开不合,手足抽搐,筋衰无力爪甲薄而软,或爪甲脆裂变形,枯无光泽。
(3)脾气不足:小儿初生,面色苍黄,口唇色泽枯萎不华,肌肤瘦弱无力,手足如削,不欲乳食,哭声低微,大便稀溏,乳食不化
(4)肺气不足:小儿初生,呼吸气短,轻浅间断,哭声低柔,状若呻吟,体温偏低,恶寒怕冷,肌肤薄弱,肤色灰白,毛发不生。
(5)肾气不足:小儿初生,面黑不荣,目白睛多,骨节软弱,囟门不合,鸡胸龟背,四肢乏力,毛发不荣。

【病因分析与鉴别】

胎弱诸症,均属虚证,其主要发病原因有:父母年龄偏大,精气渐衰:母体多孕多产,体质虚弱;母体久病体弱。成胎之时,元精己虚,气血供养亦差,胎儿失天禀赋不足,生后脏腑较弱。由于体内各脏腑功能盛衰的不同,因而表现的症状也就有所差异。一般常有以下区别:
(1)心气不足胎弱:心主神明、血脉,其华在面,因此心气不足则小儿易困卧、悸动不安,面色昏黯无光彩;如心气虚衰,脉道不通,而可见面色发绀,四肢逆冷。
(2)肝气不足胎弱: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如果肝气不足,则小儿常见面青而无华,目开不合,手足抽搐,筋软无力,爪甲薄而软,或脆裂变形,枯无光泽。
(3)脾气不足胎弱:脾主运化、输布精微,在体合肉,开窍于口。因此如果脾气不足则面色苍黄,口唇色泽枯萎、不华,肌肤瘦弱,手足如削,运化失常,则不欲吮乳,哭声低微,大便稀溏,乳食不化。
(4)肺气不足胎弱:肺主气,司呼吸。故肺气不足则呼吸气短,浅而间断,哭声低微,状若呻吟,肺主皮毛.煦泽肌肤,肺气虚.则见肌肤薄弱.皮肤弛缓.毛发不生。
(5)肾气不足胎弱: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因此肾气不足则骨节软弱,头缝开解,鸡胸龟背,四肢无力,毛发不荣。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4830单穴
足三里4830双穴
神阙4850单穴
第2天命门4830单穴
关元4830单穴
神阙4850单穴
第3天脾俞4830双穴
章门4630双穴
神阙4850单穴
第4天肝俞483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神阙4850单穴
第5天肺俞4830双穴
太渊4830双穴
神阙4850单穴
第6天心俞4830双穴
膻中4830单穴
神阙4850单穴
第7天四神聪4830双穴
悬钟4830双穴
神阙4850单穴


注:隔两层以上衣服灸,夏天施灸,也必须隔两层以上布灸,温度46~48度即可

【艾灸体会】

有慢性心、肝、肾等疾病者,不可妊振。孕妇必须注意营养,不可过多吸烟及饮酒。若有较严重的妊娠呕吐症,应服用中药调理;孕期要保持,心情愉悦,注意休息,妊娠后期不宜作重体力劳动。孕期应预防及积极治疗各种急性传染病和妊娠毒血症。在护理时应保持空气新鲜,在不直接吹风的情况下开窗换气。一切用品均应消毒后使用,接触患儿应戴帽子、口罩,初生儿应侧位睡眠,防止呕吐物吸入,勤翻身以防止发生肺炎喘嗽。


主穴:四神聪、绝骨、足三里.

配穴:心气不足者加心俞、膻中;肝气不足者加肝俞、阴陵泉;脾气不足者加脾俞、章门;肺气不足者加肺俞、太渊;肾气不足者加肾俞、命门.

操作:针刺四神聪时针尖朝向百会方向斜刺,绝骨、足三里穴针用补法,其他各组配穴均用补法.

方义:四神聪在头部,具有醒脑开窍,清头明目,

补虚益智;绝骨为髓会,可以填精补髓,补益先天之精;足三里健脾益胃,补气养血、补益后天之本.三穴合用,先天与后天同补,醒神开窍,强壮益智.心俞、膻中补益心气,健脑强心;肝俞、阴陵泉益气养肝,和血理气;脾俞、章门健脾强胃、益气养血;肺俞、太渊补肺气、补虚劳;肾俞、命门益肾填精,强壮补虚.


1)肾精薄弱

证候:体短形瘦,头大囟张,头发稀黄,耳壳软,哭声低微,肌肤不温,指甲软短,骨弱肢柔,或有先天性缺损畸形,指纹淡。

分析:肾精薄弱,元阳未充。肾主胞胎,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故形体、肢骨、耳窍等均示肾精禀赋不足之象。

治法: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紫河车、熟地、枸杞子、杜仲、鹿角胶、肉苁蓉、茯苓、山药。

2)脾肾两虚

证候:啼哭无力,多卧少动,皮肤干皱,肌肉瘠薄,四肢不温,吮乳乏力,呛乳溢乳,哽气多哕;腹胀腹泻,甚而水肿,指纹淡。

分析:脾肾两虚,运化无力。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脾胃虚弱故吮乳无力,肌瘦倦怠;吐泻为脾胃升降失调之象;气血生化乏源故皮肤干皱不泽,唇指色淡;脾阳不振,气滞则腹胀,水停则水肿;阳虚失煦则四肢欠温。

治法: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方药:保元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肉桂、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