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气

所属科室:胸腹症状
所属部位:胸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10:56:14 AM

【憋气概述】
憋气,是指胸中呼吸不畅,憋闷不舒,窒塞不通的一种病症。其病因多为情志不调,痰饮内阻,心、脾、肾虚衰等。 “憋气”与“胸闷”常同时并见,均属自觉症状,前者重,后者轻,胸闷不一定兼有憋气,而憋气必兼胸闷。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郁症、颈心综合征、心脏病、神经管能症等。

【症状】

(l)痰饮内阻:胸中窒塞不通,或兼胸中疼病,呼吸不畅,眩晕纳呆,咳嗽痰多色白,或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滑。
(2)肝气郁滞:胸中满闷,窒塞不通,情绪波动时可诱发或加重,伴胁肋胀满,善太息,纳差,舌苔白,脉弦。
(3)心气虚损:胸中憋闷,时轻时重,伴心悸气短,遇劳加重,动则自汗,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4)脾肾阳虚: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夜半复发,不得平卧,活动稍舒,四肢不温或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弦细而沉。

【病因分析与鉴别】

(1)痰饮内阻憋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或脾失键运,聚湿成痰。或肺失宣降,聚津成痰,皆乃痰饮为患,以标实为主。痰饮阻遏胸中,气失宣降,而见憋气胸闷,咳嗽白痰。
(2)肝气郁滞憋气: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最恶抑郁,稍有情志不遂,忧思恼怒,致肝气不畅,失于条达,则肝气不利。胸胁为肝脉之分野,肝气郁滞必会出现胸闷憋气,窒塞不通之感,且善太息以求气滞得舒。其辨证要点是,有情志郁怒史,胸胁胀满,憋闷不舒,善太息,脉弦有力。
(3)心气虚损憋气: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因久病卧床,或大汗大下,损伤心气。或体弱多病,心虚气怯,而致心气虚损,血运无力。病之过久,由气及血,而成气虚血瘀之象。胸部憋闷,时轻时重,“劳则气耗”,过劳则心气更虚,故遇劳加重。
(4)脾肾阳虚憋气:本症与心气虚损憋气病因大致相同,皆属虚证。由心及脾,由脾及肾,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而致胸闷憋气,心悸。夜半属阴,伤阳尤甚,则夜半时分易发,强迫坐起。若活动则阳气动,阴气散,而病情稍缓。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下脘5450单穴
气海5460单穴
天枢54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关元5460单穴
曲骨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心俞5450双穴
神门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膈俞5450双穴
膻中5450单穴
巨阙544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厥阴俞5450双穴
少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天池5240双穴
间使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肾俞54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本症效果良好,治疗时应多做患者思想工作,嘱患者尽量避免过度的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情,多做轻度的身体锻炼;忌过度劳累。

益心汤

【组成】克参20克、紧丹参20克、发冬15克、五味10克、龙眼肉10克、郁金10克、炒远志10克、昌浦10克、

柏子仁10克、瓜萎15克、薤白15兑、葛根5克、生黄芪20克。

【功能】养心安神、化瘀通痹。

【主治】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早博,心前区痛,心房纤颤,失眠,脉结代或沉细或涩,舌质黯或紫暗苔薄。

【煎服方法】汤剂共煎30分钟,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便干者加肉苁蓉30克,心火偏旺者加炒山栀10克,口干者加元参10克、石斛10克,夜寐多梦者加夜交藤30克,下肢浮肿者加在泽泻20克

立即观看 6/17/2021 4:50:22 PM
立即观看 6/17/2021 4:50:56 PM
立即观看 6/17/2021 4:52:06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