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啼哭

所属科室:儿科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4/2021 10:57:48 AM

【小儿啼哭概述】
小儿啼哭,是指新生儿或婴儿因多种原因引起的啼哭过频,多见于半岁以下的乳婴儿。若小儿入夜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如常者,称为“夜啼”。二者病因病机相类,故一并讨论。因重舌、马牙、板牙、口疮、寒疝、癫痫等引起的哭泣,可参见有关条目。 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脾寒腹痛是导致夜啼的常见原因,常由孕母素体虚寒,恣食生冷,胎气不足,脾寒内生。或因护理不当,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中阳不振,以致寒邪内浸,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若孕母脾气急躁,或平素恣食香燥炙烤之物,或过服温热药物,蕴蓄之热遗于胎儿。出生后将养过温,受火热之气熏灼,心火上炎,积热上扰,则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彻夜啼哭之后,阳气耗损,无力抗争,故白天入寐;正气未复,入夜又啼。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小儿神气怯弱,若见异常之物,或闻特异声响,而致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致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因惊而啼。 总之,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是以寒、热、惊为本病之主要病因病机。 由于啼哭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反映,新生儿乃致婴儿常以啼哭表达要求或痛苦,故应排除因喂养不当,护理不善而引起的啼哭。此类啼哭主要表现为哺乳饮水或更换潮湿尿布衣着后,抱起亲呷或恢复原有习惯后,啼哭即停,哭时声调一致,并经详细诊查,而无异常者,不属本病讨论范围。

【症状】

(1)脾经虚寒:夜间啼哭不歇,或曲腰而啼,啼而无泪,哭声时高时低,声长不扬,喜伏卧,面青手腹俱冷,食少便溏,唇舌淡白,脉象沉细,指纹淡红沉滞。
(2)心经积热:夜间啼哭,哭声有力,喜仰卧,见灯光则啼哭愈甚,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赤唇红,舌尖红,苔薄,脉数有力,指纹色紫。
(3)心虚禀弱:夜间啼哭,哭声无力,低沉而细,伴虚烦惊惕不安,消瘦,低热,唇舌淡红或见樱红,舌尖红少苔或无苔,脉虚数,指纹淡红。
(4)受惊恐惧:夜间啼哭,多泪,睡中惊惕易醒,振动不宁,忽而啼叫,口出白沫,唇与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大便青绿色,舌苔多无明显异常,脉象夜间可现弦急而数,指纹青紫。
(5)伤食积滞:哭声嘹亮,时哭时止,腹痛拒按,呕吐乳片,不欲吮乳,大便或秘,或泻下酸臭不化之乳食,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紫滞。

【病因分析与鉴别】

脾经虚寒啼哭与心经积热啼哭:两者虽均为夜啼,但寒热虚实各异,脾经虚寒啼哭多因护理不当,腹部中寒,寒邪内浸,脾寒乃生,故曲腰而啼,阴盛于夜,至夜则阴极发燥,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故入夜则腹痛而啼,常伴有面色青白,手冷,食少便溏,唇舌淡白,脉象沉细,指纹沉伏色淡滞等症,心经积热啼哭每因乳母或乳儿平日恣食辛香燥热动火之食物,或多服温热之药物,火伏热郁,积热上炎,心主火属阳,至夜则阴盛而阳衰,阳衰则无力与邪热相搏,正不胜邪,邪热乘心,心神不宁而致夜间啼哭,常伴有烦躁不宁,见灯火则啼哭愈甚,面赤唇红,身热,尿赤,大便秘结,舌尖红,苔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之症。
心经积热啼哭与心虚禀弱啼哭:病位同在心,心藏神,神安则脏和,故小儿昼得精神安而夜能稳睡,若心气不和,或心失所养,皆可因精神不得安宁而啼哭。然心经积热啼哭为实热扰心,而心虚禀弱啼哭属血少心神失养之故,常见于病后体弱及禀赋不足之儿,伴虚烦不寐,惊惕不安,面白少华,唇舌淡白,少苔或无苔。若兼有虚火者,则见唇樱红,舌尖红,脉虚数等。
心虚禀弱啼哭与受惊恐惧啼哭:二者虽均有心悸脉数之症,但受惊恐惧啼哭,因醒时恐怖,寝则惊惕,振动不宁,忽而惊叫,惊悸尤著,且啼哭多泪,一有音响,即欲紧偎母怀,或作惊跳,面色乍青乍白,脉时数时不数,而唇舌多无异常。
伤乳积滞啼哭:乃乳食壅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不和,气机不利而腹痛,因痛而啼哭。故哭声响亮,时缓时剧,时止时作,白天亦然,兼见乳积之症。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神门4820双穴
足三里4820双穴
中脘4850单穴
第2天脾俞5050双穴
关元5050单穴
天枢5050双穴
第3天少府4830双穴
通里4830双穴
内关4830双穴
第4天百会5030单穴
印堂4830单穴
阳陵泉4830双穴


注:隔两层以上衣服灸,夏天施灸,也必须隔两层以上布灸,温度46~50度即可

【艾灸体会】

夜啼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表现,凡有相应的机体内源性刺激、外源性刺激或精神上的冲动都可引起,例如饥饿、冷热、尿布浸湿、断乳或喂养不当、护理不当等皆是其刺激源。生理性夜啼常不表示机体有异常的改变,在经过详细检查未发现病理状态时,无需进行治疗。病理性夜啼则需细察病因,排除各种皮肤病、病气、蛲虫病、消化不良、感染性疾病等挨患,以免贻误治疗。


主穴:百会、印堂、神门、足三里.

配穴:脾经虚寒者加关元、脾俞;心经积热者加少府、通里;受惊胆怯者加内关、阳陵泉;伤食积滞者加中脘、天枢.

操作:各穴根据虚补、实泻原则操作.虚证者亦可采用灸法治疗.

方义:百会、印堂镇静安神,醒神益智,神门为心之原穴、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两穴相配宁心安神、补脾益胃,脾胃和则卧之安,共奏养心和胃,镇惊宁神止啼之功.关元、脾俞补健益气,温里散寒;少府、通里清心除烦,泻热镇静;内关、阳陵泉疏肝理气、镇静安神;中脘、天枢健脾导滞,清热除烦.


1.寒啼型(脾经虚寒)

症状:夜间啼哭不歇,或曲腰而啼而无泪,哭声时高时低,声长不扬喜伏卧,面青手足俱冷,食少便溏,唇舌淡白,脉象沉细指纹泛红沉滞。

治法:温脾散寒调气。

方药:方取乌梅散加减。处方:乌药6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木香6克、炮姜2克、肉桂1.5克、甘草3克、砂仁30克。

加减:若见便稀加党参10克,茯苓12克、白术0克;虚寒加艾叶6克。

2.热啼型(心经积热、热扰心神)

症状:夜间啼哭,哭声有力,喜仰卧见灯光则啼哭愈甚,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赤唇红,舌尖红,苔薄脉数有力,指纹色紫。

治法:清心泻火。

方药:方取导赤散加减。

处方:生地10克、木通6克、竹叶10克、黄连3克、滑石10克、赤茯苓6克、甘草3克、勾藤10克、蝉衣10克。若见便秘而烦躁加生大黄1.5克(后下)。

3.惊啼型(神气虚怯,受惊恐惧)

症状:夜间啼哭多泪,睡中惊易醒,振动不宁,忽而啼叫,口出白沫,唇面乍青乍白,依偎母怀,大便青绿色,舌苔无明显异常,脉象弦急而数,指纹素紫。

治法:镇惊安神。

方药:方取钱氏秘旨安神丸加减。

方药:党参6克、半夏9克、枣仁9克、茯神9克、五味子6克、当归5克、陈皮6克、赤芍6克、勾藤10克、甘草3克、天竺黄6克、胆南星5克、生龙骨15克。若心气不足加柏子仁6克。睡中时见惊惕加蝉衣10克。

4.乳积啼型(伤乳停积,气机受阴

症状:哭声嘹亮,时哭时止,腹痛拒按,呕吐乳片,不欲吮乳,大便或秘,或泻下酸臭不化之乳食,舌淡红,苔白厚,指纹紫滞。

治法:行气导滞。

方药:消乳丸。处方:香附10克、神曲麦芽各10克、木香6克、甘草3克、白芍10克、陈皮9克。

1、百合莲子粥

原料:准备五十克百合,三十克莲子(带心),一百克糯米,红糖适量。

做法:将上二味洗净,同置锅中,加水适量,与糯米同煮成粥,粥成加红糖烧煮沸即成。睡前服粥,分早、中、晚食用。

功用:百合清心安神润肺,莲子补脾益肾,养心安神,二者合用具有润肺清心、安神和中之功效。对于心阴不足,心热内扰引起的夜啼服用本方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2、葱白粥

原料:准备五十克葱白,六十克粳米。

做法:连须葱白洗净切段,粳米洗净,煮粥。粥半熟时,加入葱白,煮至粥熟即可。

功用:葱白温阳散寒,粳米健脾和胃,二者合用,具有温阳健脾之功。出现脾虚中寒引起的夜啼时服用葱白粥疗效显著。

3、莲肉桂圆红枣汤

原料:准备莲肉、桂圆、红枣、糯米各适量,红糖少许。

做法:将上4味洗净,加水适量,煮成粥,调入红糖服用,每日1-2次。

功用:莲肉桂圆红枣汤可以养心安神,调和胃气,非常适合惊骇啼哭的小儿服用。


立即观看 8/25/2021 1:27:33 PM

宝宝啼哭不止怎么办

百病调理

14 0

立即观看 8/25/2021 1:26:1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