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

所属科室:胸腹症状
所属部位:腹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11:05:52 AM

【吐血概述】
吐血,是指胃及食道出血,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多挟有食物残渣,亦称呕血。本症多由情志过极、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之后、饮酒过多或嗜食辛辣等所致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慢性胃炎、食管炎、应激性溃疡等疾病也可出现吐血。

【症状】

(l)胃热炽盛:吐血,量多,色鲜红或紫红,夹有食物残渣,常伴有烦热口渴,胃脘部有热上冲,或胃脘疼满,或胸脘痞闷,胃中吞酸嘈杂,或于酒食后诱发,大便秘结或不畅,大便黑,小便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2)肝火犯胃:吐血,伴有心烦胸闷,急燥易怒,口苦或口酸,或见唇青,或频作呃逆,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阴虚火旺:吐血,反复发作,吐血最多,且色红,多伴五心烦热,口干欲饮,乏力消瘦,失眠耳鸣,多梦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
(4)瘀血阻滞:吐血,色紫黑有瘀块,伴胃脘刺痛,痛处固定,拒按,面色黯黑,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舌有紫斑,脉弦涩。
(5)心脾不足:吐血,缠绵不已,色淡而不红,胃脘隐痛喜按,面色咣白,气短乏力,惊悸少寐,纳呆,时有大便色黑,或腹胀便溏,舌质淡,少苔,脉沉细或细涩。
(6)脾肾阳虚:吐血,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血色黯淡,伴见面白息微,四肢厥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而滑,脉沉微而迟或缓。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胃热炽盛吐血与肝火犯胃吐血:二者皆为实热证,病机为“热迫血行”,血得热则溢,随气而上,发为吐血。前者多因平素嗜酒,或恣食辛辣煎炸肥甘厚味之品,热蓄于胃,酒热伐胃,助热动血;或外感暑热,内扰营血,皆可导致积热成火而迫血妄行。后者多由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郁而化火,灼伤胃络;或素有胃热,复加肝郁,肝经郁火助胃热之势,迫血妄行,均可导致吐血。两证的主要鉴别点是:前者为阳明实火(烦渴引饮、口臭、便秘、脉滑数等)突出;后者以肝胆实火(口苦、口酸、脉弦数)和肝气横逆(胸闷胁痛、唇青、呃逆有声)为特征。
(2)阴虚火旺吐血:阴虚火旺吐血为虚火所致,为虚证。虚证多病程长,具有反复不愈的特点。虚证多由实证吐血反复发作不愈而致,或因劳欲伤肾,酒色过度,损伤精血,致阴虚火动,虚火上浮,冲气上逆,血随虚火冲气而妄行,发生吐血。如《明医杂著》云:“入之一身,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况节欲者少,过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火旺则阴愈消,…吐血等症作矣”。而且阴虚火旺吐血,多有肾阴不足的症状,如:潮热,盗汗,腰痠,耳鸣,梦遗,尺脉不足,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3)瘀血阻滞吐血:瘀血阻滞吐血为实证吐血,但血瘀吐血无热象,虽见口渴,此种瘀血之渴,并非因热津伤,而是瘀血阻络,津不上承,亦不比胃热炽盛之口渴引饮,而是“但欲漱水不欲咽”。正如《血证论•瘀血》篇所云:“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瘀血去则不渴矣”。瘀血阻滞吐血发生之因,多由跌仆或内脏出血,血不能随经运行,阻滞经脉损伤之处,发为吐血;或实热证(胃热、肝火等)吐血,过用寒凉,造成血凝,瘀阻络道;或气虚血痛,阳虚血寒,皆可形成血瘀。血瘀吐血的临床特点是:血色紫挟有瘀块,多伴胃脘刺痛,痛处固定,拒按,面色黯,舌多见紫斑,脉涩。
(4)心脾不足吐血与脾肾阳虚吐血:前者多因优思过度伤脾,或劳倦不寐损伤心脾,或因呕吐不止,胃气大伤。脾主统血,脾气不足则不能统摄血液,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主血无权,因而心脾不足可发生吐血。后者则多因前者病情迁延不愈积渐而来,或因素体旧虚,或色欲劳倦过度,损伤脾肾之阳,阳虚则不能摄血,故可发生吐血,二症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应予以鉴别:前者以气虚为主:如气短乏力,肢倦便溏等。而后者又兼见阳虚之象,如畏寒,四肢厥冷,小便清长,脉迟等。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下脘5450单穴
天枢545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胃俞5440双穴
不容54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肝俞544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脾俞54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乳根5230双穴
大陵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膈俞5450双穴
膻中5450单穴
巨阙544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肾俞54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本症患者应注意饮食适宜,严防暴饮暴食,忌食烟酒及辛辣动火之品;并要注意情神及生活起居的调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外邪侵袭入体,尤其在寒热交替季节,防止感凉诱发;对素有胃脘疼痛旧疾者,既要注意不能劳倦过度,又要避免七情刺激,以免复发。

主治病名吐血

歌诀吐血连口邪热盛,腐臭内溃为不良,中脘尺泽足三里,膈肝心肺俞穴强。穴位介绍中院:在脐上四寸。尺泽:在肘中约纹动脉中。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肪骨外帘,两筋间。膈俞:在第七椎下,去脊一寸五分。肝俞:在第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心俞:在第五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胃热】

【证见】腉腹胀闷或作痛,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臭、口干,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

1.主方泻心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大黄1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紫地宁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水调服。(2)血宁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3)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宁血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紫珠草、地榆各30克,降香、大黄各12克。水煎服。

(2)生大黄粉(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生大黄粉,每次3克,每日3次。温水送服。

(3)四黄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生大黄粉15份,黄连9份,生地黄30份,生黄芪15份,生甘草6份。上药研细末过20目筛后混和,分30克包装备用。取四黄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每日1包,分2次服,重症每日2包,分4次服,5日为1个疗程。

【证见】吐血鲜红或带紫,口苦胁痛,心烦易怒。舌红绛,脉弦数。【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杲《兰室秘藏》)加减

处方:龙胆草12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牡丹皮9克,生地黄15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参照胃热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

(1)清肝凉血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栀子15克,白芍12克,龙胆草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5克。水煎服。(2)三七郁金汤(《中医杂志》)

处方:三七9克,郁金10克,熟大黄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2剂。

【脾虚型】

【证见】吐血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大便色黑。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8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9克,炒地榆15克,白及IO克,阿胶12克(烽化),血余炭1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紫地宁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3.单方验方

(1)益气止血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党参18克,炒白术15克,茯苓12克,黄芪20克,血余炭10克,炒地榆15克,白及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止血合剂(《上海中医药杂志》)

处方:白芍12克,炙甘草9克,炙海嫖蛸12克,白及12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蒲黄15克,仙鹤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I剂。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吐血】

万潜斋:治吐血奇验方。

上肉桂1.5克(去皮,研末冲服,忌火),当归桔梗枳壳各2.1克,大黄(酒微煮)厚朴(姜汁炒),川郁金紫苏各2.4克

水煎,进童便半钟,姜汁2茶匙,先服2剂,再用:

寸冬9克,川贝3克,川续断4.5克,炙远志1.8克,党参4.5克(米炒),淮山药9克,川郁金1.5克,益母草2.4克,赤芍2.4克,炙草1.8克,白莲肉7枚

龙眼肉5枚为引,水煎服5剂。此方不论男女远年近日血证,只要现在吐血之日,先服前方2剂,后服次方5剂,立时痊愈,永不再发,药味慎勿加减,功效如神。

赵学敏:治吐血。白蜜60克,隔汤顿熟;望江青30克,煎汁,冲蜜服。不论远年新起,一切血症,2服根除。嘉庆三年,予仆孙成患血证甚剧,得此方而愈。但服此药后,每服须吃桂圆250克,2服吃500克,方无后患。

1.蚕豆花阴干研末,每次10克,用开水冲服治吐血鼻血、妇女白带

2.大蒜头两个,去皮,捣烂如泥,贴两足心,四小时一次,连贴两次,治吐血或鼻蚓血(忌喝酒)

3.豆腐500克,红糖60克,煮汤食,治吐血(胃出血),白浊,便血(解黑大便)4黄花菜60克,水煎服,治鼻血,加鲜藕节30克或茅根15克,治咯血、吐血5藕节30克,水煎服,治吐血,咳血,鼻帜血。

6.鲜荷叶汁-鲜荷叶一张,洗净剪碎,加适量凉开水,用木棰捣烂取汁,加冰糖适量,一次服完,每日3次,可治血热型咯血、吐血等症。

7.莲子心-莲子心苦、寒、无毒,入心、肾,清心火,沟通心肾,治热渴心烦、吐血、心热淋浊、失眠等症,便溏者慎用

8.取牛角切片,三岁以内小儿每日30克,三岁以上每日60克,水煎两小时,作两次分服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惊厥。一般用药一周以上,或至完全清醒为止。主治暑气、热毒、风火头痛、吐血鼻帐。可代替犀牛角配方,用量为犀牛角的十倍。

9.新鲜羊血,热饮1-2小杯,可治吐血、帜血(鼻出血)、产后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

10.玉米须.香蕉皮各30克.黄栀子10克水煎后冷饮,治高血压、鼻血、吐血。

11.鲜芝麻嫩茎叶60克,水煎加糖服,治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