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食易饥

所属科室:胸腹症状
所属部位:腹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11:08:19 AM

【善食易饥概述】
善食易饥,是指食量加倍,却仍感饥饿的一种症状,本症又称”消谷喜饥”,其病因多为外感澡热之邪,或过食辛热、煎炸、焦燥之品,或肝郁化火犯胃等因素,致胃热炽盛,阳明蓄血而发,消渴病之中消症,以善食易饥为主症,并兼见口渴、消瘦等,此为善食易饥的一个证型,并非只是消渴病之中消症。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甲亢、钩虫病等胃肠疾病。

【症状】

(1)胃火炽盛:善食易饥,形体消瘦,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燥少津,脉滑有力。
(2)阳明蓄血:善食易饥,发热不恶寒,口燥咽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色黑,质硬,舌质红或见瘀斑,脉沉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l)胃火炽盛善食易饥:多因外感操热之邪,或肝郁化火,横逆犯胃等,以致胃热炽盛,灼伤胃阴。其鉴别要点是善食易饥,并兼见形体消瘦,口渴,大便秘结之胃火炽盛的表现。
(2)阳明蓄血善食易饥:多因内已有瘀血,又外感热邪,热邪与瘀血交结于胃肠而致。其表现为善食易饥,发热不恶寒,口澡咽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色黑,质硬,舌质红或见瘀斑,脉沉数。其与胃火炽盛善食易饥之鉴别要点是:阳明蓄血兼见瘀血表现,胃火炽盛兼见胃热的表现。二证均有口渴,大便于结,前者口渴为渴而不欲饮,后者为口渴引饮。前者为大便干,色黑而反易解,后者为大便干结。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巨阙5440单穴
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肺俞5450双穴
泽前483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心俞5450双穴
神门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天池5240双穴
少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膈俞5450双穴
天突5240单穴
膻中545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肝俞544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肩髃5030双穴
手三里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风池5230双穴
阳辅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10天二白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11天肾俞54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本症患者应忌食辛辣,戒烟酒,进食一些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以促进气血的生长及脾胃功能的恢复;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适当休息。

【针灸对症治疗】主穴:中脘、足三里.

配穴:胃火炽盛加内庭、合谷;阳明蓄血加血海、膈俞.

操作:中院穴直刺1~1.5寸;足三里穴直刺l~1.5寸,均采用泻法;各配穴也采用泻法操作,得气后留针30分钟.-方义:中院为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胃之合穴,两穴合用为合募配穴法,主治胃腑疾患,健脾和胃;胃火炽盛加内庭、合谷清泻阳明之热;pf1明蓄血加血海、膈俞攻逐蓄血,活血祛瘀.

【古代对症治疗文献】

(1)《伤寒论》: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素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2)《灵枢·五邪》: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

(3)《杂病源流犀烛:2:力役人劳苦受伤;亦成黄胖病,俗名脱力黄,好食易饥,怠情无力,宜沈氏双砂丸.


1.胃火炽盛善食易饥:多因外感燥热之邪,或肝郁化火犯胃等,以致胃热炽盛,热盛伤而致。其鉴别要点是善食易饥,并兼见口干渴,形体消瘦,大便秘结—派胃火炽盛的表现。“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灵枢.师传>)。治宜清热滋阴,方选白虎加人参汤加连、生地黄等。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18克石膏48克炙甘草6克粳米12克人参9克

(《伤寒论》)知母六两(18g)石膏一斤(50g)碎,绵裹甘草

二两(6g),炙粳米六合(9g)人参三两(10g)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清热益气生津。主治: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者;白虎汤证见有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荪,以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本方又名人参白虎汤。方用白虎汤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加人参补益气阴。适用于表邪已解,热盛于里,津气两伤者。

⒉.阳明蓄血善食易饥与胃火炽盛善食易饥:阳明蓄血善食易饥,多因久有瘀血,又兼新感,热邪与瘀血交结于胃肠,以致消谷善饥,并伴见一系列瘀血表现,如喜忘,其人如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面唇色暗,舌有瘀斑等。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曰:“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其与胃火炽盛善食易饥之鉴别要点是:

1.阴明蓄血兼见瘀血表现,胃火炽盛兼见胃热的表现。二证均有口渴,大便干结,

2.前者口渴为渴而不欲饮,或但欲饮水而不欲咽,

3.后者为口渴引饮。大便于结前者为大便干,色黑而反易解,后者为大便干结。

4.阳明蓄血善食易饥,治以攻逐蓄血,方选抵当汤或抵当丸加减。

抵当汤

水蛭9克蛇虫8克桃仁4克酒大黄9克(《伤寒论》)

[组成]水蛭熬虹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各6g)桃仁去皮尖二十个(9g)大黄酒洗三两(9g)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功用]破血逐瘀。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硬而色黑易解,发狂或喜忘,或身发黄,或经水不利,脉沉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