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丹毒

所属科室:儿科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4/2021 11:08:57 AM

【小儿丹毒概述】
小儿丹毒,是指皮肤变红,赤若涂丹的症状,多见于婴幼儿。多由胎中受有毒热,或生后过于温嗳,热毒蒸发于外而成。 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皮肤或黏膜感染链球菌而引起的急性网状琳巴管炎。

【症状】

(1)邪毒在表,初起恶寒发热,两目生眵,惊搐多啼,继而出现皮肤红肿,形如云片,赤若涂丹,色泽光亮,局部皮肤僵硬,红热疼痛,游走不定,指纹浮紫。
(2)邪毒入里:壮热不休,烦躁多啼,唇焦口干,胸腹胀满,甚则神识昏迷,气促鼻扇,二目直视,皮肤红紫色,肿势较高,局部灼热,疼痛难忍,进而结毒化脓,溃烂流水,指纹紫滞,舌质红绛。

【病因分析与鉴别】

邪毒在表和邪毒入里丹毒:丹毒发病多由于小儿胎中毒火内伏,或生后皮肤损伤,调护不当,为外风邪毒所侵。风毒发于腠理,热毒搏于血分,蒸发肌表。其鉴别要点是:丹毒初起.邪毒在表,由轻至重,多见恶寒轻发热重,局部皮肤红肿,迅速向周围蔓延,形如云片,赤若涂丹,游走不定:或两目多眵,或惊搐多啼等。若热邪炽盛,邪毒入里,营阴损伤,此时症状逐渐加重,皮肤由初起之鲜红,转为紫红,皮肤僵硬,肿势更甚,局部灼热,疼痛难忍拒摸,严重时结毒化脓,溃烂流水,并伴有壮热不休,烦躁多啼,唇焦口干,胸腹胀满,神识昏迷,全身抽搐,指纹紫滞,舌质红绛等。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肺俞5050双穴
曲池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2天膈俞5050双穴
大陵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3天肝俞5040双穴
支沟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4天脾俞50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注:隔两层以上衣服灸,夏天施灸,也必须隔两层以上布灸,温度46~50度即可

【艾灸体会】

出生后,婴儿皮肤即有破损者,宜外用2%龙胆紫外涂。全身症状严重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必要应组织会诊抢救。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地机、血海、三阴交、丰隆、太冲、阿是穴、四缝。

配穴:下肢:阳陵泉、商丘、足三里、蠡沟;头面:翳风、头维、四白、合谷。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经穴针刺得气后,以徐疾补泻法之泻法(进针快、退针慢,先深后浅)提插捻转1~2分钟,刺激宜强,留针20~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阿是穴,以三棱针或皮肤针重叩出血,可加拔罐。亦可在阿是穴作电针围刺(操作同“疖”节之电针法)。四缝穴以粗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粘液,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针刺法治疗64例,痊愈58例,显效4例,无效2例

【粗针】

(一)取穴

主穴:神道透至阳。

(二)治法

选用牙科用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合金钢丝加工成长125mm(针体100mm,针柄25mm)的粗针,让患者端面坐,双手半握拳,屈肘交叉放在两臂上,肩下垂,头部屈曲下低,使背部皮肤拉紧,充分暴露椎体棘突。取准穴位后,皮肤常规消毒,用左手固定棘突上缘皮肤,右手将针以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继而将针压低贴紧皮肤,针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线缓缓向下刺时,针的方向和脊柱中线平行,切忌向侧歪斜,一般留针2~8小时,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一)风热毒蕴

【症状】发于头面部,皮肤掀红灼热,肿胀疼痛,甚至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伴恶寒发热,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分析】风热毒邪犯上,与血分热邪蕴结,郁阻肌肤,故见头面部皮肤掀红灼热,甚则发生水疱;经络阻塞,气血不畅,故皮肤肿胀疼痛,甚则眼胞肿胀难睁,或伴头痛;风热毒邪与正气相争,故见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为邪热尚在表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芒硝以泻下通腑。

(二)湿热毒蕴

【症状】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可伴轻度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反复发作,可形成象皮腿。

【辨证分析】湿热下注,复感外邪,湿热毒邪淤结于下肢,郁阻肌肤,经络阻塞,故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热毒炽盛,腐化肌肉,故甚者可至结毒化脓、肌肤坏死;湿邪中阻,故见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湿性粘滞,与热胶结,故易反复发作。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五神汤合萆藓渗湿汤加减。肿胀甚窄或形成象皮腿者,加苡米、防己、赤小豆、丝瓜络、鸡血藤以利湿通络。

(三)胎火蕴毒

【症状】发生于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常呈游走性;或伴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恶心呕吐:

【辨证分析】胎火蕴毒,与气血搏结,故见局部皮肤红肿灼热;火毒入于心包,心神受扰,故可伴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邪热侵扰脾胃,故恶心呕吐。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神昏谵语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 鲜芦根汁】

【组成】鲜芦根2 000克。

【用法】鲜芦根洗净,榨汁,分次当茶饮,每次100毫升,每日3~5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丹毒初起,色鲜红,伴畏寒,发热头痛,口干,舌红者。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241

【 马齿苋菊花粥】

【组成】鲜马齿苋60克,菊花15克,粳米100克。

【用法】鲜马齿苋洗净切碎,粳米淘洗干净一同人锅加水l 000毫升,文火煮成粥;取霜降前菊花烘干研成粉。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3次,连服数天。

【功效】清热解毒,泻肝利湿。

【主治】丹毒急性期,病变部位较局限者。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98

【拌马兰头】

【组成】马兰头500克。

【用法】马兰头洗净,人沸水中烫数分钟,取出略挤,切碎,加入香干末糖、盐、味精、麻油拌和食用,其水代茶饮,每日3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丹毒急慢性期均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