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

所属科室:胸腹症状
所属部位:腹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11:12:19 AM

【噎膈概述】
噎膈,噎即噎塞,是指下咽食物时噎塞不畅;膈即格拒,是指食管阻塞、食物不能下咽的一种临床症状。噎轻而膈重,噎乃膈之始,膈乃噎之渐。噎膈的病机是由于食管狭窄或干涩而导致吞咽食物梗塞不顺。其发生多由忧思恼怒、饮酒嗜辛,劳伤过度,导致肝郁、脾虚、肾伤,形成气郁、血瘀、痰凝、火旺、津枯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食道炎、食道狭窄、食道溃疡、食道癌及贲门痉孪等疾病。

【症状】

(l)痰气交阻:噎膈,吞咽梗塞,胸腑痞满,大便难,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2)瘀血内结:噎膈,食入反出,甚则水饮难下,胸膈疼痛,体态消瘦,肌肤甲错,舌青紫,或带瘀斑,脉细涩。
(3)气虚阳微:噎膈,饮食不下,泛吐清涎,面白而虚浮,气短乏力,形寒肢冷,脘腹胀满,舌苔白润,脉细弱。
(4)阴津亏损:噎膈,饮食不下,吞咽梗塞,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心烦胃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l)痰气交阻噎膈与瘀血内结噎膈:二者均属实证,多由情志所伤而致,但前者属忧思伤脾,后者为恼怒伤肝,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湿聚,湿聚则生痰,痰气交阻,胃气不降,食道受阻,故饮食难下,而成噎膈。若因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则血流不畅,积瘀不化,阻塞食道,发为噎膈。两还均可随情绪变化而加重。
(2)气虚阳微噎膈与阴津亏损噎膈:二者均属虚证,多见于疾病的后期。若痰阻与血瘀日久,脾肾两虚,脾气虚则难以运化,肾阳虚则难以温化,气虚阳微不能化津,故泛吐清涎,饮食难下,而成噎膈,或由气郁化火,或久服辛辣燥热之品,消灼胃阴,或酒色过度,耗伤精血。阳明燥土不得濡润,上则食道干枯,饮食难下;下则大肠燥结,便如羊屎。鉴别要点为:气虚阳者有阳虚寒象,如形寒面白,泛吐清涎等。阴津亏损者则有阴虚热象,如皮肤于枯,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下脘5450单穴
天枢545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胃俞5440双穴
不容54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肝俞544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脾俞54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乳根5230双穴
大陵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膈俞5450双穴
膻中5450单穴
巨阙544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肾俞54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本症患者应注意生活规律和饮食调养,多食细软、多汁的乳类、蛋类、蔬菜等。禁忌辛辣、煎烤及烟酒刺激之品。患者进食时应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情志护理,使其心情舒畅,肝气条达,气血和顺,有助于减轻症状。

1.气结

症状:凡噎膈初起,形体日羸,胸膈痞闷,恶心呕吐俱作,以吐出食物或得嗳气为快,下咽饮食时自感噎塞不适或有疼痛,食则气逆不降。

针灸:主穴,膻中、膈俞、膈关;配穴,内关、胃俞。毫针刺,用泻法。

2.血结

症状:噎膈日久,胸肮时痛,软食汤液可下,谷食难进,甚则食下作痛,或吐血便血。吐出之物如赤豆汁,大便艰难,坚如羊矢,小便赤涩,舌质暗,脉涩。

针灸:主穴,膈俞、肝俞、膈关;配穴,膻中、中脱。毫针刺,用泻法。

3.气虚

症状: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倦怠,自汗口渴,动则气喘,噎塞不通,食不能下,脉虽洪大而按之无力。

针灸:主穴,脾俞、胃俞、气海、膈俞:配穴,足三里、公孙、中魁。毫针刺,用补法。

4.血虚

症状:怔仲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寝而不寐,腕腹作痛,饮食难下,胸肮膈塞。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针灸:主穴,心俞、肿俞、巨阙、/俞;配穴,中院、足三里。毫针刺,用补法。

5。热膈

症状:噎膈初起,病体尚实,烦渴咽燥,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咽食不下,食入即叶,叶物酸热,舌苔黄燥,脉大有力。

针灸:主穴:阳谷、上巨虚、下巨虚、委阳;配穴,内关、膈俞。亳针刺,用泻法。

6.寒膈

症状:呕吐腹痛,自利不涡,形寒肢冷,小便清澈,不欲饮食,食入塞膈,甚则吐出,吐物清冷,舌淡笞白,脉象沉迟.丁火见队乂问i月儿小J

针灸:主穴,脾俞、胃俞、中航;配穴,膻中、巨阙。毫针刺,用补法,加灸。

7.痰膈

症状:头眩心悸,咳嗽胀满,呕吐恶心,胸肮痞满,食入膈塞,时吐痰涎,舌苔厚腻,脉象沉滑。


偏方1

【组成】罗晃子7枚。

【用法】煅存性,每日用酒调下约1g,服完为度。

【附注】此方用于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偏方2

【组成】千叶白槿花适量。

【用法】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口。如未见好转再施。[附注〕此方用于反胃。

偏方3

【组成】芭蕉花6g。

【用法】水煎,点水酒服。忌鱼、羊、蛋、蒜及生冷之物。〔附注〕此方用于反胃吐呕饮食酸痰、院腹疼痛、胸膈饱胀。

偏方4

【组成】赤包3~9g(干品)。[用法〕研末冲服。

【附注】此方用于反胃吐酸、吐食。偏方5

【组成】圆羊齿干全草(研末)9g。[用法〕每日3次,酒冲服。〔附注〕此方用于噎膈反胃。

偏方5

【组成】圆羊齿干全草(研末)9g。〔用法〕每日3次,酒冲服。〔附注〕此方用于噎膈反胃。偏方6

【组成]鲜重阳木叶60g,桃寄生15g,苦杏仁15g,白毛藤15g,水剑草15g,鹿含草15g。

【用法】加水2碗半煎至1碗,分4份,每隔2小时泡乌糖服1份,l日4次服完1剂量。连续服用10余日。服药期间忌食鸡鸭蛋。

【附注】此方用于膈食反胃。偏方7

【组成】穿根藤鲜茎叶30g.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酌加蔗浆调白酒送服。〔附注〕此方用于反胃噎膈。

偏方8

【组成】假百合4.5g,朱砂七 6g,八爪龙6g,祖师麻3g,陈皮9g。〔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呕吐反胃。

方1

【组成】老姜300克、黑砂糖了0O 克。

【用法】共捣烂,入瓷罐封固,埋于干燥黄土地7天,开水冲服。

方2

【组成】生姜120克、糖糟300克。

【用法】共捣烂作小饼,晒干,入瓷,置灶烟柜上,每晨取1块,泡沸水内少停饮汤。

方3

【组成】醋大蒜汁、大蒜。

区用法】饮汁并多食大蒜。

方4

【组成】锅底灰、蜜各适量。

【用法】共和丸,如黄豆大,以新汲水送服。

方5

【组成】牛蒡子粉100克、白酒10oo毫升。

【用法】浸酒,每次10o毫升,饮服。

方6

【组成】红皮大蒜3头、生姜500克、红糖500克。

区用法】大蒜以炭煨熟去皮,与余药共捣烂,装罐封固,埋于背阴处7天。早晚各空腹服了0克。服后若发热,勿虑。

方7

【组成】韭莱汁10克、蜂蜜2口克、竹沥水20克、羊奶250毫升。

【用法】先煮开奶,再入余药,代茶饮。

方8

【组成】韭汁、牛奶、姜汁、梨汁、藕汁各适量。

【用法】和匀,代茶饮。

方9

【组成】人参8克、半夏9克、白蜜50克。

【用法】半夏以淘米水浸泡15分钟,取半夏煮水1小碗。人参加水煮1小碗,共和匀,加蜜,分2次服。

方10

区组成】土细辛51克、白酒。

【用法】以酒煮膏。每次1 勺,1 日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