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

所属科室:胸腹症状
所属部位:腹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11:19:44 AM

【腹满概述】
腹满,系指自感腹部胀满不适,而腹部外形没有胀急之象的病症。本症多由风寒外袭、脏腑虚寒、寒实内结、热实内结、气机郁滞、瘀血阻滞、蛔虫内扰、宿食内停等导致。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腹泻、腹痛等疾病。

【症状】

(1)寒湿内聚:腹满,腹胀,按之不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或脘腹疼痛,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脉弦缓。
(2)脾胃虚寒:腹满,腹胀,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喜暖喜按,得热则缓,神疲乏力,纳谷呆滞,舌胖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迟。
(3)实热内结:腹满,或硬痛,或绕脐疼痛,大便秘结,手足汗出,潮热谵语,脉沉实,或迟而有力,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
(4)湿热内蕴:腹满,腹胀,脘痞呕恶,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5)宿食积滞:腹满,胀痛,嗳腐吞酸,或厌闻食臭,或大便泄泻,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沉滑。

【病因分析与鉴别】

(l)寒湿内聚腹满与脾胃虚寒腹满:二者虽均为寒证,前者属实寒,后者属虚寒。前者系寒邪直中入里,或进食生冷,或久居湿地,内外相合,寒湿内聚中焦,脾胃升降失调,发为腹满。后者则由于脾胃素虚,中阳不振,又过食生冷,或过用寒凉药物,以及大病失调,久病失养,致脾胃虚寒,发为腹满。寒湿内聚腹满,因寒湿为阴邪,凝滞中焦则腹满,困阻脾胃,浊阴不降则恶心呕吐,清阳不升则大便泄泻,气机不畅则脘腹疼痛,脾胃不得舒展则食欲不振,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脉弦缓。脾胃虚寒腹满,因中虚内寒,非一日可复,故腹满,时作时止,时轻时重,且喜暖喜按,或进热饮热食则舒,中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故神疲乏力,化源不足则气无力提挈脏腑,故有内脏下垂,脾虚则不运,胃虚则不纳,故纳谷呆滞,舌胖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迟,均为脾胃虚寒之征。二者主要鉴别点在于:寒湿内聚腹满,按之不减,且伴有呕恶泄泻,脘腹疼痛,舌苔厚腻等症;而脾胃虚寒腹满,则喜热喜暖喜按,且伴有神疲乏力,内脏下垂,舌苔薄白等症。
(2)实热内结腹满:多见于外感热病的发展过程中。因邪热入里,壅滞肠胃,与肠中糟柏互结,阻于肠道,大肠传导功能障碍而成。大肠传导受阻,胃肠气机不能顺降,故腹满不减,无形之邪热与有形之燥矢互结于内,故腹满胀痛,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四肢皆禀气于胃,热炽阳明,故手足汗出,里热炽盛,扰乱神明,故潮热而谵语,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等伤津耗液之征。
(3)湿热内蕴腹满与宿食积滞腹满:前者为感受外邪,或嗜酒厚味,辛辣之品,脾胃受伤,健运失职,湿热内生而致。后者则由于饥饱失常,肠胃乃伤,难以磨谷,食谷停滞不化而成。故前者因湿热交阻于内,气机升降失职,则腹满而胀,脘痞呕恶,大便溏泄,热郁于内,则心中烦闷,湿热相兼,则口虽渴但不欲多饮,湿热互结,胶黏腻滞,虽时时汗出,而邪仍难解;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后者则因宿食积滞,气机不畅,故腹满且痛且胀,饮食在胃中滞留不化,胃失和降则嗳腐吞酸,或厌闻食臭,脾不健运则大便泻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沉滑。二者主要鉴别点在于:湿热内组腹满而胀,且脘痞呕恶,口渴不欲多饮,大便溏泄,舌苔黄腻;而宿食积滞腹满胀而痛,嗳腐吞酸,口臭,厌食,大便泻臭如败卵,舌苔厚腻。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水分5450单穴
天枢545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肾俞5460双穴
气冲52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关元5460单穴
曲骨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肾俞5460双穴
复溜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大肠俞5440双穴
腹结54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小肠俞5440双穴
长强524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本症,急性易治,慢性较难,如重症患者,应配合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本症患者应注意饮食,避免生冷,禁食荤腥油腻之品;居处冷嗳适宜,多加锻练,增强体质。

大建中汤证

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病因病机:本条由于脾胃阳衰,中焦寒甚,阴寒之气肆行于腹中而致腹满痛。

证候: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辨证:脾胃阳衰,中焦寒甚。

治则:温补建中,散寒止痛。

方药:大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