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

所属科室:儿科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4/2021 2:08:33 PM

【小儿疳积概述】
疳积又名疳证,现代医学称之为营养不良,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慢性消化性疾病。各年龄皆可罹患,尤以1~5岁小儿为多见。

【症状】

进行性消瘦,全身虚弱,面黄发枯,食欲欠佳,嗜食异物,甚则腹部胀大如箕,青筋暴露,生长发育缓慢等。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身柱38-4540单穴

大椎38-4540单穴

中脘38-4540单穴

神阙38-4540单穴
第2天膏肓38-4540双穴

天枢38-4540双穴

神阙38-4540单穴
第3天期门38-4540双穴

太冲38-4230双穴

神阙38-4540单穴
第4天肾俞38-4540双穴

关元38-4540单穴

涌泉38-4230双穴

神阙38-454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凡是因为肠寄生虫病或结核病引起的,须治疗原发病。病至后期,极度消瘦者应配合药物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预防治疗更为重要,婴儿尽量母乳喂养,断乳时给予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食物。平时饮食须定时定量,避免偏食,在治疗中更应注意饮食调养。

【案例】

黄某,男,1岁3个月。
主诉:消瘦、食欲不振,发育较正常同龄儿稍差,大便稀薄,每日数次。
刻诊: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精神委靡,毛发稀,好发脾气,舌质淡,苔薄白。诊断:小儿疳积。
治疗:艾灸,取穴见上表。艾条悬灸,以小孩能接受为度,时间10~15分钟,每日2次。四缝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透明样黏液,两侧交替操作。治疗8天后,患儿精神转佳,食欲增加,大便每日1~2次。继续上述治疗20天后,其体质基本好转,颜面红润,精神活泼,身体健壮,饮食大便均正常。


取穴

(l)主穴脾俞、肾俞、足三里。

(2)配穴肚腹胀大:公孙,四缝;大便酸臭:天枢,中懽;体质虚弱:,气海,肾俞。


【按五脏分型】

(1)脾疳型:症状:本病初起,主要为嗜食消食,此谓“疳气”。失治则为脾疳。

脾疳又名肥疳,或食疳。表现为面黄肌瘦肚腹胀大甚则坚硬作痛,青筋暴露,小便赤黄而少或如米泔,下利酸臭,舌苔黄腻,脉细无力,指纹紫滞。脾虚湿困者,胃呆纳少精神困倦嗜睡。湿热偏胜者,发热口干,消谷善肌性情焦躁。治法健脾消积。

方药:方用肥儿丸或资生健脾汤加减。

处方:①加减肥儿丸:太子参,白术,云苓、陈皮,扁豆,胡黄连,使君肉,芦荟,莱菔子、木香、槟榔、乌梅、麦芽。②加减资生健脾汤:处方:北条参、白术、云苓,枳实,藿香、山药、白扁豆,苡仁,泽泻,陈皮、乌梅、炒二芽。

(2)肺疳型:症状:除见脾疳主症外,兼见面色晄白,毛发焦枯,皮肤干燥,鼻孔赤烂、咳嗽气喘,常流清涕。

治法:理脾和胃,清肃肺热。方药:用参苓白术散合清肺饮加味方。处方:沙参、玉竹、麦冬、桔梗、山药、乌梅、紫菀、白术、百合、桑白皮、莲子、扁豆、苡仁、二芽。

(3)肝疳型:症状除见上述主症外,兼见,眼生雲翳(甚或夜盲,或角膜软化症以致失明)摇头揉目、号哭少泪,易怒脉露,燥渴烦急粪青如苔。

治法:清热平肝,补益脾肾。方药:用清热退翳汤加减。

处方:太子参、白术、云苓、山药、湖黄连、乌梅、杭菊花、木贼草、谷精草、青黛炒白芍、车前子二芽。

(4)心疳型:症状除主症外兼见面赤唇红,口舌生疮胸膈烦闷,小便赤涩盗汗饮冷,齘齿虚惊。

治法:清热泻火、理脾消积。方药:用自拟疳积散合泻心导赤汤加减。处方:玉竹、茯苓、白术、山药、乌梅、川黄连,木通,炒栀子,丹皮,车前子、鸡内金,麦芽。

肾疳型:症状:除主症外兼见颜面黧黑,牙宣齿衄,耳疮肛蚀头皮溃烂,手足发冷、爪甲晦暗。

治法:健脾温肾利水消积。方药:用实脾饮加减。

处方:黄芪、云苓、白术,防己,苡仁,大腹毛,陈皮,草豆蔻、泽泻,猪苓,益智仁,木香,二芽。

按语:以上是用五脏分型论治。但五疳之中又以脾疳为临床所最常见。其实除脾疳为疳积之本证外,其余四疳皆为兼证。都是在脾疳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而成。此外在疳症整个发病过程中,如兼见烦渴引饮的为疳渴;阴虚潮热的为疳热,(又名疳痨)肠鸣泄泻;腹痛下利赤白为疳痢;胸腹胀满,头面手足浮肿为疳肿胀;吐下蛔虫,腹中扰痛,或口溢清涎为蛔虫,还有眼痛,鼻疳、牙疳、脑疳等等,名目虽多,实际都未出五疳之范围。

【按轻重分类辨治】

(1)轻证:症状:食欲不振,大便失常,口渴喜饮,嗜食香枯,消瘦腹大,发稀成穗、烦躁刁炒,夜睡不宁,五心发热,喜伏地卧,舌淡苔腻。指纹青紫。治法:初起实证为多。治法:可用消积导滞驱虫为主,佐以和胃清肝。方药:用自拟疳积散或消疳理汤加减。处方:北条参、白术、云苓、木香、乌梅、胡黄连、鸡内金,使君肉、陈皮、山药、炒五谷虫、芜荑炒三仙。

(2)重证:症状日久病情多虚。治法:宜补益为主,或消补兼施,总以理脾健胃为主,佐以消导驱蛔。方药: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或加减肥儿丸。处方:党参、白术、云苓、陈皮、扁豆、山药、乌梅、葛根、黄精、莲肉、苡仁、鸡内金、木香、炒三仙。

兼见五疳淫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胃呆纳少者。用鳖甲消疳汤,加味。

处方:鳖甲,地骨皮,青蒿,银柴湖,胡黄连,太子参,玉竹,石斛,鸡内金,白芍,乌梅,二芽。

随症加减:以上是辨证通用的代表方是在一般主证情况下使用,如有兼证,必须通权达变,随证加减,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临床上在主证的基础上病久脾肾阳气不足,出现肢冷便溏者,宜先用理中汤温阳祛寒,或用保元汤温阳益气,继用山药粥补脾止泻。口干唇红,舌光阴津耗伤者加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以益胃生津。夜盲者用羊肝丸,目生云翳者加密蒙花,谷精草,夜明砂、浮肿者,应温阳利水,可用五苓合五皮饮加减。潮热咳逆者鳖甲消疳汤加减。疳泻疳痢者用自拟疳泻散或苓连葛根汤加味。气血虚惫者,加参芪归芍之类以补益气血。

附方:

(1)自拟疳积散(经验方)

处方:炒五谷虫30克,鸡内金30克,山药60克、白术60克,炒使君子肉30克,炒二芽各90克,焦山楂90克。

制服法:上药烘干研细末,每天服三次,每次服3克,糖水调服。

主治:疳积初起,有消积导滞,健脾、驱虫之功。

(2)加减消疳理脾汤

处方:胡黄连、芜荑,芦荟、使君子肉,焦三仙,莱菔子、木香、陈皮、白术、云苓、乌梅、槟榔。日1剂,水煎服,服3~5次。少量多饮。

方治:脾疳初起,体实有积者,先去其积用之。

(3)加减资生健脾汤

处方:北条参、白术、云苓、枳实、胡黄连、白扁豆、苡仁、泽泻、陈皮、乌梅、炒二芽。

主治:脾疳初起,有疳气症状,属轻证之类者。

(4)加减肥儿丸

处方:太子参、白术、云苓、陈皮、扁豆、胡黄连使君肉、芦荟、莱菔子、木香、煨肉豆蔻、炒麦芽。

主治:小儿疳积日久,胃虚虫动,腹大发脱,面黄口臭等症。

(5)自拟疳泻散(经验方)

处方:乌梅、胡黄连、使君子肉、鸡内金、白术、云苓、泽泻、猪苓、山药、葛根、车前子、石榴皮、苡仁米、炒谷芽。

主治:蛔疳长期腹泻者,有驱蛔止泻之功。

(6)加味参苓白术散

处方:党参、白术、云苓、陈皮、白扁豆、山药、乌梅、葛根、黄精、莲肉,苡仁、桔梗、二芽、荷蒂、鸡内金。

主治:疳积日久脾胃虚不进食、少气多困,中满痞噫、呕吐气逆,泄泻,或大病之后,补救脾胃。

(7)加减七味白术散

处方:北条参、白术、云苓、木香、藿香、葛根、二芽、乌梅、荷蒂。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所致的吐泻腹胀。

(8)鳖甲消疳汤

处方:鳖甲、地骨皮、青蒿、银柴胡、胡黄连、太子参、白芍、石斛、玉竹、鸡内金、谷芽、白薇、乌梅。

主治:五疳淫热、五心烦热、骨蒸盗汗、胃呆纳少、可用于夏季热。

(9)益胃汤加味。

处方:沙参、麦冬、玉竹、扁豆、石斛、花粉、葛根、山药、荷花、乌梅。

主治:病久阴津耗伤。口干舌燥,不食者,有生津养液之功。

(10)山药粥(食疗法)

药物:淮山药30克。晒干碾细末每天用30克,大米60克,煮稀粥,白糖调服。

连服1~2周。

主治:病后脾虚腹泻者。有补脾益气止泻之功。

(11)食疗法:鲜蟾蜍肉(肝)。每天取鲜蟾蜍肝和大腿肉2~4个煨汤食。连服1~2周。

主治:各种疳积有杀疳、补脾养肝之功。

一、小儿疳积食疗方---大麦粥

【来源】民间方

【原料】大麦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大麦米浸泡轧碎,煮粥加红糖适量。

【用法】每日2次服食。

【功效】益气调中,消积进食。适用于小儿疳症、脾胃虚弱、面黄肌瘦、少气乏力。

二、小儿疳积食疗方---粳米胡萝卜粥

【来源】《寿世青编》

【原料】胡萝卜约250克,粳米50克。

【制作】将胡萝卜洗净切片,与大米同煮为粥。

【用法】空腹食,每日2次。

【功效】宽中下气、消积导滞。适用于小儿积滞、消化不发。

三、小儿疳积食疗方---茯苓煮鸡肝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鸡肝30克,茯苓10克

【制作】将鸡肝、茯苓共煮。

【用法】吃肝喝汤,连服10天。

【功效】健脾生血、补益肝肾。适用于小儿疳积、身体亏虚。

四、小儿疳积食疗方---胡萝卜玉米渣粥

【来源】民间方

【原料】玉米渣100克,胡萝卜3~5克。

【制作】先将玉米渣煮1小时,后将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入再煮,待胡萝卜熟后即可。

【用法】空腹服,每日2次。

【功效】消食化滞。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

五、小儿疳积食疗方---小米淮山药粥

【来源】民间方

【原料】淮山药45克(鲜者约100克),小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山药洗净捣碎或切片,与小米同煮为粥,熟后加白糖适量调匀。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止泄、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脾胃素虚、消化不良、不思乳食、大便稀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