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粟疹

所属科室:皮肤科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3/2021 5:09:12 PM

【皮肤粟疹概述】
皮肤粟疹,是指高出皮肤表面,心实饱满,形如粟米的小疹。粟疹可单发散在,亦有集簇成群,皆抚之碍手。本症是皮肤科常见症之一。

【症状】

(l)毒热浸淫:粟疹如针头或如粟米大小,中心有一根毛发贯穿,色红有小脓头,伴有发热,口渴,大便干,小便短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2)痰热蕴阻:粟疹呈圆形,如粟粒大小,质地坚实,表面光滑,色潮红,日久为红褐色,伴有轻微灼热感,潮热,盗汗,腰痠背痛,少眠,舌红少津,苔黄或腻,脉细数。
(3)风湿郁聚:粟疹紫红色,好发于躯干、四肢、口唇扁平或多角形,表面有光泽,以后逐渐融合成片,呈苔藓状,瘙痒明显,舌红,苔薄黄或微腻,脉弦滑。
(4)湿热壅阻:粟疹色正常或浅红,往往与水疱、红斑,集簇成群,瘙痒,身热,口渴或渴不欲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5)血热郁肤:粟疹色鲜红,如针头或粟米大小,常对称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掌跖,可伴有发热,口渴,头痛,舌红,苔薄少,脉滑数。
(6)肺胃郁热:常见于男女青春期。好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胸背部。如粟米或绿豆大小,有黑头,可挤压出乳白色粉刺,伴身热不适,口干渴饮,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1)痰热蕴阻粟疹与风湿郁聚粟疹:此二证多发生于成年人,痰热蕴阻者主要好发于颜面,由于肺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热灼津液为痰,痰热交凝,上蕴于面,阻于肌腠所致,其粟疹呈圆形,粟粗大而坚硬,色潮红,伴有阴虚内热症状;风湿郁聚者好发于四肢或躯干,也可发生于口腔、口唇等处,是因风湿侵袭,失于疏散,阻于肌腠,气滞血瘀引起,其粟疹为扁平、多角形,紫红色,表面有光泽,伴剧烈瘙痒。
(2)湿热壅阻粟疹与血热郁肤粟疹:此二证均与体质有关。湿热壅阻者由于禀素湿热内蕴,复受外界湿热邪气浸淫,使内外湿热搏结,壅阻肌肤引起。血热郁肤者因禀性阳热偏盛,内服或外用药物不当,药毒内侵,以致营血蕴热,血热壅郁肌肤所致。二证的粟疹均为针头或粟米大小,同时相杂小疱及红斑。二者的鉴别要点为:湿热壅阻粟疹发无定处,周身均可发生,但以四肢屈侧多见,与受潮湿有关,发病缓慢,吃鱼虾等物加重,常反复发作,瘙痒明显,血热郁肤粟疹常对称发生,口腔黏膜及手足掌跖多见,有明显的用药史,发病突然,停药后皮疹可逐渐减轻,病程较短,微痒,皮肤灼热尤为突出。
皮肤粟疹,常单独出现,或可与其他皮肤症状同时并见,有些粟疹长久不变,有的则发展成水疱、脓疱。故而要针对粟疹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情况施以相应的治疗。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肺俞5450双穴
曲池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膈俞5450双穴
大陵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脾俞54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肝俞54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肾俞5460双穴
复溜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针灸对于本症具有一定疗效,可以采用梅花针局部叩打。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及时擦干汗及更换衣服。注意避免搔抓,若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更加。


【痰热阴虚粟疹】

[病因] 好发于颜面,由于肺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热灼津液为痰,痰热交凝,上蕴于面,阻于肌腠所致。

[症状] 粟疹呈圆形,粟粒大,坚硬,色潮红,融合成堤状,伴有阴虚内热脉症。

[药方] 增液汤与芩部丹化裁。

增液汤:玄参30g、麦冬(连心)24g、细生地24g。

芩部丹:黄芩10克、丹参10克、百部18克。

【风湿瘵阻粟疹】

[病因] 好发于四肢或躯干,也可发生于口腔、口唇等处,乃因风湿侵袭,失于疏散,阻于肌腠,气滞血瘀引起。

[症状] 粟疹扁平,多角形,紫红色,表面有光泽,伴剧烈搔痒。

[药方] 乌蛇驱风汤加桃仁、红花、茜草。

乌蛇驱风汤:乌蛇、荆芥、防风、羌活、黄芩、银花、连翘各9克,蝉衣、白芷、黄连、甘草各6克。

【湿热壅滞粟疹】

[病因] 禀紊湿热内蕴,复受外界湿热邪气浸淫,或吃鱼虾海味及辛辣等物,使内外湿热搏结,壅阻肌肤引起。

[症状] 湿热童滞粟疹,发无定处,周身均可发生,但以四肢屈侧多见;与受潮湿有关,起病缓慢,吃鱼虾等物加重,常反复发作,瘙痒明显。

[药方] 龙胆泻肝汤化裁。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炒)6g,黄芩(酒炒)9g,山栀子(酒炒)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酒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

【血热郁肤粟疹】

[病因] 禀性阳热偏盛,内服或外用药物不当,药毒内侵,以致营血蕴热,血热壅郁肌肤所致。

[症状] 常对称发生,口腔粘膜及手足掌跖多见;有明显的用药史,发病突然,停药后皮疹可逐渐减轻,病程较短,微痒,皮肤灼热尤为突出。

[药方] 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生甘草6克。

【肺胃热盛粟疹】

[病因] 由肺胃有热,上蒸于面,血热郁滞而成。

[症状] 粟疹色徽红,有黑头,可挤出粉刺,愈后可有小的凹陷性疤痕;好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胸背部。

[药方] 】枇杷清肺饮加减,外用颠倒散涂之。每次用少许,凉水调敷患处,每日1~3次。

枇杷清肺饮:枇杷叶、桑白皮(鲜者更佳)各6g,黄连、黄柏各3g,人参、甘草各0.9g。

颠倒散:大黄20克、硫黄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