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

所属科室:消化系统病症
所属部位:胸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3:06:36 PM

【胁痛概述】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胸壁两侧从腋下至11肋间肝胆经脉循行部位)出现疼痛而言。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是一种患者常见的自觉症状,主要与肝胆疾病有关。可见于肝、胆、胸膜等急慢性疾病及外伤、肋间神经痛等病中。

【症状】

胁痛常表现为隐痛、胀痛、刺痛或窜痛,食后尤甚,一般轻者多可忍受,并伴有胸闷、嗳气、口苦咽干、食欲缺乏;重者则疼痛如刺如绞,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或辗转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或伴发热、黄疸等症状。治当详察。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肝俞45-5240-50双穴

章门42-4850双穴

至阳47-5250单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期门45-5050双穴

太冲45-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3天脾俞48-5260双穴

阴陵泉42-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4天膈俞47-5350双穴

血海42-4840-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患者应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防止过劳。忌食肥甘厚味及嗜酒过度,保持心情舒畅,忌恼怒忧思。

【案例】

朱某,男,47岁。
主诉:右胁胀痛。右胁胀痛反复5年余。曾在当地医院化验检查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1月未愈。
刻诊:右胁胀痛,走窜不定,痛连及胸背,情志激惹则痛甚,善太息,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诊断:胁痛(肝气郁结)。
治疗:予以隔物灸仪艾灸。1日,肝俞、章门、至阳各50分钟;2日,期门、太冲各50分钟;3日,脾俞、阴陵泉各50分钟;4日,膈俞、血海各50分钟。以上穴位4日循环灸,每日加灸神阙60分钟。灸4日后右胁胀痛缓解,灸30日后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处方】肝俞、脾俞、志室

【肝俞】肝俞穴

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

【脾俞】脾俞穴

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部为外侧支,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

【志室】志室穴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第二腰动、静脉后支。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两胁急痛

【操作】诸穴斜刺1~2寸,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肝俞位于背部,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肝脏之气输注之处,肝之背俞,内邻于肝脏,与肝脏内外相应;脾俞在背部,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之渝穴,为脾经之背俞穴,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具有补脾阳、益营血、助运化、除水湿,敛脾精、止漏浊之功效,是脾气转输、输注之所在,一般主治胁痛、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水肿等病症;志室又名精宫,穴居肾俞之旁,与肾相应,为肾气留住之所,又主肾疾,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膝,清利下焦湿热之功;三穴相配,肝、脾、肾三脏同调,肝俞功在理气,助血液运行,脾俞补益后天,益气养血,志室补益先天,壮肾助阳,诸穴合用,可行气以助血行,理气以化瘀滞,气顺则血行,血行则经络通,通经则痛止。

【处方】胆俞、章门

【胆俞】胆俞穴

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

【章门】章门穴

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尖处。一说“在季肋前一寸半”(《脉经》)。其稍下方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脉末支。

【功用】疏肝利胆、理气止痛

【主治】胁痛不得卧

【操作】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针上可加灸。

【方义】胆俞居于背部,在膀胱经第一侧线,为背俞穴之一,此处为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取之可调达胆气,疏泄胆热;章门出自《脉经》,别名长平、胁谬、季胁,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又为足厥阴、少阳之会,八会穴之脏会腰痛主治胸胁满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痞块,背强及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两穴一阴一阳,肝胆同调,疏肝利胆,恢复肝胆条达之性,可以理气止痛,对胁痛不能平卧之证,疗效显著。

此方法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单方】柴胡

【异名】菇草、柴草、山柴胡等。[主治〕胁痛。

【用量】50克。

【用法】将柴胡加3片生姜,水煎服。

【解】体弱受外邪寒湿侵袭经络。症见胁肋疼痛,痛侧窜入背部等。治宜理气散寒。

柴胡性味:苦、凉,入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通经等功效。治寒热往来,头痛目眩等。生姜有散风寒,祛痰作用。

【单方】苏木

【异名】苏枋、苏方、棕木、赤木、红柴。[主治〕胁痛。

【用量】12克。

【用法】将苏木煎水服。

【解】跌打淤血停滞。症见胁肋痛如刺,按之痛更加剧,痛处固定不移。治宜祛淤通络,活血止痛。

苏木性味:甘、咸,平,入肝、胃经。有行血,破淤,消肿,止痛等功效。

【单方】黄连

【异名】支连、王连等。[主治〕肝火胁痛。[用量〕50克。

【用法】将黄连干姜20克,共研末,每次服10克,1日3次。

【解】热化火,肝胆气失疏通。症见胁肋胀痛,胸闷,疼痛游窜手足。治宜泄肝胆火,疏肝理气镇痛。

黄连性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有泻火燥湿,解毒,止痛等功效。治心经实热,肝火胁痛,骨关积热痛等症。生姜有散寒祛风作用。

【单方】韭菜

【异名】草钟乳、起阳草、懒人草、壮阳草、长生草、扁菜。[主治〕肝郁胁痛。

【用量】100克。

【用法】将韭菜连根捣烂,加醋炒热,用纱布包好,趁热熨痛处,反复数次。

【解】悲伤恼怒,伤肝气。症见两胁疼痛,胸隔痞塞,筋脉拘急,腰脚重滞,胁痛难忍。治宜解郁理气,宣泄郁火。

韭菜性味:辛,温,入肝、胃、肾经。有温中下气,散寒,解毒,调和脏腑,补虚等功效。

【单方】地肤子

【异名】地葵、地麦、益明、落帚子、竹帚子、千头子、帚菜子、铁扫把子、王帚、扫帚、白地草等。

【主治】胁痛。

【用量】100克。

【用法】将地肤子阴干。研末,用开水送服,每次服12克,每日3次,连服5~6天即愈。

【解】风寒湿热积滞,肝胆气失通络,胁下淤积。症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更甚,胁肋下痞块。治宜理气清湿热。

地肤子性味:甘、苦,寒,入肾、膀胱二经。有利小便,清湿热等功效。治淋病,风疹,疮毒,阴部湿痒、疵气,胁痛等。

【单方】茴香

【异名】小茴香、土茴香、野茴香、小香、香子。[主治〕胁刺痛。

【用量】50克。

【用法】将茴香与只壳20克研末,每次服6克,温酒送服。每日2~3次。

【解】气血停滞。症见两胁痛难忍,痛处不移动。治宜通经止痛,活血散气。

茴香性味:辛,平,入肺、胃、膀胱经。有燥湿祛风等功效。治胃冷气痛,胁刺痛等症

胁痛八大症候治疗方:

【肝火盛】

肝痛甚者,肝火太旺也,当归龙荟丸。轻者,小柴胡汤加黄连、龙胆草、白芍药、醋炒青皮。(方见疟疾。)

火盛者宜伐火,佐金丸。

【当归龙荟丸】

胆草(一两,去芦)当归(一两,酒洗)山栀子仁(一两,炒黑)黄连(一两,炒)黄(一两,炒)黄柏(一两,炒)大黄(半两)芦荟(半两)木香(一钱半)麝香(半钱)为丸,淡姜汤下。

【左金丸】

治肝火太盛。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汤泡)为丸,白汤下。

【木气实】

胁痛脉弦数,木气实也,醋炒青皮、苍术、川芎、当归、芍药、柴胡,或小柴胡汤加醋炒青皮、川芎、胆草,(方见疟疾。)或抑青丸。

【抑青丸】

治肝火,伐肝木。

黄连(不拘多少,姜汁炒)

为丸,每百丸,白汤下。

【死血痛】

胁痛日轻夜重或午后发热,脉茕而涩,瘀血也,四物汤加柴胡、青皮、桃仁、红花,行气药中加破血药。

【食积痛】

胁下一条杠起作痛者,食积也,保和丸,(方见伤食。)或吴茱萸、炒黄连、神曲、麦芽、山楂、蓬术、青皮,或当归龙荟丸。(方见前肝火盛条下。)

【湿热】

湿热盛而两胁痛者,先以琥珀膏贴痛处,后以淡姜汤吞当归龙荟丸,(方见前肝火胁痛条下。)或小柴胡汤加苍术、青皮、黄连。(方见疟疾。)

【痰枳】

痰积胁下作痛,控涎丹或十枣汤,或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柴胡、白芥子、炒山栀仁、醋炒青皮。(方见痰证条内。)

【控涎丹】

治两胁痰痛。

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白芥子(炒,各等分)上末,丸如梧子大,每五、七丸,渐加至十丸,姜汤下。

【十枣汤】

治痰积胁痛。

甘遂(面裹,煨,一钱)大戟(制,一钱)芫花(一钱)枣子十枚,水二盏,煎八分服。

【气滞】

气滞胁下作痛,推气散或复元通气散、控涎丹,(方见前痰积胁痛条下。)治一身气痛。气郁者,详郁证条内。

【推气散】

治右胁疼痛。

枳壳(炒,五钱)桂心(五钱)片子姜黄(五钱)甘草(五钱)末之,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

【复元通气散】

木香(半两)茴香(半两)青皮(半两)穿山甲(,七大片)陈皮(半两)白芷(半两)甘草(半两)

每服五钱,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或作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下。

【虚痛】

肝血不足,悠悠痛不止者,四物汤加柴胡梢。(方见血证。)若胁下一点痛不止,此因酒色太过所致,名干胁痛,难治。肥白人胁痛,参、入小柴胡汤服。(方见疟疾。)

【枳芎散】(附方)

治左胁痛。

枳实(炒,五钱)川芎(五钱)粉草(炙,一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或酒调下。

【术香调气散】(附方)

治气怒伤于肝,两胁大痛难忍。

丁香(二两)檀香(二两)木香(二两)白豆蔻仁(二两)藿香叶(一两)甘草(一两)砂仁(三两)

上末之,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此方法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肝病初起】

【症状】病人表现为右胁隐隐作痛,或皮肤黄染,或无黄疸,全身倦怠无力,尿少而色深,腹部稍胀,便干,睡眠不好,全身光泽欠佳。肝病早期阶段,宜服用祛邪解毒之膳食,

【鸡骨草煮田螺】

【原料】鸡骨草50克,田螺300克。

【制法】先用清水养田螺两天,一天换水3次,以除泥土,与鸡骨草煮成汤饮用。一天服用3次,可连续服用7~10天。早期肝炎可选用此膳食。

【薏仁酸枣莲藕汤】

【原料】薏仁100克,绿豆200克,酸枣仁50克,连节大藕4节(大约500克)。

【制法】用清水浸泡绿豆、枣仁半小时,处理干净备用。再将藕—端切断后将绿豆、枣仁装入藕孔中,待装满后,将切断端之藕盖于原处,用竹签插住固定之,放入锅中加冷水上火煮,直至藕烂熟。一天2~3次,食藕饮汤适量,可连用7~10天。

【功效】具有养肝安神、清胆通脉的作用。对急性或迁延性肝炎伴有胁痛者,不但可祛外邪以扶正,而且可养阴安神。

【茯苓五味子蜂蜜羹】

【原料】茯苓250克,五味子250克,虎杖500克,蜂蜜1000克。

【制法】先将茯苓、五味子、虎杖洗干净,用沙锅加水适量泡30分钟,用中火煎开后,改为文火煎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适量水煎一次,将两次药液与蜂蜜倒入沙锅中,用微火煎煮5分钟即可,每日3次,每次1勺,用开水冲服,可服30~60克。

【功效】具有柔肝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对肝炎胁痛及转氨酶升高长右-完疗效

【肝胆湿热】

【症状】病人表现为巩膜、皮肤黄染,发热怕冷,胁痛口苦,胸闷、食欲不振,或伴有恶心呕吐,小便黄或赤。

【藿香茵陈栀子仁粥】

【原料】鲜藿香30克,茵陈50克,栀子仁5克,香附6克,鲜车前草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五味药共煎为汤液后,与粳米一起煮成粥,最后加糖,每日2~3次,适量服用,必要时可重复2~3次。此膳对湿热型患者甚为适宜。

【芦根田基黄汤】

【原料】鲜芦根30克(干品用量减半),田基黄60克(鲜品120克),木香6克。

【制法】将药物加水适量煎煮,每剂煎2次,饮汤。每日1剂,可连续服用7天左右。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除湿,益阴养肝。适用肝胆湿热症患者(急慢性肝炎)食用。

【蒲公英茵陈饮】

【原料】蒲公英50克,茵陈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二味洗净,用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加白糖适量,可为一次用量,分两次服用,可用7~10天。此外,还可用龙胆草15克,金钱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气郁结】

【症状】病人的胁肋胀痛表现为与情志有关,疼痛走窜不定,并且胸闷不舒、常嗳气等。

【合欢花蒸猪肝】

【原料】合欢花(干品)10克,猪肝100克

【制法】将食材放碟中,加水少许,浸泡4 ~6小时,再将猪肝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

【功效】具有解郁理气,养肝安神之效。

【炒陈皮猪肝萝卜】

【原料】陈皮10克,鲜猪肝250克,白萝卜250克,植物油、香油、食盐、味精、淀粉均适量。

【制法】将猪肝、萝卜洗净切片。适量植物油烧成八成熟,先炒萝卜片炒至八成熟时,加入盐搅拌后,盛出置盘中。再加入植物油适量,旺火爆炒猪肝、陈皮2~3分钟。再将萝卜与猪肝片并在一起同锅快速翻炒2~3分钟,加入调料,然后淋入香油少许。可分4顿佐餐用。

【功效】具有补肝清热,宽中下气,对肝气郁结症患者,颇有意义。

此外,可用阴干的玫瑰花瓣6~9克放茶盅内,冲入沸水,加盖焖片刻,代茶饮。或者香附10克,紫苏梗10克,生姜3片,葱白5寸,水煎服。

【淤血停着】

【症状】病人胁痛如刺,痛位固定,夜间尤甚,胁下有包块等。

【三七桃仁粥】

【原料】三七10克,桃仁2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桃仁去皮,捣烂如泥,加水与三七同煎煮去渣取其汁液;米淘净加水煮粥,待粥熟后,兑入药汁,再稍煮片刻即成。临食前加适量白糖,每日两次,可连续服用半个月左右。

【丹参郁金养肝蜜】

【原料】郁金250克,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1000克,冰糖60克。

【制法】先将前三味药浸泡2小时后煎成药液,再把蜜糖兑入沙锅内,以微火煮开30分钟,待蜜汁与药液溶合而呈黏稠状时离火,冷却后盛入容器内密封保存。每日3次,每次1匙,以开水冲服,可长期服用。

【功效】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淤等作用。此外,还可用全瓜萎1枚,没药3克,红花3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肝阴不足】

【症状】病人表现为胁痛隐隐,悠悠不止,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等症状。

【清蒸甲鱼】

甲鱼1只(重约300克),生姜15克,食盐适量。将甲鱼活着诱出而杀之,剖腹留肝及腹蛋,去肠杂,洗净沥干,然后置于碗盘中,背朝下,腹向上,腹内放入生姜汁,撒上食盐,用旺火隔水蒸30~45分钟后离火。可以分数餐佐食,一天两次,食肉。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对慢性肝炎迁延日久的肝肾阴亏症患者较为适合。

【旱莲草枸杞粥】

【原料】旱莲草20克,女贞子15克,枸杞20克,玫瑰花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煎旱莲草、女贞子,取其汁而去渣,再与粳米、枸杞同煮成粥,最后待粥快熟时把玫瑰花加入稍煮片刻,调以适量的白糖食用,日服1~2次,可连续半月到一个月。

【功效】具有滋阴清热、理气止痛的作用。对肝阴不足引起的胁痛较适合。

【黄精南枣炖鸡蛋】

【原料】黄精15克,南酸枣10枚,枸杞子30克,鸡蛋2个。

【制法】将三味药加适量水微火煮两小时取汁去渣,把鸡蛋敲开放入,再煮片刻即成荷包形状。食蛋饮汤,每天1次,可连续7~10天。

【功效】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润燥的功效,是慢性肝炎胁痛,表现为虚症者的适宜膳食。

此外,还可采用五味子10克,太子参15克,何首乌15克,丹参15克,水煎服。或者当归15克,白芍30克,枸杞子15克,生地15克,枳壳1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