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所属科室:消化系统病症
所属部位:

更新时间 : 2/4/2021 3:10:33 PM

【肝硬化概述】
肝硬化是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早期肝硬化和晚期肝硬化(肝腹水)两大类。早期其证较轻,晚期其证较重。属中医臌胀、癓积范畴。是中医内科四大证之一,治疗颇难,至于晚期(中医称单臌胀),治疗尤为困难。

【症状】

早期则见食欲缺乏,腹胀,乏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面色萎黄,面颊、上胸、背部、两肩及上肢出现蜘蛛痣,或毛细血管扩张,手掌发红(称为肝掌,肝大,表面光滑,脾脏亦有轻、中度肿大,进而诸证进一步加重,形体消瘦,疲乏无力,面色灰暗,腹胀痛,肝脾大,而肝脏由大缩小,质地较硬,腹壁及脐四周静脉曲张。腹部膨大,击之如鼓,鼓之有声者为气聚;鼓之成实者为水停。
前者为气、血、蛊,后者为水,故中医又有气臌、血臌、蛊臌、水臌之分。病之早期(即前三臌),多属肝脾,至晚期(即水臌)腹水形成,病属肝、脾、肾三脏受害,病多危重。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48-5450-70单穴

足三里45-5250-60双穴

背部疼痛点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期门45-5050双穴

太冲45-4850双穴

巨阙45-5050单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3天肝俞45-5240-50双穴

章门42-4850双穴

背部疼痛点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4天膈俞47-5350双穴

天枢48-5260双穴

背部疼痛点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5天三焦俞47-5250双穴

阴陵泉42-4850双穴

背部疼痛点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6天肾俞47-5350-70双穴

涌泉45-5350双穴

背部疼痛点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灸后积气,积粪、积水渐渐排下,于是食欲增加,体力恢复,各种病症均可望好转,但肝脾触诊的改善不明显。
肝硬化患者情绪易于波动,因发脾气或郁闷而致病情反复的现象常见,如若家人能体惊、容让这些患者,使之处于融洽的生活气氛中,对病情的好转有好处。
病症消失后,不可干重体力活,不可再饮酒,并继续灸半年时间以巩固疗效。

【案例】

王X X,男性,28岁。
主诉:2年前医院诊断患肝硬化,脾亦肿大。5月份因饮酒诱发便血,遂被送往医院行脾切除术(肝硬化可导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后者引起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少)
刻诊:肝区痛,腰痛,劳累后加重。肝功能不正常。
调理:行隔物灸仪灸,处方见上表。
灸3个月后,体重增长5千克,肝区及背痛均好转。肝功能转正常。灸至4个月,肝区已无痛感。


【针灸】

(一)取穴

主穴:三阴交、曲池、肝俞、脾俞、中脘、章门、足三里。

配穴:心悸失眠加内关、神门,尿少加阴陵泉、关元,纳差加胃俞,腹水加肾俞、水分、三阴交。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3~4个,据症酌加配穴。背部穴,针刺得气后,轻刺激施补法1分钟,即去针,腹部穴宜留针15~20分钟,用平补平泻法,四肢穴以中等强度的刺激,施平补平泻法2分钟之后,留20~25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针后在气海、关元、肝俞,用艾条熏灸或太乙神针灸半小时,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间隔5~7天,继续下一疗程。

【针刺疗法】

本法的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气、健脾利水,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脏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可配合药物治疗使用。

(⑴)单腹胀:选肝俞、章门、脾俞、气海、大肠俞。

(2)腹水:选脾俞、阴陵泉、水分、水道、肾俞、复溜、中脘、天枢;足三里。

(3)肝区胀痛∶选肝俞、支沟、足三里、阳陵泉。耳针取肝穴。手针取肝穴及偏头点(3号穴)。

(4)鼻帜、齿龈出血:胃热炽盛者,选内庭、上府。阴虚内热者,选太溪、太冲、通天、申脉。另外,还可以选加迎香、合谷、尺泽、少商、三阴交、血愁等穴。

每日针刺一次,每次选3-4个穴位,留针30叫钟,平补干泻法。针后根据病情可考虑在同穴位上:局部以温为度,每2-3周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1~2周。

【水针疗法】

参考上述穴位,腹胀者,选用654-2,每次10~20mg,每穴平均注入,或50%丹参注射液,每穴位1~2ml;鼻站,齿龈出血者,用维生素k1,每穴1-2mg;腹水者,选速尿,每穴注5mg。每日或隔日1次,2-3日为1疗程,间隔1周再进行下一疗程。

此方法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中药处方(一)

【组成】虎杖根、竹节黄、金樱根、绒毛鸭脚木(根皮)、土杜仲(根皮)、奶汁藤(藤茎)、三叉苦钩藤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另用炮山甲、一匹绸叶各等量,捣烂敷脐部,每日1次。

【功效】本方有活血去瘀,通络除湿之功效。治疗肝硬化腹水有疗效。

中药处方(二)

【组成】当归、自芍各9~l 5克,丹参14~30克,郁金9~15克,败酱草15~30克,栀子、丹皮各6~12克,鳖甲15~30克,生地9~l5克,白术6~12克,茯苓9~15克,黄花l 5~30克,山栀、茵陈各9~30克。

【用法】水煎服,1日l剂,分2次服。

【功效】本方疏肝祛湿,软坚化瘀,适用于肝郁热蕴型肝硬化。

中药处方(三)

【组成】当归6~12克,白芍9~15克,丹参、黄芪各15~30克,党参、苍术、茯苓各9~1 5克,山药15~30克,黄精9~l5克,肉豆蔻6~9克,炙鳖甲9~l5克,木香、茵陈各6~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功效】本方活血化瘀,健脾燥湿,适用于脾虚、气虚之肝硬化。

中药处方(四)

【组成】黄芪、丹参、泽兰叶、黑豆皮各20-30克,芍药、败酱草各15-18克,白术、茯苓、泽泻、郁金、当归、莱蒗子各12-15克。

【用法】水煎服,并送紫河车粉、水牛角粉各2-3克,三七粉3-6克,二丑粉3-9克。每日3剂。

【功效】主治肝硬化腹水。

中药处方(五)

【辨证】肝脾血瘀,水湿内困。【治法】疏肝理脾,行气活血。【方名】舒肝饮。

【组成】鳖甲16克,丹参13克,茯苓13克,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郁金9克,青皮6克,枳壳7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聪甫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肝气虚,脾阳弱,气血两亏。【治法】温阳补气养血。

【方名】补肝汤。

【组成】附子9克,白术9克,白芍9克,桂枝6克,炙甘草4.5克,青皮4.5克,陈皮4.5克,当归12克,鸡血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柴国剑方<肝硬化>

此方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桂圆糟青鱼

【原料】桂圆肉30克,青鱼中段500克,笋片、香糟各100克,熟猪油、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青鱼中段洗净后,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盛入碗内,加精盐拌匀,腌约1小时;将香糟放人碗内,加黄酒、清水调稀后,将青鱼块拌和,糟4小时左右取出,即成糟青鱼。将桂圆去核留肉,切碎,待用;将锅烧热,加汤750毫升、笋片、鱼块、桂圆肉丝、精盐;先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加入味精,再转小火滚5分钟左右,即可盛起装碗。佐餐食移

【功效】补血宁心,阜益脾胃,利水化湿。适用于肝硬化贫血、健忘、失眠等症。

生地烛猪肝

【原料】生地黄30克,猪肝500克,植物油、葱、生姜、酱油、白糖、黄酒、淀粉各适量。

【制法】将猪肝洗净,与生地黄同放人沙锅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捞出猪肝,切成小片备用。在锅内加植物油,放人葱、生姜,稍炒片刻,再放人猪肝片,将酱油、白糖、黄酒适量,加原汤适量,收汁;勾入淀.粉,倒人猪肝片中,拌匀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苯肝利尿,凉血止血。适用于肝硬化纳差便秘、咽干烦躁、手足心热、舌红苔黄等症。

复方桃仁粥

【原料】桃仁9克,陈皮6克,生山楂12克,

【制法】同水煎,滤汁去渣,加粳米及适量水共煮粥食。用量:2次/日,1剂/日。

【功效】主治早期气滞血瘀型肝硬化。

茯苓赤小豆粥

【原料】茯苓15克,赤小豆50克。大米100克、注入清水800毫升。

【制法】茯苓15克打成细粉;赤小豆50克用水浸泡2小时。大米100克、赤小豆放锅内,注入清水800毫升,武火烧沸后改文火炖40分钟,入茯苓粉再煮10分钟。用量:1次/日,吃粥100克/次。

【功效】除湿健脾,利水消肿。主治肝硬化腹水

立即观看 5/24/2021 4:36:45 PM

肝硬化该怎么样预防

百病调理

34 0

立即观看 5/24/2021 4:37:47 PM

肝硬化是什么

百病调理

31 0

立即观看 5/24/2021 4:38:23 PM
立即观看 5/24/2021 4:33:12 PM

中药可以治疗肝硬化

百病调理

30 0

立即观看 5/24/2021 4:34:33 PM
立即观看 5/24/2021 4:33:40 PM

肝硬化的症状有哪些

百病调理

27 0

立即观看 5/24/2021 4:34:06 PM
立即观看 5/24/2021 4:35:37 PM

肝硬化早发现早治疗

百病调理

25 0

立即观看 5/24/2021 4:36:14 PM

肝硬化危害排序

百病调理

23 0

立即观看 5/24/2021 4:37:1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