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概述】
【概述】
肾炎又称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一般来说,急性肾炎多属中医阳水,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慢性肾炎多属中医阴水,多见于中老年人。急性易治,慢性难疗。
【症状】
起病较急,水肿始自眼睑,次及头面与全身,多伴寒热、咳喘或腰痛,尿检有红、白细胞及蛋白或血压增高,或咽喉肿痛,多属急性肾炎。或全身水肿,腹水膨满,肢冷畏寒,重在脾虚;水肿重在下部,腰膝酸软,动则气喘,则重在肾虚;或周身肿胀,腹水明显,胸腹胀满,重在三焦壅滞等。根据经验:“凡水肿,重在上部,重在肺;重在下部,重在肾;周身水肿,重在脾。凡肌肤肿胀处,以手指按之,迅即复起,多为阳水,迟缓而复者,多为阴水。阳水责之肺脾;阴水责之肾脾。总之三脏相干,惟各有侧重而已。”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照海 | 42-48 | 4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曲骨 | 42-48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志室 | 45-52 | 50 | 双穴 |
复溜 | 42-48 | 40-50 | 双穴 | |
命门 | 45-53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期门 | 45-50 | 50 | 双穴 |
悬钟 | 45-48 | 40 | 双穴 | |
中极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5天 | 肺俞 | 47-52 | 50 | 双穴 |
膀胱俞 | 47-52 | 40-6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艾灸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均有良效,慢性患者一定要长期灸,在灸至2~3个月后,每日灸的时间及次数可酌情增加。减激素时要有过程,不宜骤停。注意休息及饮食,有人曾在病情好转后,因吃螃蟹使病情加重,故凡寒性、高蛋白食物均应谨慎食用。
【案例】
摘自《马氏温灸法》
王×,男性,4岁,住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965年4月15日初诊。
症状:患者于月初出现眼睑浮肿及下肢肿,小便色深黄,含有白色沉淀物,经天津儿童医院诊为急性肾炎。
治疗:1日,肾俞,天枢各20分钟;2日,京门、气海;关元各20分钟。以上2日穴循环灸,每日加灸脐20分钟。灸后小便色渐变浅,水肿渐消退,灸至1个月,去儿童医院复查,证明已痊愈。
临床表现为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可伴有发热或无发热。
治法:以清热利湿,疏通调理三焦为主。
取穴:肺俞,肾俞,足三里,中极,三阴交。如有浮肿加阴陵泉,三焦俞,膀胱俞。如有血压高加曲池,太冲。如有外感加大椎,列缺,身柱,如有咽痛加合谷,天容。如肾功能不全加胸椎5~7夹脊。
中度捻转,留针40分钟,每天一次,七天一疗程。
加减益肾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当归、赤芍各15克,川芎9克,丹参15克,桃仁、红花各9克,蒲公英、紫地丁、山豆根、土茯苓、白茅根各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风)解毒。
【方解】本方系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的“益肾汤”加减而成。方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活血以祛风,蒲公英、紫地丁、山豆根、土茯苓、白茅根,均系清热解毒之药,与活血药配伍,既能解毒消炎,又可活血、治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用之多效,故为常用之良方。
【主治】风水型肾炎(泛指所有急、慢性肾炎)。
【加减】贫血,加党参、黄芪各15克;高血压,加夏枯草15克。【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已为印老作“抓主证”的常用方,凡临床见有化验检查符合肾小球肾炎,不论其急性期或慢性期,率多先用此方,疗效颇佳。虽不能尽愈诸病,但其临床疗效,似觉较以前的“辨证论治”时提高了不少。
加味三合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麻黄,白术,白芍,陈皮,木通,熟附片各10克,知母,泽泻,炒地肤子,车前草,红饭豆,茯苓,炒麦芽各15克,北细辛2.5克,桂枝5克,生姜2片
【用法】先用开水泡药,后用慢火熬2小时,2日1剂,分4次温服,(即头煎分2次服、药渣备汁,再加开水1碗,将药渣搅匀,火上熬开、待冷。盖好,次日早晚分服)本方服后,如无不良反应,可连服5剂至7剂为1疗程,停药观察两周,如病有反复再服1个疗程。如欲根治,改用白扁豆散常服。
【功用】温肾理脾,宣肺通利,通补兼能。
【方解】重证多由水气泛滥经络脏腑。治宜温少阴,开太阳,补火健脾,利尿消肿,表里水气一齐尽解。本方由仲景真武汤,修园消水圣愈汤,林一鸣消水肿方加减化裁而成。方用麻黄,桂枝开太阳以发汗;细辛,附子人少阴以温肾;白术,茯苓,木通,车前子,地肤子健脾以利小便;红饭豆,大麦芽利水健脾以消积﹔知母清肺滋肾、利二便消浮肿;白芍敛肝脾之阴,和血脉,利小便;陈皮理气调中;生姜宣肺利水,综合为剂,共奏温肾理脾,宣肺,通肺,通膀胱,利三焦,寒温并存,攻补兼施。
【主治】肾炎重症,症见面目四肢一身尽肿,甚至腿肿如柱按之如泥,凹陷成坑,囊肿如匏,腹大如鼓,阴头发亮,小便短少,赤涩,尿检有蛋白、管型等存在。神倦身重,四肢无力,脉多沉细,舌多胖嫩,苔白或腻滑,舌根部苔较厚。
【疗效】多年使用,确有良效。
白扁豆散
【来源】张梦侬,《临会要验》
【组成】白扁豆500克,红饭豆250克,焦白术、白茯苓、熟附片、泽泻、麻黄、桂枝、炒芍、车前子、炒黄柏、木通、陈皮各60克,炒知母、炒地肤子、麦芽、甘草、细辛、干姜各30克,干蠊虫(土鳖)干蝼站(土狗)各36个
【用法】上药共炒,以白扁豆焦枯为度,研极细末,贮瓶密贮。每次服6克,饭前以米汤调服,或干嚼,以少量开水送服。每日3次,以1剂服药共炒为1疗程。病重者可连服3剂。
【功用】补脾,温肾,理肺,益火培士,气化水行。
【方解】水肿病,其本在肾,非独肾脏为病,慢性肾炎,正虚邪实,或尿毒症已濒于危险阶段。故方中重用温中利湿,养胃健脾之白扁豆为主,佐以行水消肿之红饭豆,散结除胀之大麦芽,逐水祛瘀之遮虫,蝼站,更辅以加味三合汤(如上方)全方炒研为散剂,每服6克,乃重症之轻投,急病缓用,补而不滞,行而不峻。如能耐心坚持服药,不欲急于求成,多可转危为安而得以治愈。【主治】慢性肾炎兼尿毒症。肾炎日久不愈,浮肿或轻或重,小便短少。甚至点滴而出。精神疲乏,头目昏眩,嗜睡食少,恶心,呕吐,反应迟钝。肾功能受损严重。
【加减】如妇女患者,加姥蔚子、泽泻,当归60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颇多,疗效显著。
肾炎汤
【来源】章亮厚,《辽宁中医杂志》(8)1984年
【组成】生黄芪、白蒺藜、车前草、蝉蜕各30克,白术、茯苓、泽兰、菟丝子各10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方解】急慢性肾炎、临床都以水肿、蛋白尿(或血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故方用蒺藜、蝉蜕驱散风邪、消除病因;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利肺健脾,以通调水道、恢复运化功能;菟丝子补肾固精;车前、泽兰利水消肿、且泽兰又能活血祛瘀。全方具有补泻兼施、扶正祛邪、以恢复脏腑功能。
【主治】急慢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加减】急性肾炎而兼风热表证,去白术、菟丝子、加金银花、连翘、竹叶等以清疏风热;慢性肾炎,见面色?白、全身怕冷、苔薄白、脉沉细,加附片干姜、肉从蓉、仙灵脾等补肾温阳、亦可兼服肾气丸:见心烦夫眠、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加枸杞、生地、麦冬、女贞子.旱莲草等滋补肾阴,亦可配服六味地黄丸;属气阴两虚者,加党参、怀山药、麦冬等气阴双补,并加重黄芪用量;血尿,去白术,加茅根、鱼腥草、琥珀、生地等以清热凉血止血;水肿,去甘草,加益母草;慢性肾炎患者如挟有情志不畅等因素,可加柴胡、川悚子、白芍、香附、陈皮等以疏肝解郁理气。
【疗效】长期临床运用,治验颇多、疗效满意。
1、鲤鱼赤豆饮
大鲤鱼1尾,赤小豆60克,煮食饮汁,一顿服尽。注意不宜加盐。
本方适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明显且小便赤涩的患者。
2、胡椒鸡蛋白
胡椒7粒,鲜鸡蛋1个。先将鸡蛋钻1小孔,然后把白胡椒装入鸡蛋内,用面粉封孔,外以湿纸包裹,放入蒸笼内蒸熟,服时剥去蛋壳,将鸡蛋胡椒一起吃下。成人每日2个,,小儿每日1个。10天为1疗程,休息3天后,再服第二程。适用于慢性肾炎脾肾两虚、精血亏虚型。
3、二蛟汤
赤小豆120克,商陆9克,为1日量,加水,煮汤饮之,连服3-5日。适用于急性肾炎风热郁肺、湿毒蕴结型。
4、茅根煮赤豆
白茅根250克,赤小豆120克,加水煮至水干,除去茅根,将豆分数次嚼食,急、慢性肾炎各型均可服食。
5、蛙蝼葫芦散
青蛙(干品)2只,蝼姑7个,陈葫芦15克,微炒,研成细末或作丸剂,以温酒送服,每次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急性肾炎服食。
6、鲱鱼羹
大螂鱼500克,大蒜1头,胡椒3克,川椒3克,陈皮3克,砂仁3克,荜)3克。将葱、姜、盐、花椒、蒜等放入鱼肚煮熟作羹。用于慢性肾炎各型均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