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质清稀

所属科室:月经症状
所属部位:二阴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4:08:06 PM

【经质清稀概述】
月经来潮,经质清稀淡薄,称为“经质清稀”。本症以虚寒者为多,主要有血虚、气虚、寒湿凝滞、脾肾阳虚、肝肾精亏等几种证型。

【症状】

(1)血虚:经血量少,甚或点滴即净,质清稀、色淡红,经行小腹绵绵作痛,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爪甲苍白无华,舌淡,苔白薄,脉弱。
(2)气虚:经质清稀、色淡、量多,面色淡白,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小腹绵绵作痛,舌淡,苔薄白,脉弱。
(3)寒湿凝滞。寒湿凝滞经质清稀,经质稀薄而量涩少,经期大多后延,色紫黯,或如黑豆汁样,间夹痰块,行经时小腹疼痛而冷,得温则减,白带甚多,腰痠体重,或胸痞皖胀,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沉紧。
(4)脾肾阳虚:脾肾阳虚经质清稀:月经逾期而至,经色淡黯或淡白似水,量少或多,经期唇青面白,手足厥冷,小腹冷痛,喜得热熨,平素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白带多,大便溏泄,小便频数,舌质淡胖而嫩,脉沉迟弱。
(5)肝肾阴亏:肝肾阴亏经质清流质稀而色鲜红,经来错后量少,或超前量多,或日久淋漓不断,面颊潮红,手足心热,心悸失眠,眩晕耳呜,腰硬膝软,舌质嫩红,脉细数无力。

【病因分析与鉴别】

经质清稀主要有血虚、气虚、寒湿凝滞,脾肾阳虚、肝肾阴亏等证型。
(1)寒湿凝滞经质清稀:是由久居阴湿之地;或经雨涉水感受寒湿,寒湿搏结冲任,客于胞宫,凝滞经血而致的寒实证。特点是经质稀薄而色不鲜,如黑豆汁,间夹血块,小腹冷痛喜按,
(2)肝肾阴亏经质清稀与脾肾阳虚经质清稀:二者同为虚证,但一为阴虚,一为阳虚,一热一寒。肝肾阴亏经质清稀系因禀素阴虚,或久患热病,或房劳过度等耗伤精血所致,精血不充,血海空虚经质清稀而量少,特点是经色鲜红。若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也可导致经期提前,经量过多,或为崩中漏下,并兼见虚火上炎之象,加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耳鸣目眩,心悸失眠,脉象细数等。而脾肾阳虚经质清稀,则因素体阳虚或嗜食生冷,或误服寒凉攻下之剂,或久泻久痢,损伤脾肾之阳而成。阳失温煦,血海空虚,故经色浅淡或淡白如水是其特点。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经期唇青,小腹冷痛而喜暖按,脉沉迟等,都同肝肾阴虚经质清稀有明显区别。
(3)血虚经质清稀与气虚经质清稀:血虚经质清稀的产生,主要缘于长期慢性出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崩漏、吐血、便血等),及堕胎、小产、产后大出血等耗伤营血,或饮食素少,水谷之精微不足,血的来源亏,.致使冲任血虚,故经色淡红而量少,而气虚经质清稀的原因,除了素体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外,还可因劳役过度或久病耗伤正气所致。因气虚不能化汁为赤,故月经浅淡而稀,气不摄血则经行先期最多,或逾期不断,或淋漓不尽,这是气虚区别于血虚的主要特点,两者的兼证亦各有侧重,心悸少寐头晕目昏是血虚之候;倦怠气短、自汗怯冷是气虚之征,临证时必须分清主次,加以鉴别.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脾俞545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阴陵泉4830双穴
第3天膈俞5450双穴
血海483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第4天肾俞546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太溪4830双穴
第5天胃俞5440双穴
命门5460单穴
中极5460单穴


【艾灸体会】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寒凉刺激。搞好饮食调节,注意加强营养。节制房事,防止过多的怀孕与流产。灸可以调节经血,促进气血的生成。

【症状分析与鉴别】

本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气虚或血热所致,因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虚则摄纳无权,血失统摄;血热则迫血妄行,导致月经过多.

(1)气虚:多因体质素弱或久病伤脾,中气不足,经行之际,气随血泄,气虚日甚,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导致出血量多.

(2)血热:素体阳盛,阳盛则热,或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过服暖官之药,以致血分蕴热,热迫血行,因而月经量多.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三阴交.

配穴:气虚者加关元、太溪、气海;血热者加膈俞、血海.

操作:三阴交直刺0.8~1寸,平补平泻;配穴气虚用补法,血热用泻法.留针20分钟.

方义:三阴交穴能兼通肝肾脾三经,有补虚泻实的双向调节作用,虚证、实证皆用,是治疗妇科的效穴.配太溪能温补肾元,气海补气行血;配血海和营清热;关元能固本回阳,祛寒理虚.配关元、太溪健脾益气;膈俞、血海清热凉血


【偏方一】

黄芪30克,当归、鸡血藤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偏方二】

黄芪30克,续断、补骨脂各12克,桂枝、白芍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偏方三】

鸡血藤、熟地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血虚为主者)。

【偏方四】

枸杞子30克,熟地24克,覆盆子、肉苁蓉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肾虚精亏者)。

【偏方五】

黄芪30克,党参、白术各12克,荆芥穗6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虚而经量偏多者)。

【偏方六】

桂枝、苍术、白术各10克,川芎、陈皮各6克。水煎服(适用于寒湿凝滞者)。

1.艾叶、益母草各30克,煮鸡蛋食用。

2.核桃、黑豆各30克,红糖适量。煮熟后食用(上方适用于肾虚者)。

3.黄芪、当归各10克,羊肉100克。做汤食用(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4.人参10克,枸杞子30克。代茶饮(适用于气血不足及肾精亏虚者)。

5.桂皮、山楂各10克,红糖适量。水煎代茶饮(上方适用于寒湿凝滞者)。

6.当归10克,枸杞子20克,羊肉100克。做汤食用。

7.党参、仙茅、补骨脂各30克,黄酒1000毫升。煮数沸后过滤去渣,每服30毫升,日服2次 (适用于脾肾阳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