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断复来

所属科室:月经症状
所属部位:二阴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4:32:49 PM

【经断复来概述】
妇女自然绝经一年或一年以上,又再次出现阴道出血者,称为经断复来。亦称“年老经水复行”,或称为“妇人经断复来”。 《傅青主女科,调经》中云:“妇人有年五十外或六七十岁忽然行经者,或下紫血块或如红血淋,人或谓老妇行经,是还少之象,谁知是血崩之渐乎!夫妇人至七七之外,天癸已竭,又不服济阴补阳之药,如何能精满化经,一如少妇。然经不宜行而行者,乃肝不藏脾不统之故也,非精过泄而动命门之火,即气郁甚而发龙雷之炎,二火交发,而血乃奔矣,有似经行而实非经也。”认为该病因过劳和情志所伤而致,与肝、脾有关。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绝经后出血。

【症状】

(l)脾虚肝郁:经断复来,经血量少、色淡、质稀,气短懒言,神疲肢倦,腹胀纳差,胁肋胀满,舌苔薄白,脉弦无力。
(2)阴虚火旺:经断复来,经血量少、色红、质稠,腰膝痠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3)湿热下注:经断复来,经血色红、量较多,平时带下色黄气秽,或有阴痒,口苦咽干,倦怠纳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经断复来,一般出血量相对较少,因而应根据出血的色、质及伴随证候辨别属虚,属实。血色淡,质稀者属脾虚肝郁;血色鲜红,质稠者属肾阴虚;血色红,夹有黏稠气秽白带者多属湿热下注。
(1)脾虚肝郁:脾统血,肝藏血。绝经期肾气渐虚,肾精不足,血无精化,则肝虚血少,肝气偏旺;肾气渐衰,火不暖土,则脾气日虚,若加以思虑劳倦,或忧郁过度,使脾气愈伤、肝气愈旺,脾虚肝郁,统藏失职,冲任失固可致经断复来。脾虚生化不足,故经血最少、色淡、质稀;脾虚气血不足,则气短懒言,神疲肢倦,脾失健运,故腹胀纳差;肝气郁结,故胁肋胀满:苔薄白,脉弦无力为脾虚肝郁之征。
(2)阴虚火旺与湿热下注:阴虚火旺绝经期肾阴本虚,加以房劳损伤,肾精不足,相火妄动,迫血妄行,导致经断复行。阴虚内热,故经血量少、色红、质稠,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腰为肾之府,肾虚外府失荣,则腰膝痠软;肾阴不足,精血不能上充清窍,则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有热之象。湿热下注绝经期肾气不足累及于脾,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或饮食所伤,酿湿生热;或摄生不慎,感受湿热,湿热下注,损伤冲任,迫血妄行,则可经断复行。湿热下注任带,故阴痒,带下色黄气秽;热盛于内,故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肾俞546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太溪4830双穴
第3天脾俞5450双穴
中极5460单穴
阴陵泉4830双穴
第4天肝俞54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合谷4830双穴


【艾灸体会】

经断复来主要是因平素体质虚弱,绝经时肾气益虚,影响及肝脾,使冲任失固而发病,临床以虚证为多见。绝经后再度出现阴道出血,临床上须进行相关的检查后再作诊断,注意排除恶性病变。

【体针】

[取穴]

主穴:肾俞、气海、关元、三阴交.

配穴:脾虚肝郁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太溪、太冲、合谷;湿热下注者加阴陵泉、中极、行间.

[操作]

气海、关元直刺0. 8~1.2寸,针感向子官方向放射。肾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三阴交常规操作。脾虚肝郁者针用补法;阴虚火旺者,针用平补平泻法;湿热下注用泻法。

[方义]

本病患者的体质均为肾气虚,天癸竭,故用肾俞、气海、关元以补肾益气,固冲止血;三阴交滋肾养肝,健脾化湿,诸穴均针用补法。配脾俞、足三里健脾补气,肝俞、太冲养肝疏肝;太溪、太冲、合谷以滋阴降火;阴陵泉、中极、行间清利湿热。

【气虚型】

[主要证候] 自然绝经在2年以上,经水复来,血量较多,色淡质稀,小腹空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光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治则] 补气养血,固冲止血。

[方药] 安老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 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山茱萸、阿胶、黑芥穗、香附、木耳、炭甘草。

【阴虚型】

[主要证候] 自然绝经2年以上,经水复来,量不多,色鲜红,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夜睡不宁,咽干口燥,阴中干涩或灼热疼痛,皮肤或外阴瘙痒,大便燥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 滋阴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 清血养阴汤。

[加减] 若出血期间,酌加生龟板、生龙骨、阿胶;皮肤、外阴瘙痒甚者,酌加白蒺藜、荆芥、何首乌;大便燥结者,酌加胡麻仁、柏子仁。

【血热型】

[主要证候] 自然绝经2年以上,经水复来,色深红,质稠,带下增多,色黄,有臭味,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则]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方药] 益阴煎(《医宗金鉴》)加生牡蛎、茜根、地榆。

[组成] 生地、知母、黄柏、生龟板、砂仁、炙甘草

[加减] 若带下量多者,酌加车前子、土茯苓、薏苡仁;出血量多或反复发作,气味腐臭者,酌加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半枝莲。

【血瘀型】

[主要证候] 自然绝经2年以上,经水复来,血色紫黯有块,量多少不一,小腹疼痛拒按,或胞中有症块,舌紫黯,脉弦涩或涩而有力。

[治则]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 当归丸(《圣济总录》)。

[组成] 当归、芍药、吴茱萸、大黄、干姜、附子、细辛、丹皮、川芎、虻虫、水蛭、厚朴、桃仁、桂枝

[加减] 若瘀积化热,症见手足心热,或低热不退,口干渴饮,尿赤便结,舌黯,苔黄而干,脉弦数者,去吴茱萸、干姜、附子、细辛、川芎,加三七、地榆、贯众;小腹疼痛剧者,加罂粟壳、延胡索;久病体虚,面色苍白,形体羸瘦,气短气促,饮食减少者,去虻虫、大黄,加黄芪、白术、太子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