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肿胀

所属科室:妊娠病症状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4/2021 4:51:13 PM

【妊娠肿胀概述】
妊娠中晚期,孕妇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妊娠肿胀,亦称“子肿”。如孕妇在妊娠七八月以后,只是脚部浮肿,无其他不适,休息后自行消退,为妊娠晚期常见现象,无需治疗。 《医宗金鉴》综前论述,根据肿胀发生的妊月、范围、程度及性质,分为“子气”、“子肿”、“皱脚”等。《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即有“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晰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上之”。《诸病源候论》中明确指出了胎间水气子满体肿者“此由脾胃虚弱,脏腑之间有停水,而夹以妊娠故也”。我国现存最早产科著作《经效产宝》云:“妊娠肿满,由脏气本弱,因产重虚,土不克水,水散入四肢,遂成腹胀,手足面目浮肿,小便秘涩。”对于本病的发生,不仅认识到与“脏气本弱”,且与“因产重虚”密切相关,同时也祥细地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清•沈尧封在《沈氏女科辑要》中又明确提出,本病有水停而致者,又有因气滞而作者,将对本病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清代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对本病的分类也更加细腻,昊谦等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头面遍身浮肿,小便短少者,属水气为病,故名曰子肿;自膝至足肿,小水长者,属湿气为病,故名曰子气。遍身俱肿,腹胀而喘,在六七个月时者,名曰子满。但两脚肿而肤厚者属湿,名曰皱脚:皮薄者属水,名日脆脚。” 现代临床上一般将本症分为脾虚、肾虚、气滞三个证型。 本病相当于西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之单纯肿胀者。

【症状】

(1)脾虚:妊娠数月,面目虚浮,四肢浮肿,渐及遍身悉种,肤色淡黄,肿处皮肤光亮,按之凹陷,良久不起。气短乏力,四肢不溢,口淡乏味,食欲不振,或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缓滑无力。
(2)肾虚:妊娠五六月始,面浮肢肿,肿处皮薄光亮,按之如泥,面色晦黯,心悸气短,下肢逆冷,腰痠腿软,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而润,脉象沉迟。
(3)气滞:妊娠三四月后,肢体肿胀,多自脚始,渐及于腿,肿胀之处,皮色不变,按之凹陷,抬指即变,胸闷胁胀,头眩,心烦易怒,食少,苔白腻,脉弦滑。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脾虚妊娠肿胀与肾虚妊娠肿胀:皆因水湿为患,故其肿胀特点,均见所肿之处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良久不起。然脾虚妊娠肿胀系由脾胃素弱,因妊重虚,或妊娠早期,饮食不节,呕吐泄泻损伤脾胃,或恣食生冷损及脾阳。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复因胎体阻遏气机升降,水湿停聚,浸溃于四肢肌肤,引发为肿胀。肾虚妊娠肿胀,“良由真阴凝聚,以养胎元,肾家阳气不能敷布,则水道泛滥莫制。”(《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妊娠肿胀》)。肾为胃关,肾虚关门不利而水聚为肿。故脾虚为病,重在中虚运化无权,必兼中气不足、脾阳不振(气短乏力,肤色淡黄,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缓滑无力)及湿困脾土(口淡乏味,食欲不振,苔白而润)等症状。肾虚为病,重在阳虚气化失常,必兼下元不足(面色晦黯,腰痠腿软,下肢逆冷,脉沉迟)的表现。
(2)气滞妊娠肿胀:因妊娠三、四月时,胎体长大,有碍气机升降,复因肝气郁滞,气机升降失常,阳气不升,浊阴聚而不散所致,其肿胀特点为:肿胀之处,皮色不变,按之虽亦凹陷,但指起即复;与脾虚、肾虚妊娠肿胀之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良久不起明显不同。其肿多阻于下肢,常兼肝郁气滞(胸间胁胀,头眩,心烦多怒,脉弦滑)的临床表现。
临证常有气滞而夹湿与脾虚兼气滞的妊娠肿胀,前者系因木郁而土不运,脾虚而不能运湿所致;后者则因上虚而木郁,气滞水道不利而致。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关元5460单穴
曲骨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水分5450单穴
水道54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偏历4830双穴
复溜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小肠俞544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大肠俞5440双穴
腹结54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妊娠肿胀患者须保持精神安静与舒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严重者应卧床休息治疗或住脘治疗,密切观察水肿症状的消失和胎居毋腹的情况,掌握病情变化,及时施治。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平和,适量增加蛋白质,注意阻制食盐和液体的摄入。

【脾虚型】

[主要证候] 妊娠数月,面浮肢肿,甚则遍身俱肿,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脘腹胀满,气短懒言,口中淡腻,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缓滑无力。

[治则] 健脾除湿,行水消肿。

[方药] 白术散(《全生指迷方》)。

[组成] 白术、茯苓、大腹皮、生姜皮、橘皮。

[加减] 若肿势明显,小便短少者,酌加猪苓、泽泻、防己以利水消肿;肿甚以致胸闷而喘者,酌加葶苈子、杏仁、厚朴以宽中行气,降逆平喘;食少便溏者,酌加山药、薏苡仁、扁豆、芡实以实脾利湿;脾虚气弱,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者,酌加参、芪以补脾益气。

【肾虚型】

[主要证候] 妊娠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头晕耳鸣,腰酸无力,下肢逆冷,心悸气短,小便不利,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治则] 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方药] 五苓散(《伤寒论》)加山药、菟丝子。

[组成] 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加减] 若腰痛甚者,酌加杜仲、续断、桑寄生固肾强腰安胎。

【气滞型】

[主要证候] 妊娠数月,肢体肿胀,始肿两足,渐及于腿,皮色不变,压痕不显,头晕胀痛,胸胁胀满,饮食减少,苔薄腻·,脉弦滑。

[治则] 理气行滞,化湿消肿。

[方药] 天仙藤散(《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 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紫苏叶。

[加减] 若兼脾虚湿阻者,症见头晕头重,胸闷腹胀,纳少呕恶,便溏尿少,苔白腻,脉弦滑,治宜解郁行气,健脾利水,方用茯苓导水汤去槟榔。

【翠衣汁炒鳍鱼】

[配方] 西瓜皮600克,荸荠200克,鳝鱼、芹菜各500克,青椒50克,鸡蛋2个,白糖5克,香油5毫升,醋、料酒各3毫升,味精、胡椒粉各3克,植物油250毫升,淀粉30克,山药粉20克,汤50升,姜15克,葱20克,蒜20克,盐10克,酱油(老抽)30毫升。

[制作] 西瓜皮洗净绞取汁液;鳝鱼去骨及内脏,切丝;芹菜洗净切3厘米段;青椒切丝;姜葱切丝;鸡蛋去黃留清;荸荠去皮,一切两半;鳝鱼丝用淀粉、生山药粉、盐、蛋清、一半西瓜汁调匀,酱好;将料酒、酱油、白糖、胡椒粉、淀粉、汤和另一半西瓜皮汁兑好备用。炒锅置武火上烧热,放入植物油50毫升,六成熟时(植物油冒烟为度),放人鳝鱼丝滑透,倒入漏勺。原锅重置火上,放入少许植物油(约20毫升),将芹菜、青椒丝、姜、葱、蒜、荸荠同人锅内,翻炒3分钟,随将鳝鱼丝倒入炒匀,再倒人兑好调料,加醋和香油翻炒2分钟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 补虚损,利水肿。是妊娠肿胀孕妇之理想保健菜。

【莲子鸡肉末鲍鱼】

[配方] 莲子、慧苡各30克,鲍鱼50克,鸡肉150克,盐10克,葱20克,姜15克,料酒20毫升。

[制作] 将莲子洗净,去心蒸熟;薏苡去泥沙,煮熟备用;鲍鱼切片,用盐、料酒、姜葱淹渍30分钟,放入蒸盆内,把熟莲子、薏苡倒在鲍鱼上面。将蒸盆放入蒸笼用大汽蒸20分钟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 补脾利湿,清热消肿。用于脾虚妊娠肿胀。

【荸荠炒带子】

[配方] 荸荠梗150克,带子100克,小白菜梗、香菇各50克,葱20克,姜15克,料酒20毫升,盐10克。

[制作] 将荸荠洗净泥土,去皮,一切两半;带子洗净,切薄片;香菇洗净切两半;小白菜梗切段;葱切段;姜切片。炒锅置武火上烧热,放人植物油50毫升,烧至六成熟时放人葱姜带子、料酒、盐、小白菜梗、冬菇、炒熟炒匀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 补脾胃,消水肿。用于脾胃虚妊娠肿胀孕妇,夏天食用最佳。

【黑豆红糖粥】

[配方] 黑豆50克,红糖30克,粳米150克,蒜30克。

[制作] 将黑豆、粳米淘净,去泥沙;蒜去皮洗净。将黑豆放人锅内,加水1000升,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烧煮50分钟,放人粳米、蒜,再添沸水500毫升,煮40分钟,放人红糖,拌匀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 滋补肾阳,行水消肿。用于肾虚妊娠肿胀之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