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腹痛

所属科室:妊娠病症状
所属部位:腹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5:05:58 PM

【妊娠腹痛概述】
妊娠腹痛是指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亦名“胞阻”,也称“痛胎”、“胎痛”、“妊娠小腹痛”。 胞阻之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其“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认为本病的病因有食滞、胎气不安及胞宫受寒或水饮内停等。《胎产心法•诸痛论》云:“如不时腹痛,名曰胎痛,有血虚、气滞二因,然血虚者居多”说明血虚、气滞是引起本病的主因,同时也指出妊娠腹痛以“不时腹痛”为主证而不伴下血,这正是本节讨论的妊娠腹痛的特点。临床上一般分为虚寒、血虚、气虚、风寒、气滞、血瘀六种证型。 妊娠腹痛属于西医学先兆流产的症状之一。

【症状】

(l)虚寒:妊娠数月,形寒肢冷,小腹冷痛,得热痛减。腹胀纳差,舌质淡,苔白而滑,脉弦或细弱。
(2)血虚:妊娠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或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滑弱。
(3)气虚:妊娠数月,小腹疼痛下坠,时作时止,甚则日发数十次,心慌气短,不耐劳作,稍劳腹痛即发。舌质淡,脉滑无力。
(4)风寒:妊娠小腹冷痛,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口淡食少,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滑而浮或浮紧。
(5)气滞:妊娠数月,妊娠后小腹胀痛,胸胁满闷,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苔薄黄,脉弦滑。
(6)血瘀:妊娠后小腹刺痛,痛处不移,或宿有癥瘕,舌黯有瘀点,脉弦滑。

【病因分析与鉴别】

(l)妊娠虚寒腹痛与妊娠风寒腹痛:均因寒凝血滞,阻痹胞脉所致。所不同者,前者寒由内生,多因素体阳虚,孕后胎系于肾,肾阳愈虚,阳虚生内寒,寒凝胞阻而致腹痛。后者寒从外乘,客于胞宫,胞络不通,故卒然而痛。其辨证要点为:虚寒腹痛,当见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形寒肢冷,腹胀纳差,苔白滑等症;风寒腹痛,必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脉浮及寒客胞脉等寒邪侵袭之候。
(2)妊娠血虚腹痛与妊娠气虚腹痛:均属虚证。血虚者,多因素体血亏,孕后血聚养胎,阴血更加不足,血少则气行不利,胞脉阻滞,不通则痛。气虚者,则因中气不足,气虚运行无力,血行迟滞,而致腹痛。前者因血少而气不行,后者因气虚而血流不畅。其辨证要点为:血虚者,腹痛缓缓;气虚者,腹痛下坠。临床兼证,前者常见血虚失养,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仲,舌淡红,脉细等症。而后者多兼中气不足,心慌气短,不耐劳作,舌淡,脉滑无力等症。
(3)妊娠气滞腹痛:此属实证。肝为血海,孕后血聚养胎,肝血虚而肝气易郁,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阻滞胞脉而引起腹痛,其辨证要点为:小腹胀痛,它与寒凝之冷痛,气虚之坠痛,血虚之绵绵作痛不难区别,其临床表现必兼腹胀胁痛,性急易怒,时时嗳气,脉弦等气郁不舒之象。
(4)妊娠血瘀腹痛:此属实证。宿有癥瘕痼疾,孕后或因寒凝或因气滞,瘀阻加重,胞脉、子宫气血运行不畅,轻则小腹刺痛,痛处不移。舌黯有瘀点,脉弦滑均为妊后血瘀之症。
妊娠腹痛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胞脉阻滞所致。而引起胞脉阻痹的原因,以寒凝气滞为多。若腹痛剧烈,大汗淋漓,应立即施以急救,以免贻误病情。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肾俞546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脾俞545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血海4830双穴
第4天肝俞5440双穴
蠡沟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大椎5240单穴
列缺4830双穴
内关4830双穴


【艾灸体会】

妊娠腹痛系孕期以小腹疼痛甚至痛连腰骶的一种妊娠病。鉴于孕期小腹疼痛原因复杂,所涉疾病范围甚广,临证务须审慎。特别是对小腹疼痛发病急骤,痛势剧烈,甚或伴有阴道流血、呕恶、晕厥、冷汗淋漓者,更当细为甄别。不可轻率做出妊娠腹痛的诊断,并应注意与其他妊娠疾病和发生于孕期所引起腹痛的内、外科疾病相鉴别。辨证须根据腹痛的性质、程度,结合伴随症状、舌、脉进行综合分析,以辨明寒热虚实、标本缓急。治疗重在调理气血,使胞脉气血充沛流畅,则疼痛自止。此外,还应注意痛甚伤胎的病情演变,及时配用安胎止痛之品。

【血虚证】

[主要证候] 妊娠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或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滑弱。

[治法] 养血安胎止痛。

[代表方] 当归芍药散加首乌、桑寄生。

[方药] 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

【气滞证】

[主要证候] 妊娠后小腹疼痛,胸胁肿胀,或小腹胀痛,情志抑郁,嗳气吐酸,或烦躁易怒,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 疏肝解郁,养血安胎。

[代表方] 逍遥散。

[方药] 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薄荷、煨姜。

【虚寒证】

[主要证候] 妊娠小腹冷痛,喜温喜按,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腰酸,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滑。

[治法] 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代表方] 胶艾汤(《金匮要略》) 。

[方药] 当归、川芎、干地黄、白芍、艾叶、阿胶、甘草。

【血瘀证】

[主要证候] 妊娠期小腹疼痛,痛处不移,拒按,或宿有症瘕,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滑。

[治法] 养血活血,补肾安胎。

[代表方] 桂枝茯苓丸(《伤寒论》) 。

[方药] 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

【方一】

[食材] 陈皮3克,木香3克,瘦猪肉200克。

[做法] 先将陈皮,木香焙脆研末备用;在锅内放食油少许烧热后,放入猪肉片,炒片刻,放适量清水烧熟,待熟时放陈皮,木香末及食盐并搅匀。食肉及汤,佐餐食用。

[功效] 舒肝解郁止痛。

[主治] 适用于气郁之妊娠腹痛。

【方一】

[食材] 黄酒500毫升,鸡蛋黄14枚。

[做法] 将2味同放人铝锅用小火炖煮至稠粘,待冷,在罐中备用。

[主治] 本方适用于血虚妊娠腹痛。

【方三】

[食材] 大红枣10枚,宁夏枸杞30克,子鸡(500克)1只。

[做法] 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与枣、杞同炖至鸡烂熟,服鸡与扬。食时可加入精盐少许调味。

[主治] 本方适用于血虚妊娠腹痛。

【方四】

[食材] 陈皮、木香各3克,瘦猪肉2000克。

[做法] 先将陈皮、木香焙脆研末备用,在锅内放食盐少许烧热后,放人猪肉片,炒片刻,放适量清水烧熟,将熟时放陈皮、木香末、食盐和搅匀,食肉及汤。

[主治] 本方适用于气郁之妊娠腹痛。

【方五】

[食材] 绿茶、绿萼梅各6克。

[做法] 前2味共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主治] 本方用于气都之妊娠腹痛。

【方六】

[食材] 乌骨母鸡1只(约500克)草果、草豆蔻各5克。

[做法] 将鸡洗净,草果、草豆蔻入其腹内,以竹签缝好切口,加水煮熟,调味食。

[主治] 本方适用于虚寒性妊娠腹痛。

【方七】

[食材] 草豆蔻仁2枚,高良姜9~15克,生姜汁30~50毫升,羊肉100~120克,面粉120~150克,黄牛乳、鲜藕各适量。

[做法] 将草豆蔻煨后捣碎,高良姜切末,羊肉细切,炒作焦状。三味与面粉、生姜汁、牛乳共同调成糊状,灌入藕中逐窍,填满,于甑中(或笼内)蒸熟,每于饭后或睡前少少食。

[主治] 本方适用于虚寒性妊娠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