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胎

所属科室:妊娠病症状
所属部位:腹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5:08:51 PM

【滑胎概述】
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屡孕屡堕”或“数堕胎”。 古代氏家对本病的论述很多,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即提出“妊娠数堕胎候”专论指出:“若血气虚损者,子脏为风冷所居,则气血不足,故不能养胎,所以致胎数堕”,宋代《女科百问》首次提出滑胎病的临床特点为应期而下,并认识到补肾安胎是防治滑胎之关键。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不仅对滑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且指出“屡见小产、堕胎者,多在三月及五月、七月之间,而下次之堕必如期复然”的滑胎现象,同时提出胎热、肝肾亏虚、肝脾不和可导致滑胎,这些理沦至今仍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临床上滑胎一般分为肾气不固、脾胃气虚、相火妄动、虚寒相搏、外伤五种证型。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习惯性流产。

【症状】

(l)肾气不固;曾数次胎堕,受孕之后腰膝痠软,小腹下坠,头晕耳鸣,尿频或失禁,或阴道流血,舌质淡,脉滑大,两尺尤弱。
(2)脾胃气虚:数次胎堕或小产,面黄微肿,腹胀下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淡纳呆,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3)相火妄动:多次堕胎,形瘦色枯,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腰痠痛,阴道流血,舌质红赤,苔少,脉滑数或尺部虚大。
(4)虚寒相搏:有滑胎史,少腹冷痛,四肢不温,形寒喜嗳,腰膝痠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滑润,脉沉迟无力。
(5)外伤:孕期有明显之外伤史,多次堕胎,孕后腰痠腹痛,阴道流血,胎动欲堕,精神困倦,脉滑无力。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肾气不固滑胎与脾胃气虚滑胎:均属气虚不固所致。胎系于肾,肾气壮则胎固,肾气虚则胎滑。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或房室不节,耗伤肾气,肾虚不能滋养胎元,胎气不固,故致胎堕;若脾胃素虚,或劳役伤中,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气血,胎元失其营养,亦能引起堕胎或小产。两者均有腹部坠胀,神疲,舌淡,脉弱等气虚症状。肾气不固之滑胎,腰痠膝软明显,且有头晕耳鸣,尿频或失禁等肾虚证候,脾胃气虚之滑胎,有纳呆,便溏.面黄微肿等脾虚症状。
(2)相火妄动滑胎与虚寒相搏滑胎:前者为热,后者为寒,迥然有别,区别较易,相火妄动滑胎,多因七情而郁,郁而化火,或房室不节,欲火内炽,火愈炎而水愈涸,水竭而禾枯,胎何能安?若素体气血亏虚,风冷客于胞宫,胎元失去温养,如风吹则果落,胎自早堕。两者的辨证要点为:相火妄动者有一派“热”象,如五心烦热、两颧红赤,口干喜凉饮,舌红脉数等;虚寒相搏者,有一派“寒”象,如少腹冷痛,形寒喜暖,苔滑脉迟等。
(3)外伤滑胎:乃因跌仆闪挫,或持重、远涉,直接损伤胎气,以致堕胎。询问病史,即可鉴别。
滑胎一症,病因复杂,证候亦多,不可执一不辨。防治之法,艾灸和药物调养固然重要,而慎房事尤为要紧,所以古入曾将“欲火”视为妊娠之大忌,它如戒忿怒,勿妄作劳,亦应一一注意。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肾俞5460双穴
神阙546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第2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第3天命门5460单穴
太溪4830双穴
复溜4830双穴
第4天膈俞5450双穴
血海483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第5天胃俞5440双穴
肓俞5240双穴
志室5450双穴
第6天膻中5450单穴
章门5240双穴
太白4830双穴


【艾灸体会】

滑胎即西医学的习惯性流产,是常见妊娠病之一。本病系反复堕胎、小产发展而成,其病因基本与堕胎、小产相同,其特点是屡孕屡堕,大多为“应期而下”。临证时必须谨守病机,抓住主要脉证,综合判断分析,予以辨证论治。应特别强调防重于治,做到早期顶防早期治疗,治疗时间一般需超过既往堕胎小产时间2周以上,并且在治疗期1年之内不宜怀孕。

【体针】

[取穴]

主穴:肾俞、脾俞、足三里、气海、关元、三阴交。

配穴:肾气不固者加肓俞、志室;脾胃气虚者加胃俞、太白、章门、膈俞、膻中;相火妄动者加太溪、复溜;虚寒相搏者加命门、神阙;外伤者加膻中、血海、肝俞、膈俞。

[操作]

毫针刺,补虚泻实,虚者可加艾灸。肾俞直刺1寸,脾俞向脊柱斜刺0.8寸,足三里直刺1.2寸,气海、关元温和灸10分钟,三阴交直刺1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

方中肾俞、脾俞为肾和脾之背俞穴,二者相配补肾益脾,养血固冲任;足三里、气海、关元、三阴交相配益气养血,调补冲任。诸穴合用,共奏补肾健脾,固冲安胎之效。肓俞、志室补益肾气以固胎;胃俞、太白、章门、膈俞、膻中补脾健胃,益气固胎;太溪、复溜滋阴降火固胎;命门、神阙温补肾阳以固胎;膻中、血海、肝俞、膈俞行气扶气养血安胎。

【肾脾两虚】

[症状] 屡孕屡堕,以往月经或前或后,量时多时少。形体瘦弱,腰痿膝软,精神萎靡,气短懒言,纳少便溏,夜尿频多,眼眶黯黑或面有黯斑,脉沉弱,舌淡嫩,苔薄白。

[治法] 补肾益脾固胎元。

[主方] 补肾固冲丸(《中医学新编》)。

[加减] 肢冷畏寒,加巴戟天、肉桂,温补肾阳;食少便溏,加白术、补骨脂,健脾止泻;小便频数,人夜尤甚,加桑蠕蛸、金樱子,固肾缩泉。

【气血两虚】

[症状] 数孕数堕,平时月经量少或质淡,面色咣白或萎黄,心悸气短,头晕肢软,神疲乏力,舌淡苔黄,脉细弱无力。

[治法] 益气养血,佐以补肾安胎。

[主方] 泰山磐石饮(《景岳全书》)。

[加减] 气虚下陷,小腹空坠不适,重用参、芪,酌加升麻、柴胡;气损及阳见形寒肢冷,小腹冷痛,加台乌、小茴香、炮姜、巴戟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肾精未实,加鹿角胶、龟胶、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

【阴虚血热】

[症状] 屡次堕胎已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可有月经量少,或崩中漏下,经色紫红或鲜红,质粘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烦躁不宁,口干咽燥,或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凉血固胎。

[主方] 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加减] 口干咽燥,加玉竹、石斛,养阴生津;胸胁、乳房胀痛,加香跗、郁金,解郁疏肝;头晕耳鸣、心悸少寐,加首乌、山茱萸、枸杞、夜交藤,补血安神;腰膝瘦软者,加续断、菟丝子,补肾强腰;大便秘结,加桑椹、柏子仁,滋阴润肠。

【方一】

[食材] 

莲子、桂圆肉各50克,山药粉100克。

[做法]

将莲子、桂圆文火煲汤,加山药粉煮粥。怀孕后即开始食用,每日1次。

[功效]

此方适宜于阴道出血、小腹坠痛、腰腿酸软、苔白舌淡、有习惯性流产史者。

【方二】

[食材] 

南瓜蒂3个,莲蓬蒂6个。

[做法]

南瓜蒂、莲蓬蒂共焙黄为末,分3次米汤送服,1日服完。

[功效]

此方适宜于妊娠数月后胎动腹痛、阴道出血、面赤口干、五心烦热、小便短赤的血热型先兆性流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