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少概述】
月经周期正常,血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1~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亦称“经水涩少”、”经水不利”、“经少”等。
晋,王叔和的《脉经》最早论述了“经水少”,并认为其病机为“亡其津液”。《万氏妇女人科?经水多少》中提到“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少也,四物加人参汤主之”,“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碍经隧也,用二陈加芍归汤主之”。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因而治法也有所不同。《证治准绳?女科》指出“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可见历代医家对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已早有论述。
西医学中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子宫内膜结核等疾病,或长期服用避孕药及刮官造成的子宫内膜损伤,导致的月经过少可参照本病治疗。
【症状】
(l)血虚:经血量少,经色淡红,质稀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经行小腹空坠,舌淡红,苔薄,脉细弱。
(2)肾虚:经行量少,经色淡黯,面容憔悴,头晕耳鸣,腰骶痠痛,小腹凉,夜尿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3)血瘀:经血量少,色黯红或黑,多夹有血块,小腹胀痛不适,血块排后胀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4)痰湿:经行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黏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r>第1天 | 脾俞 | 48-52 | 60 | 双穴 |
三阴交 | 42-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太溪 | 45-48 | 5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膈俞 | 47-53 | 50 | 双穴 |
血海 | 42-48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5天 | 合谷 | 45-48 | 40 | 双穴 |
阴陵泉 | 42-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月经过少应根据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加以辩证施治,艾灸须配合中药才能起效。经期应注意保嗳,不宜冒雨涉水,不宜过食生冷寒凉,以免因寒而滞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节欲。
【案例】
陈某,女,30岁。
主诉:近一年经期正常,经量偏少,经色紫红,经前胸胁,乳房胀痛,经行时少腹胀痛。
刻诊:面色晦黯有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月经过少。
治疗:隔物灸仪施灸,处方:1日,灸脾俞、三阴交各50分钟;2日,灸中脘、足三里各50分钟;3日,灸肾俞、太溪、关元各50分钟;4日,膈俞、血海各50分钟。以上穴循环灸,每日加灸神阙穴60分钟。艾灸2个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艾灸3个月,面部黯斑变浅。
【毫针】
[肾虚]
取穴:三阴交、肾俞、血海穴。
治法:均补法。
[血虚]
取穴:足三里、脾俞、肝俞穴。
治法:均补法。
[痰阻]
取穴:合谷、外关、丰隆穴。
治法:均泻法。
[血瘀]
取穴:血海、中极、地机穴。
治法:均泻法。
【耳穴埋藏】
[取穴]
肾、子宫、内分泌区.
[治法]
以油菜籽、磁石,耳针埋穴,每日自按3次,每次3分钟。
【血虚】
[症状] 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头晕眼花,心悸无力,面色萎黄、下腹空坠。舌质淡,脉细。
[治则] 养血和营调经。
[方药] 八珍汤加味。
[处方] 党参12克,黄芪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10克,大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12克,仙灵脾9克,山茱萸9克,鸡血藤12克。
[加减] 脾虚食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经期者,宜加红花6克、川牛膝9克、路路通10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下腹隐冷者,加文叶9克、乌药9克。
【肾虚】
[症状] 经少色淡,腰酸膝软,足跟痛,头晕耳鸣,尿频。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则]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归肾丸加减。
[处方] 菟丝子12克,杜仲10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当归9克,熟地10克,淮山药12克,白茯苓10克,巴戟天10克,仙灵脾10克,补骨脂9克。
[加减] 经期加莪术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乌药9克。
【血瘀】
[症状] 经少色紫,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舌紫暗,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 桃仁9克,红花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9克,生地9克,香附9克,失笑散9克(包煎),乌药9克,泽兰叶12克,京三棱9克。
[加减] 瘀久化热者加丹皮9克、炒山桅10克;腹胀者加枳壳9克、木香9克;经少不畅腹痛者加桂枝6克、莪术12克、王不留行籽9克;气滞血瘀者加木香9克、小茴香6克。
【痰湿】
[症状] 月经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多黏腻。舌胖,苔白腻,脉滑。
[治则] 臊湿豁痰通络。
[方药] 苍附导痰丸。
[处方] 白茯苓12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苍术9克,香附9克,胆南星10克,枳壳9克,六神曲9克,丹参12克。
[加减] 经期者,加没药9克、路路通10克、益母草15克,去甘草;苔白腻,院问者,去甘草,加木香9克、砂仁3克(后下);肾虚者,加锁阳10克、熟附片9克,或紫石英15克。
【党参蒸土鸡】
[食材] 土鸡1只,党参30克,红枣、枸杞各20克,薏米50克,板粟100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党参洗净,切段,红枣泡发,薏米洗净,枸杞去杂质,板粟剥壳去皮备用。土鸡宰杀,内脏,洗净,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污,备用。将所有的原材料转入钵中,调入盐和鸡精,大火蒸约3小时,取出即可食用。
[功效] 党参是补气健脾、补肺生津之良药,土鸡可益养血、补虚强身,红枣可益气补血,薏河健脾去湿、清热解毒,枸杞可滋补肝肾,板粟可补肾气,以上几味搭配,对气虚经血生化无源引起的经量过多、经血颜色淡等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首乌黄芪鸡汤】
[食材] 何首乌、北芪、菟丝子覆盆子、母草各15克,当归、刘寄奴、白各9克,茯苓8克,川芎6克,鸡肉1500克。葱、盐、各适量,料酒少许。
[做法] 鸡肉处理干净,姜去皮,洗净,拍松,葱洗净切段。将全部药材洗净,装入纱布袋。将鸡肉和纱布袋放进炖锅内,加入适量开水,大火上烧沸,改用小火炖1小时后加入葱段、盐、姜、料酒即可。
[功效] 本品对血虚、血瘀、肾虚三个证型的月经过少患者均有食疗作用。
【川芎鸡蛋汤】
[食材] 川芎15克,鸡蛋1个,米酒适量。盐适量。
[做法] 川芎洗净,浸泡于清水中,泡发备用。将鸡蛋打入碗内,可适当放些盐拌匀,备用。起锅,倒入适量清水,再放入川芎,以大火煮开后倒入鸡蛋,转文火,蛋熟后加入米酒即可。
[功效] 川芎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被称为血中气药”,为妇科活血调经的良药,米酒既活血又补血,鸡蛋能益气补虚,三者合用,可加强活血调经的功效。
【山楂二皮汤】
[食材] 山楂、白糖各20克,柚子皮15克,陈皮10克。蜜枣5颗,盐适量。
[做法] 将山楂洗净,切片。陈皮、柚子皮均洗净,切块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山楂片、陈皮、柚子皮,文煮沸15-20分钟,去渣取汁,调入白糖即可,分成2次服用。
[功效] 山楂可活血化瘀,还可行气消食,对气滞血瘀弓|起的痛经、腹胀有很好的疗效,陈皮、柚子皮均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对肝郁气滞型痛经有很好的效果,可改善经期腹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