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

所属科室:妇科
所属部位:

更新时间 : 2/4/2021 5:50:09 PM

【带下病概述】
带下病是妇女四大疾病之一。女子随着发育成熟,阴道内可有少量白色透明无臭味的分泌液排出。在经前或排卵期、妊娠期均可适量增多,此为正常生理性带下。带下病是指妇女阴道内所排出的分泌液,在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上发生异常的同时,并伴有局部不适感或全身症状者,则称为“带下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女性生殖系统多种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常见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以及生殖系统肿瘤等,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带下增多。中医认为脾失健运是产生带下病的内在原因。

【症状】

带下有五:白、黄、青、赤、黑五带。临床所见以白带、黄带为多。或伴有种种不同兼症。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48-5450-70单穴

足三里45-5250-6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下脘47-5350单穴

天枢48-5260双穴

气海47-5350-60单穴
第3天关元48-5450-70单穴

曲骨42-4850单穴

三阴交42-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4天期门45-5050双穴

太冲45-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5天肾俞47-5350-70双穴

照海42-484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6天膈俞47-5350双穴

通里42-474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7天肝俞45-5240-50双穴

章门42-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8天命门45-5350-70单穴

巨阙45-5050单穴

曲泉45-4840-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9天志室45-5250双穴

归来45-52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艾灸配合中药“完带汤”治疗白带过多效果好,一般2~3次即可见效。如发现黄赤带或水样恶臭时,应及时到妇科或肿瘤科检查,并作病因治疗。经常保持阴部清洁,提倡淋浴,注意性生活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勿过食辛辣厚味以免滋生湿热。

【案例】

向某,女,31岁。已婚。
主诉:平素带下量多,质略稠,伴小腹隐痛,腰酸膝软。此次于月经净后发现带黄夹有血丝。头晕耳鸣,夜寐梦多,舌淡红,苔薄,脉关尺弱。辨为肾阴不足,湿热下迫。治拟滋肾清热止带。
艾灸:隔物灸仪施灸,处方见上。9天后诸症消失。继续治疗9天,嘱注意阴部卫生,经随访3个月未复发。

[取穴]

主穴:上膠、关元、水道、阴陵泉、三阴交。

配穴:维胞、气海。

[治法]

上膠穴应用捻转提插泻法,使针感向腰腹部传导,得气后不留针。关元、水道同样用泻法使针感向会阴及两侧小腹传导,与上膠相配为偶刺法,以清利下焦湿热之邪。阴陵泉与三阴交左右交叉取穴,行补法以健脾利湿,兼刺下巨虚加强清热利湿之效。一般留针20~ 30分钟,隔日1次,10~ 12次为一疗程。

[加减]

如腰痛较剧,可在腰椎1至骶5之间两旁用手触诊,可触到扁圆形或条索状结节,按之有压痛。可于该结节上刺之用泻法,使之有酸胀感并向四周放射,疾刺不留针,对减轻腰痛症状效果明显,而且可使结节缩小或消失。

如腹部疼痛较剧,经妇科检查盆腔有增厚或包块时,可针维胞穴与气海,温灸20分钟,可收到温经理气散结之效。

【脾阳虚型】

[症状] 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跗肿,面色觥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证候分析] 脾阳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湿浊下注,损伤任带二脉,约固无力,故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脾虚中阳不振,则神疲倦怠,四肢不温;脾虚运化失职,则纳少便溏;湿浊内盛,则两足跗肿;脾虚清阳不升,则面色觥白。舌淡,苔白腻,脉缓弱,为脾阳不足之征。

[治则]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 完带汤。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

[方义] 人参、山药、甘草健脾益气;苍术、白术健脾燥湿;柴胡、白芍、陈皮舒肝解郁,理气升阳;车前子人肾泄降,利水除湿;黑芥穗入血分祛风胜湿。全方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肝、脾、肾三经同治,具有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之功。

[加减] 若脾虚及肾,兼腰痛者,酌加续断、杜仲、菟丝子温补肾阳,固任止带;若寒凝腹痛者,酌加香附、艾叶温经理气止痛;若带下日久,滑脱不止者,酌加芡实、龙骨、牡蛎、乌贼骨、金樱子等固涩止带之品;若脾虚湿郁化热,带下色黄粘稠,有臭味者,宜健脾除湿,清热止带,方选易黄汤:山药、芡实、车前子、白果、黄柏。诸药合用,使热去湿化,则带自止。

【肾阳虚型】

[症状] 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证候分析]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失常,寒湿内盛,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故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肾阳虚胞络失于温煦,故小腹冷感;膀胱失于温煦,气化失常,故小便频数,夜间尤甚;火不温土,则大便溏薄;阳虚寒从内生,故畏寒肢冷;肾阳虚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肾虚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面色晦黯。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为肾阳不足,虚寒内盛之征。

[治则] 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方药] 内补丸。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白蒺藜、紫菀茸、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

[方义] 鹿茸、肉苁蓉、菟丝子温肾填精益髓;潼蒺藜、桑螵蛸补肾涩精止带;附子、肉桂温肾壮阳补火;黄芪益气固摄;白蒺藜养肝肾而疏风;紫菀茸温肺益肾。全方共奏温肾助阳,涩精止带之效。

[加减] 若腹泻便溏者,去肉苁蓉,酌加补骨脂、肉豆蔻;若精关不固,精液下滑,带下如崩,谓之白崩。治宜补脾肾,固奇经,佐以涩精止带之品,方选固精丸:牡蛎、桑螵蛸、龙骨、白石脂、白茯苓、五味子、菟丝子、韭子。

【阴虚挟湿型】

[症状] 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部干涩不适,或有灼热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证候分析] 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损伤血络,复感湿邪,伤及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臭气,阴部有灼热感;阴精亏虚,阴部失荣,故干涩不适;肾阴亏损,体海不足,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阴虚内热,热扰心神,则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为阴虚挟湿之征。

[治则] 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芡实、金樱子。

【湿热下注型】

[症状] 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食较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 湿热蕴积于下,损伤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色黄,粘稠,臭秽;湿热熏蒸,则胸闷心烦,口苦咽干;湿热内阻,则纳食较差;湿热蕴结,瘀阻胞脉,则小腹或少腹作痛;湿热伤津,则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之征。

[治则] 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 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方义]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利水除湿;茵陈、黄柏、栀子清热泻火解毒;赤芍、丹皮凉血化瘀,合牛膝活血,并能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以除下焦湿热。

[加减] 若肝经湿热下注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如脓,质粘稠或呈泡沫状,有臭气,伴阴部痒痛,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宜泻肝清热除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苦参、黄连、

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甘草;若湿浊偏甚者,症见带下量多,色白,如豆渣状或凝乳状,阴部瘙痒,脘闷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疏风化浊,方用萆藓渗湿汤,加苍术、藿香、革藓、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湿毒蕴结型】

[症状] 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状如米泔,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 湿毒内侵,损伤任带二脉,秽浊下流,故带下量多;热毒蕴蒸,损伤脉络,则色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甚或五色杂下,状如米泔,秽臭难闻;湿毒蕴结,瘀阻胞脉,故小腹疼痛,腰骶酸痛;湿浊毒热上蒸,故口苦咽干;湿热伤津,则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毒蕴结之征。

[治则] 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 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薏苡仁。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

[方义] 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天葵子、土茯苓、薏苡仁清热解毒,利水除湿。全方共奏清热解毒除湿之功。

[加减] 若腰骶酸痛,带下恶臭难闻者,酌加半枝莲、穿心莲、鱼腥草、樗根皮清热解毒除秽;若小便淋痛,兼有白浊者,酌加土牛膝、虎杖、甘草梢。

【山药红糖粥】

[食材] 生山药120克,红糖、面粉、葱、姜各适量。

[做法] 将生山药洗干净,去皮捣烂,将其放入锅中加入面粉和冷水共煮,快熟的时候加入红糖、葱、姜,再煮沸即可。

[功效] 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带下病,脾虚食少、虚热消渴等病症。

【石榴皮粳米粥】

[食材] 石榴皮30克,梗米l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将石榴皮洗干净,加水放人锅中煎煮,去渣取汁,加入梗米煮成粥,快熟时放人白糖即可。每日1剂。

[功效] 石榴皮具有收敛止泻、止血的作用,适用于带下病、出血等症状。

【白果鸡蛋方】

[食材] 白果2个,鸡蛋1个。

[做法] 先将白果去皮,然后在鸡蛋的一端开一个小孔,将白果放人鸡蛋中,然后将小孔封住,放入锅中蒸熟。即可食用。

[功效]白果果仁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之外,还含有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钙、磷、铁、钾、镁等微城元素以及银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脂固醇等成分,营养丰富,对于止带虫、缩小便、护血管、增加血流最、带下白浊等疾病具有良好的医用效果和食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