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漏

所属科室:肛肠科
所属部位:肛门直肠部

更新时间 : 2/3/2021 4:36:08 PM

【肛漏概述】
肛漏又称肛瘘或痔瘘。是指肛门直肠周围痈肿成脓破溃后,创口久不愈合或愈而复发,形成瘘管,脓血污物不时由瘘口流出,淋漓不断的症状。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主要以局部流脓、疼痛和瘙痒症状为主。 凡诸疮破溃孔窍不合,内生管道,脓水不断者,皆可称之为漏。漏可发生在人体许多部位,位于肛门直肠部者,称为肛漏。本条讨论的是生于肛门直肠周围的漏症,其他部位的漏症非本条讨论范围。但对于肛漏穿阴而形成的肛门阴道漏或肛门尿道漏,因与肛漏关系密切,亦列入本症一并讨论。 本症见于现代医学的肛瘘。

【症状】

(l)实热:肛周漏口经常流脓渗液,红肿热痛明显,脓汁稠厚,色黄鲜明,易散易消,发作期常伴恶寒发热,口渴舌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2)虚热;红肿热痛不甚明显,脓汁清稀,色如粉浆,腥臭晦黯,淋漓不断,疮口凹陷,常见败絮状物质污染皮肤,伴有潮热颧赤,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倦怠食少,盗汗或劳咳咯血,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3)虚寒:漏下日久不断,疮口平塌不起,周围皮肤发青,脓水清稀淋漓,不红不热,四周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肛门隐隐作痛,全身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舌淡脉虚。

【病因分析与鉴别】

本症在临床上常分为化脓性和结核性两类,均以局部流脓、疼痛和瘙痒症状为主,但又有虚实寒热之分,当加以鉴别。
(l)实热肛漏:多由风热燥火郁结或啥食醇酒厚味,实热内蕴于直肠肛门周围,形成肛痈,破溃后而成。其辨证要点为:发作时来势急暴,破溃亦速,红肿热痛甚,脓黄稠厚,发热恶寒,便秘尿赤。
(2)虚热肛漏:多由劳伤忧思,房劳过度,肺痨下传直肠肛门而发,其辨证要点为:来势缓慢,日久不溃,溃后脓清如米糜粉浆而淋漓不断,常见败絮状物质污染皮肤,疮口长期不收,伴劳嗽咯血,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3)虚寒肛漏:多因漏下日久,损伤气血,误投寒凉,伤及阳气,损及脾胃,致阴寒凝滞直肠肛门而成。其辨证要点为:漏下经年不愈,脓水清冷或粪水相混,四周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肛门隐痛,形寒肢冷,少气无力,倦怠懒言。
肛肠穿肠通阴,形成肛门阴道漏或肛门尿道漏,症见阴道或尿道内有脓水污物排出,尿频、尿急,尿痛或带下色黄腥臭。临床当辨明虚实寒热,审证论治。
此外本症还应与如下病症相鉴别:
坐板疮:位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病变范围较广泛,呈弥散性或结节状,局部常隆起,皮肤常有许多窦道溃口,不与直肠相通。
骶骨前瘘:瘘管位于骶骨凹内,由骶骨与直肠间的脓肿在尾骨附近穿破而成,瘘口常在尾骨尖两侧,并与尾骨尖平齐,瘘管与直肠平行,支管成“Y”型。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白环俞5450双穴
长强524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阴陵泉483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大椎5240单穴
曲池4830双穴
支沟4830双穴
第4天太溪483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脾俞5450双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对本症初期具有较好疗效,有控制、缓解局部症状的作用。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起居,避免腹泻和便秘,保持局部清洁,适当休息,防止肛门摩擦或挤压。由于本症易于复发,很难根治,所以必要时应配合中药或手术切除。


【辨证】

肛瘘的主要症状是肛门局限性、化脓性感染病灶的表现,常见间歇性流脓,肛门湿痒及疼痛,在急性感染期和慢性复杂性肛瘘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化脓性肛瘘出现发冷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口苦舌燥,若为结核性肛瘘则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则】

肛瘘治宜清热解毒、化湿止痛为主,佐以通调肠腑之气。

【针灸】

白环俞、长强、阴陵泉、委中、三阴交。


①湿热下注证

证候:肛周经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二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②正虚邪恋证

证候: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质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伴神疲乏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舌淡,苔薄,脉濡。

治法:托里透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③阴液亏损证

证候:肛周溃口,外口凹陷,漏管潜行,局部常无硬索状物可扪及,脓出稀薄;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肺虚者加沙参、麦冬;脾虚者加白术、山药。

1.百合茯苓粥

组成:百合30克,茯苓30克。

做法:百合洗净,粳米淘净备用。茯苓洗净,纱布包扎,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沸10分钟,捞去药袋,加百合、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功效:滋阴清热利湿。

主治:肛瘘属虚证,大便不畅,脓稀,胃纳差,舌淡苔薄者。

来源:民间验方。

2松子米粥

组成:松子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松子仁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滋阴润肠。

主治:肛瘘属虚证,大便不畅,脓稀,气短者。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13

3.牡蛎肉麻仁

组成:牡蛎肉20克,麻仁10克。

做法:牡蛎肉洗净,切成小块,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黄酒少许,加麻仁,急火煮沸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分次食用。

功效:滋阴润肠通便。

主治:肛瘘属虚证者。

来源:民间验方。

4.金银花绿茶

组成:金银花5克,绿茶5克。

做法:金银花洗净,置杯中,加绿茶,开水冲泡,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肛瘘属实证早期,大便干结,小便赤、口干发热者。

5.马齿苋郁李仁饮

组成:马齿苋30克,郁李仁30克。

做法:马齿苋、郁李仁分别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文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分次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通便。

主治:肛瘘属实证,大便干结,脓肿稠厚,舌红苔干者。

来源:民间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