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

元按五年(1090年),因父母双亡,再加屡试不举,遂弃儒习医。南宋建炎元年(l127年),真州疾疫大作,许叔微上门为百姓诊治,十活八九。后南渡居常州,又迁太湖马迹山(今无锡马山)。绍兴二年(l132年)中进士,历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及翰林学士,人称许学士。因不满高宗苟安江南及秦桧陷害忠良,退隐乡里,行医济人。与抗金名将韩世忠过从甚密。岳飞被害后,韩世忠自请解职,移居苏州,常渡太湖访许叔微,共抒忧国情怀。许叔微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对辨证施治理论多有阐述和补充。他说:“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在其学术思想中较突出的是对脾肾关系的理解,认为肾是一身之根抵,脾胃乃生死之所系,二者之中又当以肾为主,补脾“常须暖补肾气”。这一见解对后世进一步研究脾肾关系和临床座用,很有启发。

展开
相关文章
  • 南宋神医许叔微—伤寒圣手,悬壶济世

    《伤寒论》的作者是我国中医名家、大家张仲景,后来有很多医者也研究《伤寒论》,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真正读懂了伤寒论的经方大师——许叔微。 许叔微是宋代人,生于1079年,宋真州白沙人,今江苏仪征市,南宋著名的医学家。许叔微是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阐述和补充…

    查看更多

  • 许叔微人物评价及后世影响

    许氏的《百证歌》、《发微论》、《九十论》奠定了其在伤寒学术领域的地位,被后世尊为经方派的代表、清陆心源“重雕元刻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叙”称:“宋时为其学者有成无己之注、李柽之要旨、王宝之证治、韩袛和之微旨、庞安常之总病论、朱翼中之活人书、钱文礼之百问歌,虽…

    查看更多

  • 许叔微学术内容及临床应用

    许叔微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对辨证施治理论多有阐述和补充。他说:“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在其学术思想中较突出的是对脾肾关系的理解,认为肾是一身之根抵,脾胃乃生死之所系,二者之中又当以肾为主,补…

    查看更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