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

所属科室:神经系统病症
所属部位:

更新时间 : 2/4/2021 3:58:08 PM

【郁证概述】
郁证又称郁病;不是一病之专名,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尤以妇女发病居多。

【症状】

1、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2、气郁化火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血行郁滞证: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胸肋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4、痰气郁结证: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5、心神惑乱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出现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多种症状,舌质淡,脉弦。

6、心脾两虚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7、肝阴亏虚证: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8、心阴亏虚证: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期门45-5050双穴

太冲45-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心俞45-5240-50双穴

内关42-4740-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3天食窦42-4850双穴

三阴交42-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4天章门42-4850双穴

阳陵泉45-484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5天百会45-5030-40单穴

涌泉45-53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艾灸治疗本症有效,但须坚持,同时应配合心理疗法。

【案例】

胡某,女,45岁。
主诉:去年11月受到精神创伤,情志不郁,情绪不稳。舌麻,伸舌右偏,颈椎不舒服。睡眠尚可,但早醒。大便溏稀。
刻诊:舌诊:舌体厚胖,舌质深暗、边红。舌苔:灰苔,舌根腻,有红点。脉诊:肝脉弦细、脾脉弦细。中医诊断:郁证、痰饮。
治疗:予以隔物灸仪艾灸治疗。1日,灸期门、太冲各50分钟/次;2日,灸心俞、内关各50分钟/次;3日,灸食窦、三阴交各50分钟/次;4日,灸章门、阳陵泉各50分钟/次;5日,灸百会、涌泉各50分钟/次。每日1次,3日循环灸,每日加灸神阙穴60分钟/次。灸1月后所述症状消失。

处方

(1)毫针刺法

主方:水沟、百会、内关、神门、太冲。

配穴:肝气郁结加膻中、期门;气郁化火加行间、侠溪;痰气郁结加丰 隆、廉泉;心神失养加心俞、通里;心脾两虚加脾俞、心俞;心肾阴虚加肾 俞、心俞;咽部异物梗塞感明显者加天突、照海;癔症性失明者加四白、光明;癔症性失听者加听官、耳门;癔症性失语者加廉泉、通里;癔症性瘫痪者,上肢加曲池、合谷,下肢加阳陵泉、隐白;癔症性意识障碍者加中冲、 涌泉。

操作:水沟用雀啄泻法;神门用平补平泻法;百会、内关、太冲用泻法。 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留针 20 分钟,1 次 / 日,10 次为 1 个疗程。

(2)耳针疗法

取皮质下、内分泌、心、脾、肾、神门、交感,每次取一侧耳部穴位, 以王不留行籽大小颗粒压住穴位,用胶布固定,每日按压穴位 2~3 次,每周 换 1 次耳穴,每 3 次为 1 个疗程。

(3)穴位注射疗法

取风池、心俞、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取 3~4 个穴位,以 维生素 B12100μg 或维生素 B1 10ml,缓慢注入穴位,隔日 1 次,每 10 次为 1 个疗程。

(4)皮肤针疗法

取肝俞,将麦粒型皮内针埋藏在肝俞穴内,一般埋针 1 周左右。

(5)眼针疗法

取双侧或单侧肺区,一般留针 15 分钟,每日 1 次,5 次为 1 个疗程。


(一)早期实证

1.肝气郁结型

症状:因郁而肝气不舒,症见胸胁胀闷,甚或疼痛,头痛发胀,善太息,或不思饮食,时作呕吐,女子月经不调(行),苔薄腻,脉弦。

治法:可遵“木郁达之”之理,用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柴胡舒肝散加减。或选用“达郁汤”为基础方治疗自拟方处方:柴胡,枳壳,升麻,川芎,香附,佛手,郁金,青皮,橘叶,白蒺藜,白芍。或加苏梗,法半夏,旋伏花以降呕逆;可加鸡内金,神由,山楂,麦芽以消食化滞。如女子月经不行可加丹参,当归,桃仁,红花以活血化淤。

2.心火上扰型

症状:因郁而心火内炽。证见:口苦,心烦,不寐多梦,情绪急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应仿“火郁发之”之理,宜清心泻火,疏肝解郁。

方药:用清心发郁汤治之(自拟方)处方:柴胡,郁金,丹皮,栀子,川黄连,麦冬,石菖蒲,远志,淡竹叶,甘草,龙胆草,黄芩,少加大黄以泻火通便。

3.脾失健运型(湿阻痰郁)

症状:因郁所致脾失健运常出现生湿生痰。生湿者:症见头重如裹脘满而闷,四肢困倦,胃呆纳少。生痰者:症见头目眩晕,膈上痰多,胶固难解,甚或喉间常感不适,如有物梗塞,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亦称梅核气。苔白腻,脉多濡缓或弦滑。

治法:可据“土郁夺之”的原则,宜化痰燥湿,和气解郁。

方药:生湿者:用理湿夺郁汤(自拟方)处方:苍术,香附,陈皮,砂仁,绿萼梅,佩兰叶,枳壳,茵陈,佛手,泽泻,厚朴。以祛湿解郁。

生痰者:用祛痰夺郁汤(自拟方)处方:法半夏,陈皮,茯苓,竹茹,苏子,沉香,全栝蒌,胆南星,桔梗,甘草,生姜,以化痰利气。

4.肺气不宣型

症状:因郁而致,肺气不宣。症见:恶寒而不恶热状如外感,即在春暖期间或夏天,也要多穿衣服,重装厚被仍有寒感,苔薄白,脉紧弦。

治法:可遵“金郁泄之”之理,宣泄肺气,用温阳宣肺解郁法。

方药:用宣肺泄郁汤(自拟方)处方:黄芪,防风,白术,苏叶,淡豆豉,庶黄,细辛,炙甘草,桔梗,香附,柴前胡,合欢皮。

(二)后期虚证

1.忧郁伤神型

症状:因郁久而心营虚耗。症见精神恍惚不宁,悲忧不乐,时时欠伸,自感心动过速,胸口绷紧,气短汗出,疲乏头晕,苔薄白,脉濡弱,甚或结代。

冶法:养心安神,调养气血。

方药:用归脾汤加减。如不寐多梦,可去当归加麦冬,五味子;心动过速,可加柏子仁,丹参,龙骨,牡蛎。如自觉五心烦热或低热,情绪变化日轻夜重,或人睡后时做噩梦,或虽能睡而早醒,醒后又复焦虑紧张,可用天王补心丹。如症状多在下午加重,甚或号哭发作,特别是女性患者,治宜补养心气,用甘麦大枣汤和合欢皮汤加减。

处方:合欢花或皮,党参,浮小麦,大枣,甘草,百合,当归,益智仁,石菖蒲,五味子,夜交藤,春砂仁,茯神。

2.肾阳不振型

症状:因郁久而见肾阳不振,症见面目黧黑,四肢浮肿,小便短小,舌淡苔白腻,脉滑或虚弱。

治法:遵“水郁折之”之理,用温暖肾阳法

方药:温肾折郁汤(自拟方)处方:肉桂,附子,白术,公丁香,白豆蔻,茯苓,猪苓,泽泻,木通

(三)虚实夹杂证

气郁血淤型

症状:久病岀现气郁血淤之证,多见于妇女,症见:头痛头晕,胸胁刺痛,甚或午后潮热,心悸,月经不调,舌紫暗或有淤斑,脉涩。

治法:偏重于气郁者:治宜疏肝解郁。方用:丹栀逍遥散加青皮香附,玄胡。

偏于血淤为主的,治疗宜祛淤通络。方用:旋复花汤加味。处方:旋伏花(布包),新绛,生葱,当归,桃仁,丹参,郁金,赤芍,香附。使月经通畅后,病多缓解。

上述各证病情缓解之后,必须予以巩固治疗,可用养神补心丹(自拟方)方药用:

党参,茯苓,远志,枣仁,五味子,炙甘草,石菖蒲,当归,川黄连,柏子仁,珍珠母,川贝母,桔梗,莲子,龙齿。药为细末,炼蜜为小丸,朱砂为衣,每天服三次,每次服6~10克。

此外:对郁证的治疗,辨证要准,然后守方长服,则效果自见。同时除药物使用外,还应结合精神,心理上的治疗,方能臻全功。

附:单方、验方

(1)厚朴花10克,小煎代茶频服1~2周,治梅核气。

(2)青皮,陈皮,桔梗各10克,水煎服1~2周,治梅核气。

(3)灵芝茵30克,夜交藤60克,枣树根30克,水煎日三次,日1剂,1~2周为一疗程。治心神不宁神经官能症。

附:现代医学焦虑症从火论治

焦虑症是一种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属中医学情志病范畴,包括“郁证”,“惊悸”,“不寐”,“百合病”,奔豚气等。但本病病因病机复杂,本人在多年临床中,在辨证与辨病的基础上,从火论治,多能收效,分论于下:

1.肝火

症见:烦躁易怒,面红目赤,惊悸头痛,口苦,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胁痛失眠,舌红脉数。

治宜清肝泻火。药用龙胆泻肝汤,柴胡舒肝散加减。

处方:龙胆草,炒栀子,柴胡,黄芩,香附,郁金,生地,当归,牡丹皮,生白芍,甘草。

2.心火

症见:心烦少寐,怔忡惊恐,坐立不安,胸闷气短,勾视勾听,恶闻声响,注意力不集中,舌淡苔白或黄,脉细或数。治宜清心泻火。药用黄连解毒汤,安神定志丸加减。处方: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炒薏仁米,石菖蒲,远志,竹叶,麦冬,丹皮,合欢皮,生甘草,柏子仁,天冬。

3.虚火

如为阴虚火旺,症见情绪焦虑,紧张不安,手足抖动,肢体麻木,眩晕耳鸣,失眠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二阴煎加减。药用生地黄,玄参,麦冬,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灯心草,石蒲,合欢皮,百合,赤芍。

若脾虚及肾,心胆气虚,阴火上泛,症见情绪低落,头目眩晕,心烦少寐,健忘耳鸣,畏寒肢冷,腹痛纳少,或善惊易怒,坐卧不安,舌红苔白,脉沉细弦。药用补中益气汤,逍遥散加减。药用:生黄芪,炒白术,黄芩,陈皮,升麻,柴胡,当归,薄荷,柏子仁,合欢皮,炙甘草,香附,桑寄生,菟丝子。

4.痰火

症见:心神不宁,善太息,心悸,惊惕不安,心烦易怒,咽中如有物梗阻,痰多呕恶,少寐多梦,胸胁痞满,口苦口黏,头晕头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温胆汤合栀子鼓汤加减。药用:陈皮,半夏,竹茹,枳实,茯苓,白芥子,黄芩,炒栀子,淡豆豉,莱菔子,薄荷,百合,合欢皮,远志,石菖蒲。

5.淤火

久病人血,痰淤亙结,症见情志抑郁,多愁善感,口苦口千,胸胁隐痛或刺痛,多梦易悚。在女子则乳房胀痛有块,月经迟滞,色黯有块,舌苔白,质暗有淤斑,脉弦。方用血府逐淤汤加减。药用: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怀牛膝,柴胡,黄芩,牡丹皮,甘草,合欢皮,百合,柏子仁,钩藤。

一、肝气郁结证

施食原则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食疗方

1.金针酸枣粉

金针菜20克,酸枣仁20克,远志10克。上三味炒至半熟,捣碎研成细粉。睡前一次服完,10~15天为一个疗程。

2.合欢花饮

合欢花10克用沸水冲泡,加入白糖适量即可。代茶饮。

3.丹参佛手汤

核桃仁5个,佛手片6克,白糖50克,丹参15克。丹参、佛手煎汤,白糖、核桃仁捣烂成泥,加入丹参佛手汤中,用小火煎煮1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2次,连服数天。

二、气郁化火证

施食原则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食疗方

1.安神代茶饮

龙齿30克,石菖蒲10克,水煎约500ml。代茶饮。

2.苦瓜炒瘦肉

苦瓜300克,猪瘦肉150克。苦瓜切丝,加清水,急火烧沸,换汤出苦味;瘦肉洗净,切片,油煸后入苦瓜丝同炒,加盐调味即可。当菜佐餐。

3.龙母石决明粥

煅石决明3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三味加水300ml,急火煎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糯米100克,加水600ml,煮成粥。加入红糖适量,再煎20分钟即成。早、晚服食,长期服食效果更好。

三、血行郁滞证

施食原则

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食疗方

1.川芎茶

川芎5克,茶叶5克。水煎取汁。代茶饮。

2.玫瑰膏

玫瑰花300朵,红糖500克。玫瑰花去净心、蒂,以花瓣放入砂锅内煎取浓汁,过滤去渣,文火浓缩后,加入红糖,再炼为稠膏。早、晚各用开水15ml冲服。

3.红花炖羊心

红花10克,羊心1个。2味加水适量,放炖盅内隔水炖熟,加食盐、姜、葱调味。喝汤,吃羊心。

四、痰气郁结证

施食原则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食疗方

1、梅橘汤

梅花6克,橘饼2个。煮汤。放温即可食用。

五、心神惑乱证

施食原则

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食疗方

1.小麦粥

小麦100克,大枣10枚,粳米50克。小麦洗净后加水煮熟,捞去小麦,再入粳米、大枣同煮粥;或将小麦捣碎,同大枣、粳米煮粥后食用,也可入甘草少许同煮。早、晚各食一次。

2.猪心拌朱砂

朱砂1克,猪心1个。猪心劈片相连,以水飞朱砂掺入,用线扎紧,白水煮熟后食用。当菜佐食。每次不超过2两猪心。

3.黑枣粥

黑枣20克,粳米8克。同洗净后放入砂锅内,加清水煮至熟烂,可加少许冰糖搅匀。空腹食用。

六、心脾两虚证

施食原则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食疗方

1.桂圆莲子粥

桂圆肉20克,莲子30克,粳米100克。莲子捣碎,和桂圆肉、粳米共煮成粥。临睡前2小时服食。

2.莲子百合煲瘦肉

莲子30克,百合30克,猪瘦肉250克,同入锅煲熟,加入适量调味品后食用。当菜佐餐。

3.红枣炖羊心

羊心1个,红枣12枚。羊心洗净,切块,与红枣加水适量,同入锅煮汤,加食盐调味。去渣饮汤。

4.枣仁粥

酸枣仁60克,粳米400克。将酸枣仁炒熟,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熬15~20分钟,取其药液备用。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再把药液例入煎煮,待米熟烂时即成。早晚空腹服食,每次1小碗。

七、心阴亏虚证

施食原则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食疗方

1.百合粥

百合60克,粳米250克,白糖50克。百合、粳米洗净,同放入锅中煮粥。待煮至熟烂时,加入白糖和匀即成。每日2次,每次适量。

2.柏子仁粥

柏子仁30克,蜂蜜30克,粳米150克。柏子仁去净皮、壳等杂质,稍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成时兑入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早、晚各服一次。

3.玉竹猪心

玉竹50克,猪心500克。玉竹切片后,分2次煎取药汁1500ml左右,再以药汁煮猪心至六成熟后,捞出猪心,放入卤汁内制成卤猪心。佐餐食用。

4.百合鸡蛋黄糖水

百合50克,鸡蛋2个。黄冰糖适量。百合加水250ml,煎至150ml,然后取鸡蛋,去蛋白,将蛋黄搅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用文火煮开,再放入黄冰糖调味。早、晚分食,1天内服完。

5.猪肉炖山药

八、肝阴亏虚证

施食原则

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食疗方

1.仙人粥

制首乌30克,红枣4枚,粳米100克。制首乌与红枣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粥,粥熟后加入红糖适量。分2次服食。

2.山萸肉粥

山萸肉1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三者同入锅中,加水500ml,文火煮至米烂粥稠、表面有粥油为度。每日晨起空腹一次顿服。

3.枸杞莲子汤

枸杞子25克,莲子100克。将枸杞子用冷水淘洗干净,莲子用开水浸泡后剥去外皮,取出莲心。锅中加清水,放莲子煮透后,加入适量白糖溶化,放入枸杞子稍煮即成。随意服食。

4.桑椹酱

新鲜桑椹500克,冰糖200克。桑椹加水煮至极烂,加入冰糖,熬成酱。每次一勺,或涂抹面包、馒头食用,或加入开水中冲饮。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