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露不下

所属科室:产后病症状
所属部位:腹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5:16:28 PM

【恶露不下概述】
恶露不下指胎儿娩出后,胞宫内的瘀血和浊液留滞不下,或虽下甚少,小腹疼痛者,或称恶露不行。若治疗不当,可引起血晕、腹痛,发热,甚至痛厥等。恶霉甚少、腰腹不痛、全身情况良好者,不作本病论。导致恶露不下的原因,或由产时摄生不慎,风冷乘虚入胞,血被寒凝;或因七情内伤,血为气滞,或因产时亡血耗气,气血俱虚而无血可下.基本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 本病主要由产后感寒或肝气郁结,致气血瘀滞不畅而引起恶露不下,停蓄体内,严重者可导致“三冲”急证,且不可轻视。

【症状】

(l)气滞:产后恶露不下,或虽下不畅,小腹胀痛,胸胁胀满,脘闷食少,舌正常,脉沉弦。
(2)血瘀:产后恶露所下极少,色紫黯,夹有血块,腹痛拒按,或痛处有块,舌质紫,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
(3)寒凝:产后恶露不下,小腹冷痛,喜热熨,肢冷,唇淡口和,舌淡苔白,脉沉迟。
(4)气血两虚:产后恶露虽下而忽然中止,自觉小腹坠胀,但不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虚细。

【病因分析与鉴别】

(1)气滞恶露不下与血瘀恶露不下:同为实证,前者由气滞引起,后者因血瘀而致。气滞恶露不下,多因临产情志不遂,或过分忧惧,使气机不舒,气滞则血结,恶露因而不下,以小腹胀痛,胸胁胀满为特点。
(2)血瘀恶露不下与寒凝恶露不下:二者均为血分实证,但病因、病机不同。前者是单纯性的胞宫恶血留滞,以瘀为主,而后者风冷之邪搏结血分,致宫内恶血凝滞故以寒象为主。后者的辨别要点是小腹冷痛,得温可减,畏寒肢冷,脉迟。
(3)气血双虚恶露不下:多由身体素虚,气血不足,或因滞产、难产耗伤气血,致气虚血少,无血可下。其辨证要点是小腹微胀而不痛,兼见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淡脉细弱等。
(4)产后恶露不下:若逆而上行,则会引起败血冲心,败血冲肺,败血冲胃,即“产后三冲”,属危重证候,应予及时抢救。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中极5460单穴
地机4830双穴
气冲5250双穴
第4天支沟483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恶露不下有较好的疗效。恶露属瘀浊败血者,应在产后2~3 周于净。若停蓄胞宫,阻滞经脉可引起多种重病,故必须积极治疗。

【气滞】

[症状] 产后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小腹胀甚而痛,胸胁胀满,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治法] 理气舒郁,佐以和血。

[方药] 用香艾芎归饮《中医妇科治疗学》加乌药。

[处方] 香附、艾叶、玄胡、当归、川芎、乌药各10克,益母草30克,如胀甚者加青皮以行气消胀。

【血淤】

[症状] 产后恶露甚少,色紫黯,小腹疼痛拒按,痛处有块,舌边略紫苔微黄,脉沉涩。

[治法] 宜活血行淤。

[方药] 以生化汤为主方《傅青主女科》酌加红花、益母草之类,以增强活血行淤之效。

[处方] 当归、川芎、桃仁、黑姜、炙甘草、红花、益母草、玄胡、丹参、泽兰叶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芋头粥】

[食材] 芋头250克, 大米50克,香油,盐各适量。

[做法] 大米淘洗交,芋头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将大米,芋头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成粥,加香油,盐调味即可。

[功效] 芋头性平,煲粥有散结,宽肠下气的功效,对妈妈产后恶露排不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茶味黄酒】

[食材] 红糖100克,茶叶5克,黄酒10克。

[做法] 将茶叶过水漂洗干净备用。红糖与茶叶同时放在碗内,将黄酒烧热,冲倒在红糖茶叶中即可。

[功效] 养血活血,通经活络,温阳行气,促进子高恢复,适合产后瘀血内停,脉络阻滞所致的恶露不畅的妈妈食用。

【双冬烧菜心】

[食材] 油菜心200克,鲜香菇50克,冬笋50克葱末,姜朱各少许,料酒1小匙,花椒油1大匙,淀粉,盐5克,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香菇洗净,切成片,冬笋洗净,切成片,油菜洗净掰开,淀粉加少许水调成水淀粉。锅中倒入适量的油,烧热,下葱末,姜末爆香,倒入料酒和少许清水。水开后下入香菇,冬笋略炒,加盐,胡椒粉,下入油菜,味精,大火翻炒,用水淀粉勾芡,淋入花椒油,即可出锅。

[功效] 油菜可以消肿解毒,也可行滞活血,可治产后恶露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