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肿

所属科室:全身症状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3/2021 5:17:39 PM

【浮肿概述】
浮肿是指通身水肿,按之凹陷者.《内经》 中又称之为“水”、“水肿”.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等症候。《金匮要略》 又称“水气”,并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数种;朱丹溪则分成“阳水”、“阴水”两大类。

【症状】

(l)风寒袭肺:眼睑先肿,来势迅速,继而四肢及全身皆肿,畏风恶寒,或伴发热,骨节痠痛,小便少,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突然眼睑和面部浮肿,发热恶风,咳嗽,咽红肿痛,尿短少,舌边尖微红,苔薄黄,脉浮数。
(3)水湿困脾:肢体浮肿,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肿势多由四肢而起,腹部、下肢明显,身重困倦,胸闷泛恶,口淡,尿清而短,舌苔白腻,脉沉缓或沉迟。
(4)脾阳虚:水肿腰腹以下为甚,反复不愈,按之凹陷不起,神倦肢冷,纳减便溏,小便量少,色清,舌质淡,苔薄白水滑,脉沉缓。
(5)肾阳虚:全身水肿,肿势多先由腰足始,腰以下肿明显,两足内侧尤剧,腰膝痠软沉重,阴囊湿冷,怯寒肢冷,小便量少色清,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
(6)气血两虚,渐见面部、四肢浮肿,面色咣白或萎黄,唇淡白,头晕心悸,气短,纳少体倦,精神不振,舌质淡少苔,脉虚细无力。

【病因分析与鉴别】

(l)风寒犯肺浮肿与风热犯肺俘肿:前者因水液翰布和排泄发生障碍导致水湿停留,出现小便不利和水肿;后者为肺气闭郁,失于清肃则不能通调水道,发为水肿。前者有风寒在表的恶寒重发热轻、骨节痠痛等风寒袭表,太阳经气不舒等表现,后者有风热犯表的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咽红、尿短赤等风热表证.
(2)水湿困脾浮肿与脾阳虚浮肿:水湿困脾浮肿多由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水湿不得下泄,泛于肌肤发为水肿。脾主四肢,脾为湿困发为水肿,肿多由四肢而起;湿困于内,清阳不升,故头重如裹;湿性多浊,水湿内停则身重困倦,口淡;湿困中焦,升降失调,胃失和降,则胸闷泛恶;湿为阴邪,水湿内困,膀胱气化不利,尿清而少,总之,水湿困脾水肿辨证时需抓住湿邪重这一特点。而脾阳虚浮肿多由脾虚运化无权,阳虚不能制水而发为水肿,其肿腹腰以下为甚,常反复不愈,按之凹陷不起。且伴肢冷倦怠,纳呆便溏等脾阳不足的症状
(3)脾阳虚浮肿与肾阳虚浮肿:两者皆属阳虚证候。肿势以腰以下为著,舌苔和脉象表现亦颇相似。而肾阳虚浮肿较脾阳虚浮肿为重,常表现为全身水肿。肿势多先从腰脚开始,两踝部肿势较剧,并有腰膝痠软沉重,阴囊湿冷等病症,脾阳虚浮肿,兼以纳减便溏,肢冷倦怠症状。
(4)气血两虚浮肿:多由脾胃气虚,生化不足,或久病后气血两亏,脏腑失养,导致水液代谢功能失常而发生水肿。本证与脾阳虚浮肿鉴别:本证气虚(气短等)、血虚(面色咣白或萎黄、唇淡白、心悸头晕等)证候突出,尚无阳虚(肢冷、便溏等)证出现,肿势亦不如阳虚浮肿重。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关元5460单穴
曲骨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水分5450双穴
水道54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偏历4830双穴
复溜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小肠俞544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大肠俞5440双穴
腹结54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案例】

齐惠涛温灸疗法治疗水肿验案
刘某,女,41岁,2000年10月5日初诊。主诉:近3年来双下肢水肿渐甚,并延及双手及眼皮,曾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无效。曾服用过呋塞米,但停药后不久,水肿又如前。做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B超、脑CT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查其面色晦黯,手、足、腿处皮肤按之凹陷恢复较慢,伴有身体倦怠乏力、大便溏而不爽,嗜睡,头脑不清,易忘事,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动沉细。证属脾肾两虚、水湿内停。治宜健脾温肾、助阳利水。取穴:脾俞、肾俞、气海、阴陵泉、足三里,每次一穴一壮,共5壮。共治疗9次水肿消退,但仍有大便溏,后加灸天枢而愈。
按:水肿是指人体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甚至全身肿张。临床上分阳水、阴水两类。此病属阴水,多是由于饥饱失宜,脾气虚弱;或劳倦过度,伤及肾气。脾虚则运化无权,水湿内潴;肾虚则气化失职,开阖不利,导致水邪泛溢而成水肿。脾俞、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腧穴,是脾、肾的背腧穴,与脾脏、肾脏有内外相应的联系,是主治脾脏、肾脏疾病的重要穴位,温灸此两穴,可以健脾温肾,助阳利水,配以祛水要穴阴陵泉,能够增强其健脾祛湿的功效,再加上气海、足三里以补气,使气机和畅、水道通利而肿自消。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水肿有一定疗效。但当水肿出现胸满腹大、喘咳、心慌、神昏等水毒凌心犯肺症状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浮肿针对病因治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在寻找病因过程中一般可采用对症治疗,这是符合急则治标精神的。艾灸治疗浮肿,其治则离不开利水,但应当根据不同症因,有宣肺利水、通阳利水、健脾利水、温肾利水之分,一般来说.阳水治宜宜通,阴水治宜温补。对于不同病因的全身性水肿,在未确诊前,一方面应当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也可采用利水的治法.但对肾脏有严重损害者,多用利水之法,会引起耗伤阴液,值得引起注意。从艾灸治疗浮肿的疗效来看,功能性浮肿要比器质性浮肿为佳。
水肿初期应吃无盐饮食,肿势渐退后(约3 个月)可进少盐饮食,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食盐量。注意摄生,慎防感冒,避免劳倦,节制房事。

主穴:阴陵泉、三焦俞、水分、足三里.

配穴:恶寒发热加肺俞、列缺,发热恶风加尺泽、外关、合谷;脾虚湿困加脾俞、气海、三阴交,便溏者,加天枢、上巨虚;阳虚水泛加肾俞、关元;气血两虚加脾俞、关元.

操作:表证明显者用泻法;脾虚湿困针用补法或

平补平泻法,加灸;阳虚水泛针用补法,外加灸.

方义:三焦俞通调水道,阴陵泉健脾利水,使在里的水湿下输膀胱,足三里健脾以助运化水湿.水分为分利水道、利尿行水的效穴.诸穴相配,水道可通,肿胀可除.肺俞配尺泽宣肺,外关配合谷发汗疏风,使在表的风水得从汗解;脾俞、三阴交、三焦俞调整气化功能,气海益元气以升脾阳.肾俞温补肾阳,重灸关元助阳化气.


【益气化淤补肾汤】

【组成】生黄芪30克,仙灵脾30克,石苇15克,熟附子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川续断10克,淮牛膝10克。

【用法】本方须用益母草90~120克,煎汤代水煎药。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化游,温阳利水,补身培本。

【主治】慢性肾炎已久,肾气亏虚,络脉淤滞,气化不利,水湿潴留,肾功损害,缠绵不愈者。

【来源】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朱良春验方。

【瞿附通阳汤】

【组成】瞿麦9克,熟附子6克,淮山药9克,茯苓24克,天花粉9克,车前子9克,椒目3克,枫树果(路路通)15克,淮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通阳利水。

【主治】慢性肾炎(水肿病),小便稀少,腹部膨大,手按之腹软而不坚,脉象沉迟或软弱,舌色淡红或舌质淡白干燥,血压高,气促急,体温低。

【来源】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魏长春验方。

【辛凉解毒消肿汤】

【组成】连翘10克,射干10克,银花30克,霜桑叶12克,杭菊12克,板蓝根12克,生石有12克,蒋荷3克,蒲公英15克,杏仁10克,鲜茅根6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宣降肺气,调整三焦。

【主治】急性肾炎风热型,症见头痛发热,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口渴喜饮,全身浮肿。尿少赤涩,大便干。舌苔白,中心黄,舌质红,脉沉滑数或弦大躁动。血压升高。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姚正平老中医验方。

【风水饮】

【组成】麻黄6克,生石有30克(先下),苏叶、杏仁、陈皮各10克,苍、白术各12克,茅根、大小蓟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宣肺透表,消热和水。

【主治】急性肾炎引起全身性水肿。

【来源】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教授验方。

【土茯苓茅根汤】

【组成】土茯苓200克,白茅根、益母草、爵床各50克,桑寄生30克,女贞子35克,党参、栀子各25克,炙黄芪、熟地各20克,川续断、牛膝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功效】健脾益胃,分清利浊。

【主治】慢性肾病,蛋白尿,腰痛乏力,眼睑浮肿,尿赤,汗出,五心烦热,舌淡苔白,脉沉弦而虚。

【来源】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验方。

【白茅根汤】

【组成】白茅根30~60克,薏苡仁15~30克,赤小豆15~30克。

【用法】上药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利湿热,滋养阴液。

【主治】肾炎水肿,症属湿热伤阴所致者。

【来源】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著名老中医万友生教授验方。

【消肿汤】

【组成】生黄芪30克,防己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车前草30克,旱莲草15克,泽泻10克,石苇20克,阿胶10克(炸化),益母草30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健脾利湿,滋阴养血。

【主治】脾肾亏虚之水肿。

【来源】全国著名名老中医祝湛予教授验方。

【八珍冬瓜盅】

原料:小冬瓜2500克,干贝25克,海米25克,鸡肉500克,五花猪肉200克,方火腿肉100克,香菇100克,玉兰片100克,鲍鱼20克,葱片、姜片各15克,料酒10克,精盐10克,胡椒面2克,鸡汤200毫升,鸡蛋50克,淀粉10克。

制作:1.冬瓜去掉上端部位作盖,去皮,去瓢;鸡肉剁成小块,加盐、料酒、胡椒面、鸡蛋、淀粉,入温油中滑熟,将鸡肉与干贝、海米倒入钵内蒸软,放葱姜;五花肉切片加盐、料酒、鸡蛋及淀粉,入温油中滑一下;2.炒锅烧热加油放入方火腿片、葱、姜煽炒,加玉兰片、香菇片、鸡汤,开几开后装入冬瓜内,蒸好的鸡肉、干贝、海米一同放进去,鲍鱼片用开水烫一下,放进冬瓜内,加入肉片、鸡汤,盖上锅蒸20分钟即成。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清胃降火,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水肿腹胀,并具有减肥功效。

【扁豆赤豆鲤鱼汤】

原料:白扁豆、赤小豆各50克,陈皮6克,辣椒6克,草果1个,鲤鱼1尾(重约1 000克),姜、葱、盐、鸡汤、菜叶各适量。

制作:1.将鲤鱼治净,除去鳞、鳃和内脏洗净备用;2.把白扁豆、赤小豆、陈皮、辣椒、草果洗净后,塞入鲤鱼腹内,再将它放入盆内,另加适量姜、葱、盐,灌入鸡汤,上笼蒸制。3.蒸制时间约1小时,待鲤鱼蒸熟后,即可出笼。另将葱丝或绿叶蔬菜用汤略烫,投入鱼汤中即成。每日一次,每次吃鱼及豆100克,喝汤。

功效:鲤鱼的功效如前所述。赤小豆味甘酸、性平,下水肿、排痈脓,有消炎、解毒、利尿等作用,可单味煮汤,也可与薏苡仁同煮粥食,利尿消肿效果更佳。

【三豆白鸭汤】

原料:赤小豆50克,绿豆20克,蚕豆50克,白鸭1只,姜、葱、盐、大蒜、绍酒各适

制作:1.把赤小豆、绿豆、蚕豆洗净,去杂质,用清水浸泡2小时,白鸭治净,除毛去脏及爪;姜拍松,葱切段;把赤小豆、绿豆、蚕豆、白鸭、姜、葱、大蒜、绍酒、盐放入炖锅内,注入清水1500毫升。2.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打去浮沫,再用文火煮1小时即成。每日一次,佐餐食用。

功效:清肝利水,蚕豆性味甘、平,归脾、胃经,能健脾利湿,《食物本草》称其“快胃,和脏腑”。赤小豆利尿消肿,绿豆清热解毒。三豆与健脾利尿、消肿之白鸭同烹食之,对肝硬化腹水有疗效;同时也是正常人清养肝脏之美食,可四季食用。

【玉米须煲鲜蚌】

原料:玉米须60克,鲜蚌肉100克,姜、葱、盐、西芹、素油各适量。

制作:1.将玉米须洗净,放入炖杯内,加水250毫升,用旺火烧沸,文火炖煮25分钟,去渣,留汁液待用;将鲜蚌肉洗净,切薄片;姜切片,葱切段;西芹洗净,切5厘米长的段。2.将炒锅置武火上,加入素油,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随即加入蚌肉、西芹、盐及玉米须汁液,煮20分钟即成。每日一次,佐餐饮用。

功效:玉米须性味甘、平,归肝、膀胱经,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功效。蚌肉性味甘、咸、寒,归肝、肾经,有清热、滋阴、明目、解毒功效。玉米须与蚌肉、辅料烧食,可治疗黄疸型肝炎,同时对肝脏也有补益作用。四季宜食。

立即观看 6/23/2021 2:24:49 PM
立即观看 8/11/2021 2:05:42 PM
立即观看 8/17/2021 3:44:24 PM
立即观看 6/23/2021 2:25:43 PM
立即观看 6/23/2021 2:19:5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