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概述】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中医称荨麻疹为“隐疹”、“风瘙隐疹”等名,俗称“风疹块”、“风疙瘩”。中医认为本病有内、外两种原因;内因为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卫外失固;外因为虚邪贼风侵袭,或由辛辣厚味而致胃肠积热,郁于肌肤,化热生风,或因鱼虾、药物、异味等多种因素诱发。
【症状】
多突然发病,先出现剧烈瘙痒,随即发生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红色、肤色或苍白色风团,皮疹迅起迅消,消退后不留痕迹。可于l天内反复多次出疹。皮疹可泛发全身,也可累及黏膜。若消化道受累,可发生上腹疼痛、恶心、呕灶等。呼吸系统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短期发作即消失者,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者,为慢性荨麻疹。皮疹呈白色。遇风加剧。得暖则减,多属风寒,皮疹色红者多属风热,身困重者多为风湿。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肺俞 | 47-52 | 50 | 双穴 |
曲池 | 45-48 | 40 | 双穴 | |
大椎 | 47-52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膈俞 | 47-53 | 50 | 双穴 |
血海 | 42-48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脾俞 | 48-52 | 60 | 双穴 |
阴陵泉 | 42-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肝俞 | 45-52 | 40-50 | 双穴 |
阳陵泉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按语】
艾灸治疗荨麻疹效果好。急性荨麻疹多与风寒外束及饮食不适有关,慢性者必有脾胃不和,肠腑积滞,故临床常可见到患者灸后泻下浊物,病即向愈。
【案例】
摘自《马氏温灸法》
高xx,男性,42岁。
病史及症状:9个月前开始全身起大小不等,浅红色风团,以面部及手部最严重,病情时轻时重,尚有消化不良,口渴,大便量少,小便短赤,腰痛,乏力等症状,容易感冒。自发病至今,不能工作。
调理:处方:1日,中脘、足三里各34分钟;2日,下脘、天枢各30分钟,气海60分钟;3日,期门30分钟,太冲25分钟;4日,关元30分钟,三阴交25分钟,中极60分钟;5日,三焦俞、曲池各25分钟;6日,肝俞25分钟,章门30分钟;7日,脾俞25分钟,不容30分钟;8日,肾俞30分钟,照海25分钟。
以上8日穴循环灸,每日灸神阙穴30分钟。
施灸后,间断泻下数次粘液样便及水样便,自觉腹中非常舒服,荨麻疹随之减轻,灸至第10天,屁多,大便已正常,新起的荨麻疹已很少,唯小便黄赤,加灸关元、中极各30分钟,三阴交25分钟以助膀光之热下行,共灸24天病愈。
【体针】
[取穴]
主穴:曲池、血海、三阴交、中脘。
配穴:后溪、委中、尺泽、大椎透身柱,神道透至阳。
[治法] 选取2~3个主穴,配-组透穴或1个配穴。主穴进针得气后,以捻转提插之泻法,强刺激运针1分钟~2分钟,留针20分钟,其间可反复行针2~3次;透穴,采用26号5寸长的毫针,沿皮透刺,据症情留针1小时~2小时。后溪、委中、尺泽均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耳针】
[取穴]
主穴:肺、风溪、肾上腺。
配穴:心、神门、内分泌、肝。
[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效不明显时再酌加配穴。探得敏感点进针后,以重手法行持续捻转刺激,直至耳廓发热潮红,留针30分钟。剧痒者每日2~3次,普通1日1次。每次选用一侧耳穴,二侧交替轮用。如反复发作者,可在上述耳穴行王不留行子或绿豆压丸治疗。
【粗针】
[取穴]
主穴:神道透至阳。
配穴:曲池、血海。
[治法] 主穴用26号毫针,取准穴后,让患者端坐,双手半握拳,屈肘交叉平放在两臂上,肩下垂,头尽量朝前低下,使背部皮肤拉紧,充分暴露椎体棘突。然后,医者左手固定棘突上缘皮肤,右手持针以39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继而将针下压贴紧皮肤,针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线缓缓下行,注意针的方向要和脊柱中线平行,切忌歪斜,留针1小时~2小时。配穴用28号毫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60分钟,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日~2日。
【头针】
[取穴] 顶颞后斜线(或此线旁开0.5cm处)。
[治法] 顶颞后斜线相当百会至曲鬓之连线。用30号1.5寸之毫针,自百会向一侧曲鬓穴接力透刺,再向另一侧曲鬓穴透刺,共针4针,用抽气法反复运针数次。抽气法治法为:当针尖进入头皮腱膜下层后将针平卧,缓进针1寸左右,然后用爆发力速向外抽提3次,每次提出1分许,又缓插至1寸。留针2小时以上,期间宜行针多次,直至疹块减轻或消失。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5日。
【方一】
[药方] 防风、荆芥、蝉蜕各10克,地肤子、赤芍、生地、黄芩、苦参、白茅根、牛蒡子各15克,生石膏(先煎)20克,生甘草6克。
[用法] 常规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方二】
[药方] 麻黄、陈皮各6克,桂枝、蚕砂各10克,芍泽兰、白鲜皮、地肤子各15克, 黄芪20克。
[用法] 常规水煎服,每日-剂,日服两次。
【方三】
[药方] 薄荷(后下)、生大黄(后下)各6克,防风、荆芥、蝉蜕各10克,黄芩、厚朴、枳壳、当归、茵陈、九香虫絡15克,生石膏(先煎)20克,生甘草6克。
[用法] 常规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方四】
[药方] 当归、白芍、白术、防风、白鲜皮各10克,僵蚕、山萸肉、刺蒺藜、乌梢蛇各15克,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黄芪、党参各20克。
[用法] 常规水煎服,每日-剂,日服两次。
【方四】
[药方] 桂枝10g,白芍10g,炙坩草6g,生姜6g,大枣15g,枳壳10g,当归10g。
[用法] 水煎服,日服三次。
【方五】
[药方] 当归20克,黄芪30克,艾叶10克,大枣10枚,香附15克, 荆芥20克,麻黄10克,细辛5克,黄芩20克,陈皮20克,沙棘果25克,党参25克。
[用法] 水煎,日服3次连续服一星期,每次服药量约100毫升左右。
【方六】
[药方] 蛇床子50克,地夫子50克,苦参100克, 白藓皮50克,虫蜕20克,荆芥50克,薄荷30克。
[用法] 水煎2次,合为一处,洗澡。如发病范围不大可酌减。
【归芪防风瘦肉汤】
[食材] 猪瘦肉150克,生黄芪、生姜各20克,当归、防风各10克,大枣4颗,盐适量。
[做法] 先将当归、防风、生黄芪洗净大枣洗净,去核生姜洗净,拍烂;猪瘦肉洗净,切块。然后将以上材料一起放进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1.5小时,最后放入盐调味即成。佐餐食用。
【乌梢蛇羹】
[食材] 乌梢蛇1条,姜、料酒、盐、湿淀粉各少许。
[做法] 乌梢蛇杀好净,整条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放入姜、料酒各少许。先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后用小火将蛇煮熟,降温后将蛇捞出。用手将蛇肉一丝一丝撕碎,将撕碎的蛇肉放回原锅汤中,加盐调味后,用大火烧开,调入湿淀粉。佐膳食,隔日1次,连食3~5次。
【玉米须酒酿】
[食材] 玉米须30g,甜酒酿100g,白糖少许。
[做法] 将玉米须放在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入甜酒酿,煮沸后放人白糖调味。每日2次,每次1剂。
【玉米须薏米汤】
[食材] 玉米须10克,薏米30克,土茯苓30克。
[做法] 共煎汤,加少量红糖即可。每日一剂,8~10天为一个疗程。
【荸荠清凉散】
[食材] 荸荠200克,鲜薄荷叶10克,白糖10克。
[做法] 荸荠洗净去皮切碎搅汁,鲜薄荷叶加白糖捣烂,放荸荠汁中加水至200毫升,频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