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

1.提倡“三边”、“三间”取穴法
杨甲三对腧穴的取穴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提出腧穴分布有纵横两个方面的坐标定位。纵向定位通常是根据骨度分寸这一针灸界所熟悉的取穴定位方法,而对于横向定位,杨甲三教授将其规律概括为“三边”、“三间”,所谓“三边”是指骨边、筋边、肉边;所谓“三间”,是指骨间、筋间、肉间,此外还有筋骨间、筋肉间等。
2.独具特色的进针及补泻手法
杨甲三提倡毫针单手进针法,在进针时,将右手五指进行了巧妙的分工,以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使用长针时捏持针身),无名指、小指夹持针身,中指充当“弹努爪切”之功,形成了独特的毫针单手进针方法,而左手完全被解放出来,可以持针多枚备用。
杨甲三形成了自己的针刺补泻风格,他将补泻方法及刺激轻重精辟地总结为“搓紧固定加震动,推内搓左随补功;动退搓右迎提泻,刺激妙在强弱中” 。它的特点是将捻转搓紧与震动固定相结合,以慎守经气,使气至病所。
3.注重五输穴的应用,辨证配穴
杨甲三在深入研究五输穴特点的基础上,主张将五输穴的主治作用与五脏病机统一起来,加以辨证运用。即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通过先定其经,次选其穴,后行补泻的次序,初步形成一种“专病、专经、专穴、专法”的诊治方法。这种诊治特点是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治疗原则与五腧穴所具有的特定主治作用结合起来,以经脉病证纵向定位,以五腧穴的主治横向定位,扩大了五腧穴的主治范围,提高了针灸的疗效级领导人治愈顽疾,为祖国赢得了声誉。

展开
师承

师从于承淡安先生

展开
经历

1935年至1936年,他师从于承淡安先生,专修中医针灸,1936年毕业于无锡针灸讲习班。1936年至1950年,在江苏悬壶济世。1950年至1957年,担任南京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针灸教学工作及江苏省各市、县的针灸巡回普及工作。1957年调入北京,参加北京中医学院的筹建,担任针灸学院基础及临床教学工作。1982年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成立时,担任第一任主任。199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杨甲三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针灸学家,少年习医,17岁独立悬壶,一生致力于发展针灸学术,师古不泥,勇于创新,成功地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针灸相结合,在针灸取穴方法、针刺技术、穴理研究、临床用穴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临床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技术,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以针灸名世,但方药的应用也炉火纯青。担纲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为针灸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
相关文章
  • 杨甲三辨证腰痛

    杨甲三教授在腰痛的辨证治疗方面,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多有发挥。将其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血瘀腰痛、肾虚腰痛、风寒腰痛、痰湿腰痛、劳损腰痛、闪气腰痛八种类型进行叙述。 1.寒湿腰痛症状:腰部疼痛、重着,脊强拘急,转侧不利,遇阴雨则痛势更剧,得温暖则…

    查看更多

  • 杨甲三“三边三间取穴法”

    杨甲三先生在取穴时非常重视穴位的解剖结构,通过对腧穴形、质的研究,提出了“三边三间取穴法”。所谓“三边”是指骨边、筋边、肉边;所谓“三间”, 是指骨间、筋间、肉间。此外还有筋骨间、筋肉间等。虽然腧穴“非皮肉筋骨”, 但其定位则需借助骨、筋、肉解剖标志完成。…

    查看更多

  • 杨甲三的传奇人生—针灸大师,悬壶济世

    杨甲三,(1919-2001),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针灸大师,先生从少年时便开始习医,年方17就能独立悬壶,毕生都在致力于发展针灸学术。 杨甲三先生成功地将现代医学知识和传统中医针灸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先生不仅以针灸名世,而且在方药应用上也达到了…

    查看更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