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芝,祖籍青田,出生在有千年从医源流,药香四溢的中医世家。先祖儒医济世,名医辈出,其中尤以宋代国医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流芳百世。幼承庭训,立志:“不为良相,即为良医”,青年时代拜于江浙名医毛达文先生门下,深得恩师医德医术之精髓。受业后在杭州市中医院和省肿瘤医院先后从事临床工作,转瞬间已有40余年。
40多年的中医生涯,有过成功的喜悦,亦有过失败的迷惘,其间经历了太多的艰难险阻,所幸依然迎难而上,未敢虚度一日时光。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几十年来,陈友芝就像带领着千军万马的将军,与癌敌浴血奋战,勇往直前,日日刀刃交加拼搏于沙场,从四诊、辨证、诊断,确定治则治法、立方施药到有关事项,一丝不苟。至今日八八鬓白之时,闯过重重难关,诊病四十余万,才对中医诊治肿瘤有了一定的认识。回首往昔,感触深切:我很欣慰,能够秉承祖上医学之遗风,发扬恩师歧黄之精微,使众多的肿瘤病人绝处逢生、化险为夷;同时也感慨,做一名称职的中医肿瘤医师难啊!
这种艰难,不单是中医治癌在西医主导消亡下的尴尬处境,不单是中医政策在当前得不到应有的全面落实,不单是有人对中医治癌心存怀疑与鄙视之心;更重要的是,到陈友芝这里求治的病人,大部分是经手术、化疗或其他方法治疗失败后复发、转移的晚期病人,或一经发现已属晚期的重危病人。在这样的急危重症病人之中,其中不乏有“因癌致贫,因癌返贫”的弱势人群,不乏有已被明确告知存活无望、回天乏术的濒危人群。他们多方探听,于无计可施之时,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而来。面对一双双求生求助眼神的企盼,面对这些艰巨的考验与挑战,为使他们少花钱而治大病,为救危亡于顷刻,我唯有充满自信,坚持不懈探索、创制与运用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亲尝有毒中草药,亲验药物性用与毒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方能大胆用药,今日之临床所得,实是我毕生心血所系!
陈友芝一生忙于临床,应邀出诊于各方各地,所到病家多是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病情变化甚为迅速。为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疾苦,我谨遵《内经》之医理医法,借鉴后世医家成功经验,吸收大量民间治法;在此基础上,深谙药之升降浮沉、寒热温凉,治病成竹在胸,生面别开,重关直辟,正治反治,内治外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灵活变通,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我深感:做一名称职的中医肿瘤医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单精于肿瘤专科,更应具备全科医生的素养,才能对癌症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后遗症明确诊断、鉴别治疗;不单要精于医术,更应诚于医德,切实做到辨证要准,立法要稳,选方要精,用药要廉的中医治癌要求。
上一本:名师垂教
下一本:旧德堂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