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概述】
发热多见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由外感原因引起的发热,多为高热;而由内伤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阴阳气血平衡失衡出现的发热,一般多为低热。本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症状】
外感发热,多见于外感热性病中,而见高热不退,体温多在39℃以上,无汗或伴有其他症状。
内伤发热可见于西医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核病、结缔组织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出现的发热,且多为慢性低热。而低热有虚实之分,凡因气血阴阳偏虚引起的发热,属虚证;气郁、湿郁、血瘀引起的发热,属实证或虚实夹杂证。治当详察。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大椎 | 47-52 | 50 | 单穴 |
曲池 | 45-48 | 40 | 双穴 | |
肺俞 | 47-52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风门 | 47-53 | 50 | 双穴 |
阳陵泉 | 45-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脾俞 | 48-52 | 60 | 双穴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膏肓 | 48-52 | 50-70 | 双穴 |
膈俞 | 47-53 | 5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艾灸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但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咯吐血痰等症时,宜尽快去医院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案例】
邹某,男,35岁。
自诉:晚上睡觉对着窗口,窗户大开,加上被子没有盖好,受了风寒,下午起开始低烧,回家量体温,37.4°C,后升至37.9°C。
灸疗:1日,大椎、曲池、肺俞各40分钟,神阙60分钟,灸完后症状有所缓解;2日,风门、阳陵泉40分钟、神阙60分钟,灸完后测体温已恢复正常。3日,脾俞、足三里、中脘各50分钟;4日膏肓、膈俞、关元各50分钟,每日加灸神阙穴60分钟。随访2个月未复发。
一、外感发热
【主症】恶寒发热,或高热,体温38°℃以上,全身酸痛,脉浮数。
【远穴主穴】为大樵、外关、合谷,风寒感冒加昆仑、风门等;风热外感加曲池、列缺;暑热加中冲(放血)、曲泽、委中、足三里等。手法均以泻法为主,大椎需深刺2寸,对病情较轻者可予穴位贴敷
【方义】大椎属督脉经穴,为六阳经之总会穴,督脉总督诸阳就是通过大椎来实现的。大椎有振奋卫阳、抵御病邪的作用,所以为外感发热之首选。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通于阳维脉,“阳维维于阳”,“阳维为病苦寒热”,故外感病要属常用穴位。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合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故表证也常用。从现代研究也证实,大椎有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二、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临床以低热为主,体温38℃以下,伴有五心烦热、盗汗等,脉细数。选穴阴郄,复溜、三阴交、涌泉,手法以补法为主。阴郑属手少阴心经郄穴,心脏五行属火,取阴都是为了透达内热于外;复溜属足少阳肾经经穴,肾属水,取金生水,水盛则火退;三阴交为足之阴经交会穴位,有滋阴清热的作用;涌泉属足少阴肾经,是有引火归之,滋阴潜阳的作用。
2、食积发热:临床以小儿见症为多,成人少见,选穴以中脘、手三里、丰隆为主,余不多述。
【感冒风寒治以辛温】
连某,男,40岁,木匠,2000年冬为其母办周年,受风寒感冒,西医打针输液一天花费50多元不愈,求用中医药治疗,脉浮紧数,恶寒、头痛、项背强,无汗,高烧38.8℃,证为伤寒日久,病毒初扰胃经,遵“内经”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治宜辛温发散、解表和胃。
【处方】麻黄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葛根、生姜、大枣,日服1剂,1剂见轻,2剂热平,后去麻黄,加麦芽、神曲、苏叶,2剂痊愈。
麻黄汤——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同时又有一霍某,男,30岁,农民,连年感冒,今又加重,求用中药治疗。诊见面黄色苍,头痛畏风,脉浮数弱,舌苔薄白,症系体虚伤风,表里不和,治宜辛甘和解。
【处方】桂枝汤加味葛根、白芷,1剂见轻,2剂脉沉细弱,虚象毕露,改方玉屏风散加减:黄芪、防风、白术、白芷、太子参、山萸肉、焦三仙等。
20天后,面色红亮精神爽,继服祀菊地黄丸善后,随访两年,很少感冒。桂枝汤——出处:《伤寒杂病论》
【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9g,甘草(炙)6g。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风湿时邪治以辛凉】
王某,女,12岁,小学生,2006年2月初发热头痛,西医输液3天不效,又增呕吐,求中医治疗。
诊见面红,舌苔白中带黄,指纹红紫已达气关,体温39℃,头痛、口渴、微恶风寒,呕而不食己4天多。
证系风温束表,肺胃热盛,治宜辛凉、清解表里。
【处方】银翘汤加减:薄荷、连翘、双花、茵陈、荆芥穗、生石膏、麦芽、鱼腥草,1日服1剂。
第二天热退至38℃。2剂热平,呕止,思食,进稀粥半碗。银翘汤——出处:《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银花5钱,连翘3钱,竹叶2钱,生甘草1钱,麦冬4钱,细生地4钱。【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脉浮者。
【改方】∶菊花、公英、麦冬、生地、麦芽,水煎当茶饮,以增液育阴清除余焰,1周后康复上学。
【湿温泥隔治用芳化】
郭某,男,68岁,农民,2002年春,受寒湿日久,邪郁胸隔膜原,每日午后身发寒热似疟,汗出热止,次日复发,吃药输液不效,求用中医。
诊见患者面壁而卧,脉濡缓,舌苔白厚如积粉,体温37.6℃,疟为湿毒入扰膜原,有化热扰胃之势,治宜芳香宣透清解阳明。
处方:吴又可达原饮加生石膏、茵陈、连翘、滑石,使湿温热毒上下分消而解。达原饮——出处:《瘟疫论》
【组成】︰槟榔6克,厚朴3克,草果仁1.5克,知母3克,芍药3克,黄芩3克,甘草1.5克。【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补上治上制以缓,痿证低热百日痊】
闰某,男,50岁,农民,患右上肢手麻肉萎,西医诊为尺神经炎,多方治疗5年不愈,求治中医。
诊见脉弦滑数,头昏耳鸣,低热虚汗、吐痰,右手呈猿手,食寐日减。症为痪证,遵内经“治痰独取阳明”兼顾他脏。
【处方】起痿丹、二妙散、三仁汤、玉屏风散出入为剂,加针灸,治疗百日,终获痊愈。起痿丹——出处:《寿世保元》卷五
【组成】︰菟丝子(酒洗,煨,烂捣饼,晒干)2两5钱,肉从蓉(酒浸)2两,川草薪2两,破故纸(酒炒)2两,胡芦巴(酒炒)2两,沙苑蒺藜(微炒)2两,川牛膝(去皮,酒洗)2两,川杜仲(酒炒)2两,防风(酒洗)2两,甘枸杞子2两。
【主治】︰肾气虚惫,腰膝瘦痛,行步无力。
二妙散——出处:《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苍术(米泊水浸,炒)各15g。
【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三仁汤——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玉屏风散——出处:《究原方》
【组成】︰防风 30g,黄芪60g,白术60g。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胰理不固,易感风邪。
1西瓜水西瓜头挤汁饮用。
2荷叶粥白米煮粥,粥好放荷叶微煮即食。
3绿豆粥绿豆25克,米15克,白糖适量,煮绿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后放糖食之。4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服。
5生芦根粥鲜芦根15克,粳米25克。芦根加水煎至一半纳米于汁中煮粥食之。6五汁饮梨汁、莓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也可炖温服。7海参粥海参10克,白米25克,煮粥食之。
8清热利湿-芹菜汁:鲜芹菜250克。将芹菜切碎,绞取汁液,加白糖调味。每次15毫升,每日2次。
9清热泻火-藕节莲须汤:藕节30克,莲须10克。以上二物加水适量,煎煮取汁。饮汤吃藕,每日2次
10清热利湿-车前薏米粥:车前子12克(布包),薏米50克。将车前子加水煮,去渣取汁,入薏米煮粥。趁温热服食,连用10日。
11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橄榄核冰糖茶:鲜橄榄核2个,冰糖10克。将鲜橄榄核打碎,加水适量煎煮,煮至味出,加入冰糖调味。趁热1次顿服。
12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二白饮:白萝卜500克,鲜百部50克,饴糖少许。将百部与白萝卜共捣绞汁或煎汤,调入适量饴糖,用开水搅匀即可。代茶频饮。
13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秋梨白藕汁:秋梨2个,白藕1节。将秋梨去皮、核,白藕洗净,两者均切碎,以洁净纱布绞汁。代茶频饮。
14清热消肿散结-凉拌黄花菜:黄花菜30克,海带丝30克。先用温水将黄花菜浸泡,洗净后与海带丝同煮熟,沥去水,放凉,加调料拌匀。佐餐服食。
15清热解毒,消肿定痛-绿豆黄豆汤:绿豆100克,黄豆50克,白糖30克。将绿豆、黄豆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加入白糖搅匀。每日1剂,分2次食用,连用5日。16清热凉血,生津止渴-荐藕茅根茶:莩荠、生藕、鲜茅根各等量。上三味加适量水同煮,去渣取汁。代茶饮。
17清热解毒-银花凉茶:鲜金银花60克或干品30克。将金银花稍加水浸洗后,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3分钟,去渣取汤约250毫升。以上为1日量,作冷饮或凉茶,分2~3次饮服,连用3~5日。
18清热解毒,健脾开胃-冰糖炖鸭蛋:鸭蛋1个,冰糖15克。先将冰糖加开水溶化,待水凉后打入鸭蛋搅匀,蒸熟。每日2次,连服1周。
19清热解毒-绿豆白菜汤:绿豆100克,白菜心3个。先把绿豆加水适量煮沸,煮至将熟时,放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即可。取汁温热顿服,1日内分2次服完,直至痊愈。
20清热利湿-赤豆薏米粥:赤小豆30克,生薏米30克。以上二味加适量水煮至薏米熟烂。早晚服食。
21清热利湿,柔肝散结-李子茶:鲜李子150克,绿茶2克,蜂蜜25克。将鲜李子剖开后置锅内,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钟,再加茶叶与蜂蜜,沸后起锅取汁。每日1剂,分2次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