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所属科室:消化系统病症
所属部位:

更新时间 : 2/4/2021 2:42:14 PM

【慢性胃炎概述】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其病理变化多局限于黏膜层,病变实质主要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 胃体胃炎可能与免疫关系比较密切,而胃窦胃炎则与吸烟、饮酒等外来刺激或胆汁反流等关系较大。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脾阳不足,或贪食生冷,致阴寒内盛;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或肝火犯胃;嗜食辛辣或肝火耗伤胃阴;肝郁气滞,日久使血行不畅,瘀停于胃而发病。

【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脾胃虚寒表现为胃脘隐痛、喜得温按、饭后痛减、空腹痛重;肝气或肝火犯胃表现为胃胁胀痛,嗳气频繁,或伴有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或胃中灼痛、口苦;胃阴亏虚引起胃脘隐痛、知饥不食、口燥咽干;血瘀胃络产生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接。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r>第1天中脘48-5450-70单穴

足三里45-5250-6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期门45-5050双穴

太冲45-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3天食窦42-4850双穴

三阴交42-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4天肾俞47-5350-70双穴

关元48-5450-70单穴

膻中45-5040-50单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饮食方面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软食为主;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戒酒、少饮浓茶咖啡及进食辛辣、过热和粗糙食物;胃酸过低和有胆汁反流者,宜多吃高蛋白低脂肪饮食;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水杨酸钠、吲哚美辛、保泰松和阿司匹林等);缓解精神紧张,保持情绪乐观。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案例】

患者,女,56岁。
主诉:患慢性胃炎多年,曾服过多种胃药均无效。
刻诊:面色萎黄、暖气频频,稍进一点饮食即自觉腹痛、腹胀。
艾灸:按上表取穴。2个循环后,腹痛、腹胀等症基本消失,饮食增加。5个循环后患者自述胃脘部无不适感,食欲极佳。

针刺膈俞等穴治疗慢性胃炎。

1.选穴①膈俞、脾俞、上院、建里、足三里。②肝俞、胃俞、中院、下院、足三里。火针及毫针取穴相同。配穴:脾胃虚弱加章门,肝胃不和加期门,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胸闷、恶心加内关。

2针法取坐或卧位,选穴并常规消毒。然后以右手拇指持细火针针柄,左手持酒精灯并将其靠近穴位。将针于灯火烧红至白亮,迅即将针刺入穴内(可根据部位、胖瘦定角度和深度,灵活采用直刺、斜刺和点刺法,深度约0。5-1。0寸),并即刻敏捷出针(进出针靠腕力控制,时间约半秒),随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两组主穴交替使用,背俞穴和相应类俞穴交替使用,其他穴两侧交替使用。

3.毫针组采用常规针刺,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畏寒者加烤神灯。

4.两组均隔日1次,10次者为1疗程,疗程间隔10天。第4个疗程前复查。


【芪连合剂】

【中药】黄芪、蒲公英各15克,桂枝9克,白芍24克,白术、薏苡仁、连翘、乌贼骨各12克,丁香3克。

【用法】每日1剂,每日2次,饮前温服。3个月为1疗程。本方由黄芪建中汤加减而成,

【功效】益气健脾,理气止痛,清热祛湿。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疗效】曾有报道以本方治疗10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8%。

【胃仙煎剂】

【中药】白芍9克,黄芪、蒲公英各15克,茯苓9克,甘草6克,党参、白术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2个月为1疗程。

【功效】补中益气,缓急止痛。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疗效】临床证实疗效优于三九胃泰冲剂。

【胃炎散】

【中药】制香附、紫丹参、徐长卿、麦门冬、白芍各10克,陈皮、苏梗、炙甘草各6克。虚寒加干姜、砂仁、白术;气滞加木香、郁金、玫瑰花;热甚加黄连;瘀血加赤芍、红花。上药烤脆后研末,

【用法】每日10克,沸水冲服,2月为1疗程,

【主治】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疏肝和胃汤】

【中药】白药蛇舌草30克,炒枳实20克,醋炒柴胡、苏叫、厚朴、旋覆花、大腹皮、当归各15克,半夏、生姜、白豆蔻各10克。胆汁返流明显者加川楠子、乌梅;胃粘膜充血明显者加红藤、蒲公英;胃粘膜水肿明显者加薏苡仁、泽兰,合并溃疡者加白及、贝母、大黄.

【用法】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

【主治】用于胆汁返流性胃炎。

中药处方(—)

【辨证】气滞食阻,胃失和降。

【治法】理气和血通降。

【方名】加味香苏饮。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克,砂仁5克,木香6克,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化火,气滞血瘀,久病入络。

【治法】理气化瘀通络。

【方名】金延香附汤加减。

【组成】金铃子10克,香附10克,元胡5克,枳实10克,大腹皮10克,黄连3克,吴萸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良姜10克,香缘皮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木香干姜蜜饮】

原料:广木香15克,干姜20克,蜂蜜适量。

制作:将广木香、干姜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饮。

功效: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之胃寒型胃痛。

【艾叶温胃茶】

原料:陈艾叶9克,制香附10克,红枣5枚。

制作:将前2味按原方比例加大剂量研成粗粉,备用。每次取药末20克以纱布包,置保温瓶中,每剂加红枣(剖开)5枚,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后即成。

用法:代茶频饮,当日饮完。

功效: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之胃寒型胃痛。

【荜菱羊蹄汤】

原料:荜)30克,羊蹄4个,羊头1个,干姜、胡椒、葱白、精盐与豆豉各适量。

制作:将以上8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炖煮羊头、羊蹄熟烂即成。用法:食肉喝汤。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之胃寒型胃痛。

【桂皮山楂饮】

原料: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桂皮、山楂以水煮熬,滤汁放入红糖调匀即成。用法:趁热饮用。

功效:温胃散寒,消食导滞。适用于慢性胃炎之胃寒型、食积型胃痛。

【荜澄茄粥】

原料:荜澄茄1~2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荜澄茄研为细末,每次1~2克。粳米、红糖煮粥,粥成,加入荜澄茄末,用小火煮至半稠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3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温胃散寒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之胃寒型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