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所属科室:神经系统病症
所属部位:

更新时间 : 2/4/2021 3:44:38 PM

【神经衰弱概述】
神经衰弱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既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患者始终保持对疾病的自知力。 一般认为,精神因素对本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客观现实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反应与态度也就不同,加之个体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和对外界刺激的耐受阈的差别,常因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复杂纷繁的周围刺激而使其陷入无法解脱的境地,造成兴奋与抑制过程严重失调。本病与中医学“健忘”、“不寐”等病证有相似之处。思虑过度,情志不遂为其主因。

【症状】

心脾两虚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食欲缺乏;肾虚见早泄、梦遗,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膝软,或有精神疲惫,记忆力差;肝气郁结症见失眠,沉默不语,胸胁胀痛,头晕而痛,多烦易怒,或伴胁痛口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48-5450-70单穴

足三里45-5250-6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期门45-5050双穴

太冲45-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3天肾俞47-5350-70双穴

关元48-5450-70单穴

太溪45-48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4天百会45-5030-40单穴

心俞45-5240-50双穴

内关42-4740-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神经衰弱多由心理因素所造成,心理治疗要使病人放下包袱。恬淡虚无,淡泊名利,心胸开阔。

【案例】

摘自《马氏温灸法》
张××,女性,14岁,住天津市南开区大水沟。1960年7月15日初诊。
病史及症状:患者因上学用脑过度,导致经常失眠、梦多,伴头晕、目眩,心悸,乏力。
治疗:嘱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巨阙30分钟,心俞25分钟,神门20分钟;3日,风府、风池各20分钟,悬钟25分钟;4日,肩髃、天枢、阳陵泉各20分钟;5日,囟会、百会各20分钟,三阴交25分钟。以上5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连灸半个月,病愈。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颈椎1一7两侧、胸椎5~12两侧。

配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二)治法

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主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疗224例,结果治愈15例,显效101例,有效10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4%。病程短者疗效好,病程长者疗效差[2,3]。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心、缘中、神门。

配穴:肾、皮质下、阳性反应物、内分泌、脾。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效不显时加选配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双侧穴上。然后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三)疗效评价

共治398例,结果临床痊愈120例,显效167例,有效9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5.4%[4~6]。

【耳穴埋针】

(一)取穴

主穴:心、肾、神门、枕、皮质下。

配穴:胃、肝、脾。

(二)治法

主穴均取,效不显时,酌加配穴。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撤钉形皮内针埋入,上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5~7天换埋针1次,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以埋针法治疗191例,结果临床痊愈84例,有效8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87.9%。临床对比观察发现,其疗效优于服西药者,且单侧埋针与双侧同时埋针疗效基本相同[7,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内中魁。

阿是穴位置:多位于两耳根之上半部。

内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侧正中线,近指侧节横纹中点一穴,前后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

(二)治法

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治疗时间以上午或下午为佳,夜晚进行者效果较差。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254例,显效150例,有效8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3.7%[9]。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百会、四神聪。

配穴:涌泉。

(二)治法

主穴针刺。先针百会,向前横刺1寸,施快速均匀左右捻转手法,持续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48小时。百会起针后,继针四神聪,均向前横刺1寸,以提插手法,轻、快、匀运针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24小时。出针后,再针百会如前法。如此,以9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配穴,取珍珠粉、朱砂粉、大黄粉、五味子粉适量混匀。每次3g用鲜竹沥调成糊状,均分两份,集中涂于5cm×5cm大小的医用胶布上。于每晚睡前分贴于左右涌泉穴,连续9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重症失眠患者168例,痊愈85例,有效6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1.7%[10]。


1、肝肾阴虚

主症:头昏目眩、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心烦易怒、腰酸腿软、遗精尿频、精神萎靡、手足心热、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则: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处方:熟地、山药、枣皮、丹皮、获苓、泽泻、拘杞。遗精加金樱子、锁阳。失眠加夜交藤、枣仁、远志。

2、心肾不交

主症:头昏失眠,心悸怔仲、健忘耳鸣、烦热盗汗、腰酸腿软、遗精阳瘗、月经不调、心烦咽于、舌尖红、蔷少、脉细数。

治则:交通心肾,滋阴安神。

处方:酸枣仁、川芎、知母、获等、甘草。

3、心脾两虚

主症:失眠多梦、心悸怔仲、口谈无味、腹胀不适、食少便搪、倦怠无力、面色无华、舌谈红、苔薄自、脉细弱。

治则:健脾养心,补血益气。

处方:白术、获神、黄茂、龙眼肉、酸枣仁、党参、木香、当归、远志、甘草。

4、阴虚阳亢(内热)

主症:头痛眩晕、心烦耳鸣、急躁多怒、乱梦遗精、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口燥咽于、健忘胁痛、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清热,平肝潜阳。

处方:熟地、山药、莫肉、丹皮、获苓、泽泻、构把、菊花、川黄连、当归、甘草、石决明、生牡蛎。

主症:精神萎靡、少寐易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阳痿早泄、神疲乏力、舌谈苔白、脉沉细弱。

治则:温补肾阴。

处方:熟地、山药、山英肉、构艳、杜仲、蕴丝子、当归、鹿角胶。

5、肝气郁结

主症:情志不畅、郁恩内伤、情绪不稳、闷闷不乐、头昏目眩、叹自食少、舌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

治则:调肝舒郁。

处方: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于姜、桅子、薄荷。

6、肾阴虚

主症:精神萎靡、少寐易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阳痿早泄、神疲乏力、舌谈苔白、脉沉细弱。

治则:温补肾阴。

处方:熟地、山药、山英肉、构艳、杜仲、蕴丝子、当归、鹿角胶。

7、肾阳虚

主症:面色光白、声音低弱、精神萎靡、少寐易醒、腰酸腿软、四肢不温、头晕目眩、自汗腰冷、阳痿早泄、小便频数、舌谈少苔、脉细无力。

治则:补肾扶阳。

处方:肉桂、附片、熟地、山药、英肉、丹皮、获苹、泽泻、构把子、杜仲、补骨脂、肉煎蓉、巴戟天、党参、甘草。


1、猪肉怀山药汤治神经衰弱

【配方】瘦猪肉50克,怀山药10克,枸杞10克。

【用法】共煮。饮汤,日服1次。

【功效】养血安神。用治神经衰弱。

2、百合猪肉汤治神经衰弱

【配方】百合50克,瘦猪肉200克,盐少许。

【用法】瘦猪肉切成小块,与百合加盐共煮烂熟,顿服。

【功效】清热润肺,养血安神。用治神经衰弱之失眠,肺结核之低热、干咳、气促等。

3、鲜百合治神经衰弱

【配方】鲜百合50克,生、熟枣仁各15克。

【用法】鲜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取生、熟枣仁水煎去渣,用其汁将百合煮熟。连汤吃下。

【功效】长食清心安神。用治神经衰弱和更年期综合征,适于年老少寐者服食。

4、糯米苡仁粥治神经衰弱

【配方】糯米(捣半碎)100克,苡仁50克,红枣10个。

【用法】按常法煮作粥。每日1次。

【功效】补中,益气,安神。用治神经衰弱。

5、蝗虫粉治神经衰弱

【配方】蝗虫。

【用法】蝗虫去足、翅,焙燥研粉。每日服10克,分2或3次饭后服。

【功效】用治神经衰弱、肺结核、咳喘等。

6、茯神粥宁心安神

【配方】茯神末50克,粳米100克。

【用法】先将粳米煮作粥,l临熟,下茯神末同煮食之。

【功效】养心安神。用治睡不实,欲睡不得睡。

7、鲜百合蜂蜜治虚烦不眠

【配方】鲜百合80克,蜂蜜适量。

【用法】鲜百合与蜂蜜拌和,蒸熟。睡前食。

【功效】养阴除烦。用治虚烦不眠。

8、蜂蜜治失眠多梦

【配方】蜂蜜50克。

【用法】温开水—杯加蜂蜜调和。睡前顿服。

【功效】养心安神。主治心阴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


1.乔神动静功

该功法通过自然有规律性的轻度震动,促使全身放松,减少外界环境对大脑的不良刺激,对神经衰弱有显效。方法是首先集中思想,排除杂念,人静,用普通呼吸调息2分钟。两脚平行同肩宽,两膝微屈收腹,头平含胸,直腰沉肩,垂肘弯掌,十指微张,两眼睑轻垂,舌抵上腭,全身重心移至足跟。然后两膝微弯抖动,使全身上下震动,足跟时时受压。左右两手轮流前后甩动,幅度从小至大,顺势轻击腹部、骶部,随着甩动幅度增大,依次轻扣腹、骶、腰背、肩背,而后缓慢停止震动,恢复原式。再以意顺次松头、颈、肩、臂、胸背、腰腹、腿、膝、胫、足底。先用鼻吸气,同时默念"静"字,呼气时意守涌泉穴。然后两手缓慢抬起,食、中、无名指微微弯曲,以中指为主,余二指为辅,叩击头部的角孙、听言、太阳、攒竹、睛明等穴,再移至头顶部,叩玉枕、风池穴。最后两手搓热,浴面,缓慢睁眼,舌离上腭,散步收功。

2.站桩功

接预备式后,两膝微屈,弯曲度逐渐增加,两臂缓慢下沉,放于身体两侧。两手心向下,两肘微微弯曲,约与脐平。两肩放松,上半身向左右两侧微微伸展,腰要挺直,臀部似向下坐,头部放正,颈部不弯,两眼平视前方,口微闭似张,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

神经衰弱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气功治疗本病的疗效主要取决于病人的入静程度。入静时间越长,程度越深,疗效就越好。因此,在练功中务必做到祛除杂念,安定情绪,避免七情过度刺激。特别要注意避免在情绪波动时练功,以防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