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良方
倪海厦推荐药方
两性知识
性病知识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备孕知识
怀孕知识
产后护理
基础课程
针灸艾灸
推拿正骨
养生功法
其他课程
中医纪录片
古今医者
冯泉福,号雨田,北京人,生于1902年,卒于1989年。其祖、父二代皆业医,精通小儿捏积术。冯氏幼承家学,20岁时随父学习捏积,为冯氏捏积术的传人。1959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工作。先后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顾问及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顾问,北京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等。
因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肾纳元阴与元阳。督脉畅,阴阳调,则脏腑安,小儿不病。冯泉福的督脉肾俞思想,具体体现在独特的捏积手法中。他的捏积手法综合了按摩的推、捏、拿、按四种手法,即在推的过程中进行捏与拿,然后按肾俞穴。推,即用两手之食指抵于皮肤之上,稍着力于皮…
查看更多
捏积疗法是古代的一种民间疗法,也是中医独特疗法之一。冯泉福根据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套手法简便、疗效比较显著的捏积手法,通过“捏拿”患儿背部皮肉而达到治疗目的。其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便于推广,主要治疗小儿“疳积”。他将小儿积证分为乳积、食积、痞积…
冯泉福,号雨田,北京人,生于1902年,卒于1989年。其祖、父二代皆业医,精通小儿捏积术。冯氏幼承家学,20岁时随父学习捏积,为冯氏捏积术的传人。1959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工作。先后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顾问及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顾问,北京中医药研…
祝伯权
祝伯权,早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1940年师从著名老中医赵树屏门下。1942年开业行医。建国后,1950年考入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深造。后组建海淀联合诊所任所长,1956年调入北京市海淀医院工作。临床以擅治杂病著称,尤擅治小儿急症。曾任北京市海淀医院中医科主任、海淀区人…
段亚亭
段亚亭,男,安徽界首人。第三届全国“国医大师”,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 ,生前曾任重庆市中医院院长。曾任重庆市中医院院长、重庆市针灸推拿研究所所长、重庆市政协委员、 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市针灸学会会长、市中医药基金会副会长、 …
雷斆
雷斆,南北朝刘宋时药学家。生平里居未详,其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雷氏对药物炮制多有研究,撰《雷公炮炙论》(一作《炮炙方》)三卷,记载药物的炮、炙、炒、煅、曝、露等十七种制药法,内容为历代本草所收录,得以保存,其中有些制药法,至今仍被采用。原书已佚…
方和谦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2009年7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
鲍姑
鲍姑,名潜光,东晋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她出生于一个官宦兼道士之家,其父鲍靓是广东南海太守,丈夫是医家葛洪。她继承了父亲和丈夫的医术,加以钻研,医术愈加精湛,更是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一治赘瘤与赘疣闻名,…
韩保升
韩保升,古代医家名。韩保升五代后蜀(今四川)人,约生活于公元十世纪,生平籍贯史书无载。后蜀主孟昶在位时(934~965年),他任翰林学士,曾奉诏主修《本草》。他与诸医详察药品形态,精究药物功效,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参考了多种本草文献,进行参校、增补、注释、修订…
凌耀星
凌耀星,上海青浦人,十六世祖传中医。自一九五六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起担任《内经》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孜孜以求,潜心研究经旨,颇有所得。曾参加编写《内经》(第一、二、三版)及内科(第二版)全国教材,著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发表于杂志及内部资料。主编了《实用内…
余无言
余无言,原名愚,字择明,江苏阜宁人。初读经史,后随父学医,勤读医经,深研仲景学说,18岁应诊,擅伤寒、杂病及中医外科。民国9年(1920年)来沪问学于西医俞凤宾,习外科于德医维都富尔。民国18年与张赞臣合设诊所,共编《世界医报》,以改进中医为夙志。民国21年应聘任…
梁仪韵
梁仪韵,字坚白,于1958年至1982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工作,曾任主任医师、科主任。梁仪韵于1930年拜晚清太医韩一斋先生为师,专研中医内科、妇科;并于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当时北平卫生局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准行医,1938年起悬壶京城。梁仪韵继承了韩师的学术思…
陈道隆
陈道隆,字芝宇,浙江杭州人。陈道隆早年以善治伤寒温病著称,后期以治疗内伤杂病见长。临诊立足于本,不拘一格,对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运用自如;处方古今兼采,用药灵活多变。陈道隆兼善书法,自成一体,甚得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