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

陶弘景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早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特别是古本草书由于实效年代久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为此,陶弘景便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加上个人的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分类,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陶弘景著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此书非常重视五行学说,五脏用药都是以五行格局为基础的。他所著《养性延命录》中用大量篇幅讲述了养生之道,提出了养生“六字诀”:“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这对后世呼吸修炼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还详细记载了五禽戏的操作步骤,并提出五禽戏的锻炼精髓是“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
他曾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在炼丹的过程中也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陶弘景对化学的贡献之一是记载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消石也。”所谓“紫青烟起”是钾盐所特有的性质。陶弘景这一记载,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
此外,陶弘景在其他学科如天文历算、养生学方面,也都有所研究,据称还制有“浑无仪”,可惜已无可考。
陶弘景还是上清派的重要承传人。从他在茅山正式为上清道士后,对上清经法的弘扬作了不少工作,加上他本人的名气很大,所以从他开始,茅山实际上成为了上清派的中心内功,人们把这之后的上清派成为茅山宗。自茅山宗由陶弘景开创以后,历经隋、唐,直至两宋,人才辈出,在道教诸派别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展开
经历

陶弘景为江东名门,祖陶隆,南朝宋随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官至江夏孝昌相。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与志向。他在六岁时就能理解自己读的书,并能撰写文章。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
宋顺帝升明三年(479)三月,齐高帝作相国。陶弘景当时才二十多岁,便被荐为“诸王侍读”,后来又授予他“奉朝请”的官职。他虽然身居权贵之门,却始终藏形匿迹,不与外界的打交道,每天只是展卷阅读。朝廷中有关礼仪喝典章制度方面的事情,大多由他决定。
齐永明十年(492),陶弘景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公元502年,萧衍篡夺了齐朝政权,陶弘景按易象推算,建议国号改为“梁”,同时又为梁武帝推算出登基的日子和时辰。梁武帝萧衍即位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504),梁武帝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茅山达45年之久,享年81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白贞先生。

展开
相关文章
  • 一代名医,流传千古——看后世如何评价陶弘景

    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并遍历诸有名大山,访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则他时梁武帝多次赠官不受,但梁武帝有关国家大事都要向他谘询,所以时人对…

    查看更多

  • 陶弘景的个人影响

    陶弘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推崇葛洪的著作,其经历也和葛洪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草经集注》在中国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诸多创新与发展是勤劳聪敏、博学广识的先贤在中医药学方面的重大贡献,也成了我们学习、借鉴和研究的珍贵资料。陶弘景整理医籍,十分…

    查看更多

  • “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读书)为务,昼夜研读缮写符图经集,于养生服食诸…

    查看更多

  • 陶弘景的养生理论——道家养生重视服食导引

    陶弘景出生于公元456年,卒于公元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今江苏南京)人。 陶弘景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17岁后,以才学闻名,做过诸王侍读等官职。他受葛洪影响颇深,10岁时看过葛洪的 《神仙传》后,便对此书爱不释手,而且有了学道成仙的想法。于是…

    查看更多

  • 古代神童终成名医、声名远扬|探索陶弘景的传奇人生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他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士、医学家、炼丹家。是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他出身于南朝士族家庭。尧帝陶唐的后代,七世祖陶浚,三国时吴国的镇南将军,后降晋为尚书。 当初他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自己怀中飞出,又看见两…

    查看更多

  • 陶弘景的个人贡献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他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士、医学家、炼丹家,是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他为我国的古代文明做出了许多不朽的贡献。 医学贡献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长生成仙,而追求长生则首先须祛除疾病,因为疾病可以损害身体健康,甚至…

    查看更多

  • 陶弘景的个人思想

    陶弘景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

    查看更多

  • 陶弘景的人物成就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是南朝齐、梁时著名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有着许多的成就。 陶弘景的人物成就 创立茅山宗陶弘景是上清派的重要承传人。他游历山水,搜访道经,在茅山正式为上清道士期间,为了弘扬上…

    查看更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