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

唐容川(1846-1897),清代医学家,即唐宗海。经方家也同时是中西医汇通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字容川。四川彭县人。著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1884),于血证的论治有独到之处。
著《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两卷(1892),认为西医长于“形迹”,中医长于“气化”,在内科的治疗方面,中医的优越性确为西医所不能及,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并试图用西医解剖、生理等知识来印证中医理论,对此后中西医汇通论者影响较大。他重视气血说,著有《血证论》8卷(1884),受杨西山《失血大法》影响,讨论气血水火关系以及血证与脏腑、脉证死生、用药宜禁等问题。提倡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治血证原则,较为实用。另有《本草问答》两卷(1893),议及本草学理论,比较中西药学之异同与短长。《金匮要略浅注补正》9卷(1893)和 《伤寒论浅注补正》7卷(1893) 则是对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和《伤寒论浅注》两书的删补、正误,并合中西医之说而成。以上五书合称《中西医汇通医书五种》。唐宗海在维护中医,融合西学的同时,认为宋元以后的医学水平不如《伤寒论》以前。

展开
相关文章
  • 唐宗海的人物评价

    清代名医唐宗海唐宗海是中西医结合的开创者。以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为基础,吸取西医解剖学生理学知识,撰成《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二卷,光绪18年(公元1892年)刊印出版,成为中国医学“中西汇通”先驱者,游学广东时,《本草问答》和《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二书相继问世。光绪2…

    查看更多

  • 唐宗海的故事——宁为良医,不为良相

    唐宗海为人熟知首先因为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提出“中西医汇通”口号的医家,其次是因他的《血证论》。其实他更与众不同的是打破了历代儒医的传统生成模式——“业儒不就,因习医”。他是明清以来的大医家中,唯一中了进士的。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根据清朝的制度,考…

    查看更多

  • 唐宗海的学术思想

    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生于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卒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享年五十六岁。他先攻儒学,为诸生时在四川已经颇有名气。光绪年间举进士,中年之后则转而研究医学,主张兼取众家之长,“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血证论》、…

    查看更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