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良方
倪海厦推荐药方
两性知识
性病知识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备孕知识
怀孕知识
产后护理
基础课程
针灸艾灸
推拿正骨
养生功法
其他课程
中医纪录片
古今医者
夏无且(jū),生卒年不详,秦王嬴政侍医,“荆轲刺秦王”一事之中的关键性人物。曾“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用他所捧的药袋朝荆轲掷去。)(荆轲为燕太子丹所派,行刺秦王嬴政),而被载《史记》之“刺客列传”。《战国策》上也有记载。后来秦王嬴政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原文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
查看更多
李翰卿
李翰卿,医学家。字华轩,又名希缙。大同市灵丘县沙坡村人。1955年进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研究,获得成功,被评为全国十大医学科研成果之一。1960年编著《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另有同名军人李翰卿。
唐宗海
唐宗海少习儒。光绪十五年(1889)举进士,授礼部主事。中年嗜好医学,主张“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唐氏虽然也说过“西医亦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不存疆域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但他主张学习和吸收西医的内容,着眼点在保存经典中医学,表现有“重…
杨上善
杨上善,约生于隋开皇九年(589),卒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祖籍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著有《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两书。《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最早类分、研究《黄帝内经》的著作。书中对《黄帝内经》原文加以类编,勾勒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雏形,在…
王旭高
王旭高,名泰林,字以行,晚号退思居士。江苏无锡人。他从舅父高锦亭学医多年,尽得其传。起初从事外科,后来专力于内科杂病,且对温病尤多关注,临证审征用药甚为精当。著有《西溪书屋夜话录》、《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证治汇编歌括》、《医方歌括》、《薛氏湿热论歌…
傅方珍
傅方珍,女,少年时期,她就立志做一名治病救人的良医。24岁时,她已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开端了她独立行医的医学生涯,她勤奋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除熟读《黄帝内经》、《伤冷论》等中医学经典外,还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知识,曾专门进修西医两年,并精…
顾伯华
顾伯华,上海市人。出身于世代业医之家。少年时,即随父顾筱岩学中医外科。1936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即设诊所于上海。历任上海中医学院外科教研组主任、龙华医院外科主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等职。著有《改进枯痔疗法治…
卢冶忱
卢冶忱幼读私塾,浙江省山阴人,1924年师从冯叔莹、陈芷皋、林东湖等人学医。1930年到京,1943年开始行医。1949年后,曾在西鹤年堂等处应诊。1958-1960年在北京市进修学校任教,后被调至北京中医医院内科工作。擅长治疗痹证、肝炎、肾类及湿热病等。
岐伯
岐伯,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精于医术脉理,名震一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不一。今传《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中国传统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
丁济万
丁济万,近代医家,生于上海,原籍江苏武进。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及上海国医学会理事长,并主持上海华隆中医院,南北广益善堂等机构。为丁甘仁先生长孙。
丹波元简
丹波元简,字廉夫,通称安长,号桂山。日本著名汉医学家,在中日皆负有盛名。师事山本北山、井上金峨等,又得其父元德之庭训,对中医经典著作熟读心传,著有《素问识》、《素问记闻》、《难经疏证》、《伤寒论辑义》、《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脉学辑要》、《观聚方要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