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良方
倪海厦推荐药方
两性知识
性病知识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备孕知识
怀孕知识
产后护理
基础课程
针灸艾灸
推拿正骨
养生功法
其他课程
中医纪录片
古今医者
夏应堂,祖籍江苏江都,生于上海。
早岁学医于许菊泉,后设诊行医,为当时名医之一,有“北丁南夏”之称(沪北丁甘仁,沪南夏应堂)。
夏氏热心公益事业。宣统三年(1911年),发起成立中国红十字会沪城分会,越两年,成立沪城分会医院,任院长。后又被选为沪城分会理事长。曾与丁甘仁等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晚年被推举为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长。临证医案有《九芝山馆集方》手稿等。子理彬继其业,擅伤寒、时病,有医名。曾任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国医公会执行委员。解放后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持组建中医病房,参与编写《中医护理学纲要》。
早岁学医于许菊泉
"轻灵”是精简扼要,平稳无疵,看似寻常,恰到好处之意。夏氏处方用药,以“轻灵”见长,这个“轻”,既不是十剂中“轻可去实”的轻,也不是剂量轻重的轻,而是在于平淡无奇的处方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他数十年来虚心学习,采取各家之长,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千锤百…
查看更多
医和
医和,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 和是名字。曾为晋平公治病,认为其疾不可治,提出六淫致病,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六淫致病的人,也反映当时对疾病病因的认识水平。后借指良医。
韦文贵
韦文贵,字霭堂,浙江省东阳人,生于1902年,卒于1980年。出身世医家庭,其父韦尚林曾侍医于清宫贵胄,以“御医韦尚林”名扬江南。韦文贵随父学医,继承祖传“金针拨障术”。早年悬壶于西子湖畔,自立“复明眼科医院”,设简易病房。1955年奉调来京,任中医研究院外科研究…
王清任
王清任,清代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家。字勋臣。直隶玉田(今河北玉田)鸦鸿桥人。出身武庠生,捐资得千总衔。精于医术,嘉庆、道光年间,名噪京师。他强调医学要了解人体脏腑,否则“本源一错,万虑皆失”。主张著书立说必亲临其症,反对脱离实际和徒具虚名。他发现古书记述的脏…
乔仰先
乔仰先,男,盐城建湖县人,乔炳义子,汉族,师传(业师陈鉴仁),又毕业于上海市卫生学校。上海华东医院主任医师。其父亲乔炳育有三子,中年收一义子乔仰先。在乔炳的培养教育下,皆有造就。义子乔仰先,国家级名医。曾任上海中医学会第三、第四届理事,上海中华医学会老…
夏锡五
夏锡五,名常福,北京市人,生于1880年,卒于1960年。20岁时,被选入上驷院绰班处学习正骨按摩,拜御医桂祝峰为师,并破例受到师祖德寿田公之亲授。建国后,曾任北京市中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医学会骨科门诊部负责人,中央卫生部中医骨科考试委员等。
高武
高武,明代医家名。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于十六世纪。号梅孤,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他喜读书,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嘉靖间,中武举,以策干当路,因不合弃归。晚年研究医学,尤长针灸。著《针灸聚英》4卷(1529),《针灸节要》3卷(1537),《痘科正宗》4卷,还…
伏羲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称黄熊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相传为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相传其母华胥在雷泽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孕,生伏羲于成纪,定都…
夏墨农
夏墨农,字和庄,浙江德清人,为夏氏四世医。初设诊于乡里,后迁吴兴,抗日战争期间移居上海行医。擅长外科,尤精疔、疖、痈、疽、流注、瘰疬诸证,重视祖传外敷药物的应用,善用外科内治法和扶正祛邪法,别有心得。对外疡主张早期切开,手术定位准确,大小适宜,深浅得度…
王仆诚
王仆诚,原名联福,男,四川省江县人。早年在药店学习医药,1903年起开业行医,以擅治小儿疾病驰誉成都,人称“王小儿”。王仆诚从事中医儿科工作60余年,造诣颇深。
强巴赤列
强巴赤列,男,藏族,1929出生,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1947年起从事藏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藏医。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卷编辑委员会顾问、《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分卷》副总编、《中国医学通史》编审委员、《中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