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

孔伯华二十五岁时起就应邀在北京外城官医院出诊。
1929年,汪精卫反动政府意欲消灭中医,他便联络同道在京师创办了医药学会,奔走呼吁,被推举为联合会主席到南京请愿谈判,终于使政府取消了前议。同年,孔伯华与萧龙友共创中国第一所医学高等学校“北京国医学院”,邀请各地名医并肩作战,辛苦操劳,在沉重的中外当局压力下培养出了大批的下一代中医人才,这些学生也都是成绩卓著的栋梁之才,在其后中医元气大伤的情况之下,承担起了继承和发展中医的重任。
解放后,孔伯华因医术高超,名列中国四大名医,更因高风亮节,倍受各界人士尊重。党中央选定孔伯华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
先生一生操劳,在1955年3月10日,他在出诊过程中身体突然感到不适,但仍勉强为6位病家诊治。其后便回家调养,不料从此一病不起,享年71岁。先生去世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亲往寓所吊唁。

展开
相关文章
  • 老中医孔伯华二三事

    1951年的一天,一辆苏联制造的高级黑色轿车停到了北京土儿胡同的一处四合院前,走下汽车的是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央保健局局长的傅连璋。由于毛泽东主席偶感风寒,发烧已一周多,傅连璋特地上门请孔伯华出诊。 傅连璋带着孔伯华及其子孔嗣伯走进双清别墅,径直来到毛主席…

    查看更多

  • 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的故事

    孔伯华生于公元1885年,卒于1955年,原名孔繁棣,号不龟手庐主人,是山东曲阜人,幼承家学,从小就攻读经书,和父亲宦游全国各地,后因母亲生病,开始立志学医。 在16岁时,孔伯华移居到河北易州,在此行医期间,结交了当地名医狄虎堂等人,彼此切磋医技。25时任北京外城…

    查看更多

  • 孔伯华的用药特点及治病理论

    孔伯华先生用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虎啸龙腾”。他遣方用药必先辨证精详,对证用药,并无门派的偏倾。他认为不论是祛邪还是扶正,都是为达到恢复和补养元气的目的。扶正即为祛邪,祛邪亦可扶正,孰前孰后,应因人因地因时而决,不可先有主见。他认为只要辨证准确,则“参…

    查看更多

  • 孔伯华的学术经验

    关于孔伯华的学术经验,他的三子孔嗣伯曾在《中医杂志》1962年7——8号中介绍过,现摘要于下:他认为中医在临床上不仅是单纯的看其局部的病,而且应该照顾到病人的整体,特别强调“元气”。辨证论治全凭纲要。纲者:两纲,曰阴、曰阳;要者:六要,曰表、里、寒、热、虚、…

    查看更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