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的故事

11/23/2022 5:17:42 PM发布

孔伯华生于公元1885年,卒于1955年,原名孔繁棣,号不龟手庐主人,是山东曲阜人,幼承家学,从小就攻读经书,和父亲宦游全国各地,后因母亲生病,开始立志学医。

 

在16岁时,孔伯华移居到河北易州,在此行医期间,结交了当地名医狄虎堂等人,彼此切磋医技。25时任北京外城官医院医师,又有幸和名医张菊人、陈伯雅等共事,得以再精进学术。

 

在解放前和名医萧龙友共办了北京国医学院,办学15年时间,培养了中医人才七百余人。由于孔伯华最擅长温热病学,平时最喜欢也非常擅长用石膏,所以有着“孔石膏”的称号。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过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编写有《八种传染病证治析疑》、《脏腑发挥》等书籍,和萧龙友、汪逢春、施今墨一起被称为“北京四大名医”。

 

孔伯华生平:

孔伯华学医源于其母,因为他母亲身体不好,看过许多医生都没有办法治愈,所以他决定自己学医,治好母亲的疾病。

 

为了学医,他甚至去一家药店里当小工,天天就是抓药、捣药、煎药和送药,就是为了尽快熟悉药理,药性。

 

不过他母亲终没等到他成为大医的那一天,在他23岁时因病重不治离世。痛失慈母,让孔伯华非常内疚,于是更加坚定了母亲让他精进医术之心。

 

由于他忘我的钻研学习,使得医术不断精进,于是便开始悬壶济世。因其医术高明,为人又正直温和,待病人亲切认真,一派儒医风范,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医。

孔伯华

在他25岁时应邀前往北京外城官医院坐诊,当时汪精卫反动政府意欲取缔中医,他便多方联络在京师创办了医药学会,进行抗议呼吁,在“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推举下,作为临时主席,带领请愿团奔赴南京,迫使国民政府收回“取缔中医”的提议。

 

同年,他又与萧龙友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医学高等学校,邀请各地名医任教,在当时沉重的中外当局压力下,硬是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这些学子终不负所望,在后续中医元气大伤的情况下,肩负起了传承发展中医的重任。

 

前放后,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先生因高超的医术,高风亮节的品德,深受各界人士尊重,被党中央选定为毛主席的保健医生。

 

孔伯华先生一生操劳,经常为贫苦病人免费治病送药,所以即便他成为了名医,却仍家境清贫,家徒四壁,没有为自己子孙留下任何财产。

 

孔伯华先生71岁时,一天出诊突感身体不适,在坚持为6位病人诊治后回家调养,没想到从此一病不起,最终离世。

 

孔伯华先生一生都在主张治病必求其本,临证上注重湿和热,最善治疗温病,更善用石膏这味药,“孔石膏”是大家给予其的美名,孔伯华先生一生为医林所敬仰。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0471.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