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

· 1958年,跟随福建李健颐、吴云山参与癌肿、乙脑的治疗研究,后主持了鹧鸪菜驱蛔虫的临床研究;
· 1973年,进行“乙脑”的治疗研究,提出以“疫性暑温”为名,分急性期:热盛型、毒陷型;恢复期:气阴耗伤等四型辨治;另作了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对温病的分类和高热、昏谵、厥脱的治疗,提出了见解,总结了治疗暑温高热的经验;
·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中医科从事杂病的诊治;在内科,先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后立题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对其证的表现、证型分类及其生物学基础和舌象意义进行了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气虚(脾肾)湿热(气滞血瘀)和阴虚(胃肾)燥热(血瘀气滞)两型;还参与“温中、理气、清化止痛口服液治疗急性胃病”的临床协作研究等;此后转入对中医脾胃的研究;后根据福建气候特点和临床实际,开展了“中医脾胃湿热理论及其相应疾病”的研究,以症候调查和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为重点组织了协作。
· 杨春波创制有胃炎一号、二号口服液,春波益肾潜阳胶囊、口服液、清化饮、仙叶合剂和清化灭幽胶囊等药。

展开
教学

据2023年4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杨春波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网站显示,杨春波已指导培养学术继承人15人,博士生1名,硕士生9名,如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柯晓、黄恒青等都是他的学生。

展开
经历

1934年1月18日,杨春波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
1948年,参加联合诊所。
1953年1月,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1955年,被保送晋江专区中医进修班学习。
1956年,任枫亭联合诊所主任、中医师,枫亭区卫生协会主任。
1957年,考入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第4期学习班,毕业后任职于福建省中医研究所,任学术秘书。
1969年—1972年,在松溪县茶平公社从事基层医疗工作。
1973年,任福建省医药研究所主治中医师、课题组组长。
1982年,历任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
1991年,调入福建中医学院第二人民医院,历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临床研究所所长。
1994年11月—1996年1月,任福建中医学院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1997年,获评为“全国第二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2001年,正式退休,后返聘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并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
2017年6月,入选第三届“国医大师”。
2018年10月,获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突出贡献专家”。
2020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2年,入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展开
相关文章
  • 杨春波个人生活及人物评价

    杨春波的祖父是当地的名医,在福建莆田、仙游、惠安遐迩皆知,曾为当地一官绅母亲治愈顽疾,获赠“功同良相”横匾,这对幼年的杨春波影响极大。他的父辈中,大伯、四叔、堂叔是中医师,二伯、父亲是中药师,堪称医药世家。在家庭的熏陶、师长的教诲下,杨春波踏上了一条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