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良方
倪海厦推荐药方
两性知识
性病知识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备孕知识
怀孕知识
产后护理
基础课程
针灸艾灸
推拿正骨
养生功法
其他课程
中医纪录片
古今医者
顾伯华,上海市人。出身于世代业医之家。少年时,即随父顾筱岩学中医外科。1936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即设诊所于上海。
历任上海中医学院外科教研组主任、龙华医院外科主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等职。
著有《改进枯痔疗法治疗内痔》、《中医外科学讲义》、《中医外科学中级讲义》、《中医外科临床手册》、《顾伯华外科经验选》等。
顾伯华论外科
乳晕部瘘管一病,在古代医著中均无记载,在临床上亦较为罕见。本病发病前多有先天性乳头内缩,病变初起在乳头的一侧(乳晕部)有较小结块,质硬不坚,常为患者疏忽。发作时结块增大,皮色微红,自觉疼痛,约1-2周成脓,破溃后流出臭脓,并有粉渣样物排出,亦能从乳头内排出…
查看更多
顾氏之临床实践,早期以看疮疡为主,尤以治疔疮走黄出名。 疮疡本为火毒之邪而成,火为阳邪,阳盛则发热,阻塞则肿胀,血凝则疼痛,热盛则肉腐,肉腐化为脓。此时重在攻邪,常用大剂清热解毒之品,紫花地丁、蒲公英、银花、黄芩、山栀、草河车、半枝莲等用量多在30克以上…
杨春波
杨春波,1934年1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汉族,民革党员,中医脾胃研究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杨春波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据2023年4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杨春波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网站显示,杨…
韩保升
韩保升,古代医家名。韩保升五代后蜀(今四川)人,约生活于公元十世纪,生平籍贯史书无载。后蜀主孟昶在位时(934~965年),他任翰林学士,曾奉诏主修《本草》。他与诸医详察药品形态,精究药物功效,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参考了多种本草文献,进行参校、增补、注释、修订…
何炎燊
何炎燊,内科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老中医,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医药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何老临床经验丰富,创立了肝、脾、胃并重的脾胃学说思想,扩大了中医下法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其运用育阴潜阳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起沉疴…
缪希雍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是李思塘(曾从吴兴名家朱远斋学过医药)之外孙,万历癸丑进士缪昌期的同族兄弟。原籍江苏常熟,旅居长兴多年,考中秀才,与张时泰同科,移住金坛县,和王肯堂共处一邑。善用清凉甘润的药物疗病。缪希雍行医…
高武
高武,明代医家名。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于十六世纪。号梅孤,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他喜读书,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嘉靖间,中武举,以策干当路,因不合弃归。晚年研究医学,尤长针灸。著《针灸聚英》4卷(1529),《针灸节要》3卷(1537),《痘科正宗》4卷,还…
王惟一
王惟一,名惟德,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曾任朝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奉御骑都尉。对经穴、针灸造诣很深。《宋史艺文志》载有王氏《明堂经》3卷,惜未传世。王惟一对医学,特别是针灸学有重要的贡献。其主要成就在于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铸铜人和刻…
巫彭
巫彭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医名。《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有诸巫疗窫窳》:“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音亚于yayu)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注:“皆神医也。”《吕氏春秋卷十七审分览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此十二官者,圣人…
孙一奎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生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卒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代徽州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人;明代著名医家,著有《赤水玄珠》30卷,《医旨绪余》2卷,《孙氏医案》5卷,后来合称为《赤水玄珠全集》。孙一奎为明初医家汪机的再传弟子,学…
王仆诚
王仆诚,原名联福,男,四川省江县人。早年在药店学习医药,1903年起开业行医,以擅治小儿疾病驰誉成都,人称“王小儿”。王仆诚从事中医儿科工作60余年,造诣颇深。
李幼安
李幼安,男,汉族,湖北省汉阳人。主任医师,教授。他先后从师于当地名医俞平阶、俞濂澄、罗显、刘亮门下学习中医,后经武汉市“中医进修学校”深造,于1955年调入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为全国第一…